吴冰峰, 于中伟, 王子健, 王丽新, 马爱增, 代振宇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石油化工过程中会副产大量轻烃资源,如裂解C5馏分、芳烃抽余油、重整拔头油等。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炼油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近年来,以低价值轻烃作为原料的轻烃芳构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产品主要为混合芳烃和以低碳烷烃为主的液化气组分。然而,受困于错综复杂的反应网络,对于轻烃转化机理的深入理解一直是一个挑战[1]。
轻烃芳构化反应的核心是催化剂,一般以非贵金属改性的HZSM-5分子筛为主。Caeiro等[2]认为,丙烷在Ga/ZSM-5催化剂上的芳构化过程是Brönsted(B)酸和Lewis(L)酸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脱氢步骤均在L酸上完成,而如烯烃的齐聚和裂化,二烯烃的环化步骤则是在B酸上完成。忻睦迪等[3]研究了制备方法对Zn/ZSM-5上Zn物种赋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水热合成及液相离子交换法可使Zn2+迁移至分子筛的阳离子位,机械混合法及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样品中,Zn物种主要以ZnO形式赋存在分子筛的外表面,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得到的样品中,上述2种Zn物种同时存在,而且得益于双功能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在正庚烷催化裂解中具有更高的苯(B)、甲苯(T)和二甲苯(X)选择性。
分子模拟技术作为实验研究的重要补充工具,能模拟反应过程中反应分子的原子级行为,从而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因此分子模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轻烃芳构化机理的研究中[4-5]。Pidko等[5]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研究对比了[Zn-O-Zn]2+和不同位置的Zn2+活化乙烷的能力,计算结果表明,虽然乙烷在[Zn-O-Zn]2+活性位上发生C—H键的异裂相对较为容易,但后续H2的重组脱附需要相对更高的能量。Liu等[6]借助分子模拟证实了C—H键在[Zn-O-Zn]2+活性位上异裂后,形成的Zn-OH活性位具有一定的B酸强度,在该活性位的协助下可以完成环化和齐聚等反应。然而,目前对轻烃转化机理的研究尚不系统,而且未对轻烃芳构化的产物分布做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笔者以正己烷作为模型化合物,通过实验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轻烃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提高轻烃芳构化技术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硝酸和正己烷,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产品;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HZSM-5分子筛、Silicalite-1(S-1)分子筛、田菁粉,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提供;Sasol Boehmite(SB)粉,Sasol公司产品。
将100 g纳米HZSM-5分子筛(n(SiO2)/n(Al2O3)=50)与等质量的SB粉充分混合,加入90 mL的硝酸水溶液混捏成块状,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其挤条成型,25 ℃下风干后,转入120 ℃烘箱中干燥4 h,随后在马弗炉中550 ℃下煅烧4 h,最后破碎、过筛保留20~40目的样品,并记为HZ-5。另外,将SB粉与少量田菁粉混合,并通过与上述相同的过程将其制成20~40目的条状γ-Al2O3样品。另将S-1分子筛通过压片法,制成同样大小的块状S-1以备后续使用。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金属改性的催化剂。将HZ-5、γ-Al2O3和S-1样品分别倒入Zn(NO3)2水溶液中充分搅拌,Zn(NO3)2水溶液的浓度根据负载量而定,浸渍后的材料在25 ℃下静置4 h,随后转入120 ℃烘箱中干燥2 h,最后在550 ℃的马弗炉中煅烧4 h。根据ZnO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将所得样品记为wZnO/HZ-5,wZnO/γ-Al2O3和wZnO/S-1(wZnO/HZ-5催化剂中w分别为1%、3%和5%,wZnO/γ-Al2O3和wZnO/S-1中w均为3%)。
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uto Chem II-2920型化学吸附仪对催化剂进行程序升温氨脱附(NH3-TPD)测试。约0.1 g样品,在He气氛中加热至500 ℃,然后降温至150 ℃进行NH3吸附,随后用He吹扫除去物理吸附的NH3,最后以升温速率10 ℃/min升温至700 ℃,并利用热导检测器(TCD)检测脱附下来的NH3。
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is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催化剂样品进行羟基-IR(OH-IR)测定,仪器分辨率为4.0 cm-1,扫描范围为4000~400 cm-1,将研磨好的样品压成10 mg左右的自支撑薄片,在红外池中升温至400 ℃,并抽真空脱附4 h,在降至25 ℃后测定红外羟基谱图。
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is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催化剂样品进行吡啶-IR(Py-IR)分析,将样品在400 ℃、高真空下净化处理4 h后冷却至25 ℃吸附吡啶分子,待吸附饱和后,再升温至200 ℃,真空脱气0.5 h,测定红外谱图,随后在350 ℃下,真空脱气0.5 h,测定红外谱图。
采用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Escalab 250Xi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催化剂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采用污染碳C 1s结合能(284.6 eV)为基准进行校正。
采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进行芳构化反应实验,其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Storage tank; 2—Pump; 3—Pressure gage; 4—Reactor; 5—Gas chromatograph; 6—High pressure separation tank; 7—Liquid product tank; 8—Counterbalance valve; 9,10—Wet test meter图1 芳构化反应实验装置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aromatization reaction
原料油通过压罐法送入加热的不锈钢管式等温反应器进行反应,其流量由流量计控制,总进料量用电子秤利用减重法计量,催化剂置于反应器恒温段中部,两端用石英棉与石英砂隔开。通过调整新鲜催化剂的装量和反应物的进料速率,对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停留时间进行控制,并用催化剂质量/反应物单位小时的摩尔进料量(mcat/F)来表示,从而考察不同停留时间下的反应情况。反应前,催化剂在N2流中升温至500 ℃活化1 h,然后切断N2,开启流量计到目标流量开始进油。待反应平稳后开始计时,反应时间约10 h,每1.5 h进行在线取样,采用美国Agilent公司生产的7890 B型气相色谱仪进行在线分析,进样口温度为250 ℃,柱温初始温度为30 ℃,升温速率为5 ℃/min,终点温度为200 ℃,载气为高纯N2。待反应结束后,停止进油并关闭温控系统,切换N2进行吹扫降温,待降至25 ℃后,重新装填新鲜催化剂考察下一停留时间的反应情况。
正己烷转化率(x)、产物选择性(s)和氢转移指数(HTC)的计算式如式(1)~式(4)所示。
(1)
(2)
(3)
(4)
所有计算都基于BIOVIA公司Material Studio 8.0软件的DMol3模块完成。计算中所用泛函为GGA-PBE,基组为DNP。使用LST/QST方法对每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搜索,并保证过渡态具有唯一的对应反应方向的虚频。计算精度方面,能量、梯度和位移的收敛阈值分别为1.0×10-5Ha、2.0×10-4Ha/nm和0.005 nm。模拟部分所用基础模型截取自ZSM-5分子筛直筒孔道和正弦孔道交汇处(如图2所示),其中T8和T12位置的Si原子由Al原子取代。整个模型最外侧Si原子形成的悬键由H原子来饱和,Si—H键的方向与原Si—O键的方向保持一致,键长为0.146 nm,且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终端H原子保持固定,其他原子均保持驰豫。ZnO改性模型中2个Zn2+原子分别与T8和T12处的Al原子周围的O原子成键,并通过O桥相连,构成[Zn-O-Zn]2+。由于模型中包含过渡金属Zn,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选用DFT Semi-core Pseudopots对内层电子进行处理。用于对比的酸性模型,则在Al原子周围的O原子上连接H原子平衡电荷,以模拟B酸。另外,由于T12位置是最容易接触反应物的位置,因此无论是酸性模型还是金属改性模型,模拟主要在T12位置附近的活性位上完成[7]。
图2 优化后的ZnO改性ZSM-5模型和HZSM-5模型Fig.2 Optimized ZnO modified ZSM-5 model and HZSM-5 model(a) ZnO modified ZSM-5 model; (b) HZSM-5 model
3.1.1 OH-IR分析
为了解不同催化剂上ZnO物种的落位情况,首先对HZ-5、γ-Al2O3及ZnO/HZ-5系列催化剂进行了OH-IR表征,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出现在3770、3730、3726、3676和3603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对应Ⅰ6型铝羟基、Ⅱ66型铝羟基、缺陷处的硅羟基、Ⅲ型铝羟基和硅铝桥羟基[8-10]。对比图3中各催化剂的谱图可以发现,1%ZnO/HZ-5和3%ZnO/HZ-5催化剂的硅/铝桥羟基的吸收峰强度相比于HZ-5催化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弱,3%ZnO/HZ-5的减弱程度相对较大,而其他羟基吸收峰强度减弱程度基本相同,这表明当ZnO负载量(质量分数)小于3%时,大部分ZnO物种被锚定在硅/铝桥羟基上,少量分散于外表面缺陷处和Al2O3上。然而,当ZnO负载量提高到5%后,不仅硅/铝桥羟基的吸收峰强度进一步减弱,而且表面缺陷处的硅羟基以及Ⅱ66型铝羟基的吸收峰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减弱,这表明此时ZnO物种除与硅/铝桥羟基结合外,还有部分ZnO物种贮存于外表面的缺陷处和Al2O3表面上。
图3 HZ-5、γ-Al2O3、1%ZnO/HZ-5、3%ZnO/HZ-5和5%ZnO/HZ-5催化剂的OH-IR谱图Fig.3 OH-IR spectra of HZ-5, γ-Al2O3, 1%ZnO/HZ-5,3%ZnO/HZ-5 and 5%ZnO/HZ-5 catalysts
3.1.2 NH3-TPD和Py-IR分析
为了解ZnO含量对催化剂酸性和酸量的影响,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了NH3-TPD和Py-IR表征。图4(a)为HZ-5、1%ZnO/HZ-5、3%ZnO/HZ-5和5%ZnO/HZ-5催化剂的NH3-TPD表征结果。从图4(a)可以看出,随着ZnO含量的增加,350~500 ℃范围内的NH3脱附峰强度逐渐减小,而200~350 ℃范围内的NH3脱附峰强度变化较小,这表明随着ZnO负载量的增加,各催化剂上的强酸酸量持续减少,而弱酸酸量变化相对较小。图4(b)为HZ-5、1%ZnO/HZ-5、3%ZnO/HZ-5和5%ZnO/HZ-5催化剂在200 ℃脱附后测定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图,B酸和L酸的定量数据列于表1。图4(b)中1450 cm-1和154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对应L酸和B酸,而149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是B酸和L酸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比图4(b)中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变化能够发现,随着ZnO含量的增加,B酸酸量逐渐减小,而L酸酸量逐渐增加。进一步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知,增加的L酸显示出较强的酸性,这表明ZnO物种被锚定在强B酸上后,会使强B酸转化为具有中等强度的L酸[6, 11]。值得注意的是,在ZnO/HZ-5系列催化剂的谱图中,1613 cm-1处还出现了一肩峰,其强度随Zn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并且该峰并未在HZ-5的谱图中观察到,显然该峰与ZnO物种有关。尹双凤等[12-13]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该峰的存在,并通过对比指出该峰是由吡啶在Zn-L酸上的吸附引起的。另外,图4(b)还给出了羟基部分的谱图,该范围内仅在3720 cm-1和3680 cm-1处出现了对应硅羟基和Ⅲ型铝羟基的红外吸收峰,这主要是因为硅羟基和Ⅲ型铝羟基的酸性相对较弱,吡啶分子与这2种羟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脱附温度较低,而吸附在硅/铝桥羟基上的吡啶分子需400 ℃以上的脱附温度[14]。此外,对比这两处的红外吸收峰强度变化能够发现,372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强度随ZnO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而368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强度变化较小,这表明与Ⅲ型铝羟基相比,ZnO物种更容易锚定在分子筛表面缺陷处的硅羟基上。
图4 HZ-5、1%ZnO/Z-5、3%ZnO/Z-5和5%ZnO/Z-5催化剂样品的NH3-TPD谱图和Py-IR谱图Fig.4 NH3-TPD and Py-IR spectra of HZ-5, 1%ZnO/Z-5, 3%ZnO/Z-5 and 5%ZnO/Z-5 catalyst samples(a) NH3-TPD spectra; (b) Py-IR spectra (Desorption at 200 ℃)
表1 HZ-5、1%ZnO/HZ-5、3%ZnO/HZ-5和5%ZnO/HZ-5催化剂样品的Brönsted酸量和Lewis酸量Table 1 Brönsted and Lewis acid amounts of HZ-5,1%ZnO/HZ-5, 3%ZnO/HZ-5 and 5%ZnO/HZ-5 catalyst samples
3.1.3 XPS分析
XPS表征是分析催化剂表面金属分散性与状态的有效方法。图5为ZnO/HZ-5催化剂上Zn(2p3/2)的XPS谱图。经过解叠处理后得到处于1023 eV附近的谱峰α和1022 eV附近的谱峰β,其分别归属于[Zn-O-Zn]2+团簇和ZnO颗粒[15-16]。另外,图5中还标出了两谱峰的积分面积比(A(α)/A(β))。从图5中数据可知,随着ZnO负载量的提高,A(α)/A(β)持续下降,这表明随着ZnO负载量的增加,ZnO物种的分散性逐渐变差,1%ZnO/HZ-5表面ZnO物种主要以[Zn-O-Zn]2+团簇形式存在,而3%ZnO/HZ-5和5%ZnO/HZ-5表面[Zn-O-Zn]2+和ZnO颗粒共存,且ZnO颗粒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另外,结合ZnO物种分散性的变化以及Py-IR表征结果,1613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可能是由吡啶分子在ZnO颗粒上的吸附所引起。
Raw data; Baseline; Zn2+ in the [Zn-O-Zn]2+ cluster; Zn2+ in the ZnO particle; Fitted curve图5 1%Zn/HZ-5、3%ZnO/HZ-5和5%ZnO/HZ-5催化剂上Zn(2p3/2)的XPS谱图Fig.5 XPS spectra of Zn(2p3/2) on 1%Zn/HZ-5,3%ZnO/HZ-5 and 5%ZnO/HZ-5 catalysts(a) 1%Zn/HZ-5; (b) 3%ZnO/HZ-5; (c) 5%ZnO/HZ-5
3.2.1 正己烷芳构化实验
表2为不同催化剂对正己烷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从表2可以看出,分别以S-1和γ-Al2O3作为载体制备的3%ZnO/S-1和3%ZnO/γ-Al2O3的催化性能较差,而ZnO/HZ-5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要更优,这表明主要的活性位来自于ZnO/HZ-5上的B酸和分子筛上的ZnO物种。对比发现,引入ZnO物种后,虽然烯烃选择性有所下降,但H2以及芳烃的选择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丙烷选择性大幅降低,这表明引入ZnO物种后,氢转移反应得到抑制,催化剂的脱氢能力得到大幅增强。尽管如此,进一步对比1%ZnO/HZ-5,3%ZnO/HZ-5及5%ZnO/HZ-5之间的催化性能可以发现,ZnO负载质量分数超过3%后,H2和芳烃选择性略有下降,但乙烷的选择性有所增加。结合Py-IR和XPS的表征结果,这种实验现象可能归因于酸性和ZnO物种分散性的差异。对于1%ZnO/HZ-5,其上仍保留有较多的B酸,且氢转移程度相对较强(HTC=27.56),丙烷选择性相对较高;而5%ZnO/HZ-5上仅存少量的B酸,绝大部分脱氢反应在金属位上完成,氢转移程度较弱(HTC=17.00),并且由于ZnO含量较多,可能导致氢解反应,所以此时乙烷选择性较高,丙烷和H2的选择性较低[9,17]。显然,为实现多产芳烃并兼产小分子烷烃的目的需要B酸和L酸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因此ZnO负载量以3%为宜。
表2 不同催化剂对正己烷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atalysts for n-hexane aromatization
为探究正己烷在3%ZnO/HZ-5催化剂上的芳构化反应途径,考察了不同停留时间下的反应情况(如图6所示,细节数据列于表3)。由图6可知,在转化率小于58.02%时,H2的摩尔选择性随转化率的升高而增大。结合表3数据可知,在转化率小于58.02%时,H2与芳烃的摩尔选择性之比约为3,并且该阶段的HTC均小于3,显然当停留时间mcat/F>8.60 (g·h)/mol时,芳构化途径以脱氢反应为主。然而,当转化率超过58.02%后,H2与芳烃的摩尔选择性之比逐渐降低,而HTC大幅度提高,这表明当停留时间mcat/F>8.60 (g·h)/mol时,芳构化途径以氢转移为主。另外还发现,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丙烷选择性持续降低,而甲烷和乙烷的选择性却快速提高,且二者几乎相同,这说明当停留时间mcat/F>8.60 (g·h)/mol时,部分丙烷可能发生氢解反应生成甲烷和乙烷。
表3 不同正己烷转化率(x)下H2与芳烃的摩尔选择性(s)之比及HTCTable 3 Molar selectivity (s) ratio of H2 to aromatics and HTC at different conversion rates of n-hexane (x)
C6+—Alkanes with more than 6 carbon atoms; with more than 6 carbon atoms;AC9+—Aromatics with more than 9 carbon atoms图6 停留时间(mcat/F)对正己烷在3%ZnO/HZ-5催化剂上芳构化反应的转化率(x)和产物选择性(smol)的影响Fig.6 Effect of residence time (mcat/F) on conversion rate (x)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smol) of the aromatiz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on 3%ZnO/HZ-5 catalyst(a) Aromatic selectivity; (b) Alkene selectivity;(c) Alkane selectivity; (d) H2 selectivity; (e) Conversion of n-hexane
3.2.2 脱氢、氢转移和氢解反应模拟研究
为探究实验过程中脱氢途径的变化,以正己烷的脱氢反应为例,通过分子模拟考察了正己烷在[Zn-O-Zn]2+活性位上的脱氢反应和在B酸性位上的氢转移反应,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a)可见,正己烷在[Zn-O-Zn]2+活性位上的脱氢反应可分为3步:(1)C—H键的异裂;(2)己烯的解离脱附;(3)H2的重组脱附。经计算,第二步己烯的解离脱附能垒最高,约为153.91 kJ/mol,因此该反应步骤为速控步骤,这一结论与文献[18-19]的结果相一致。由图7(c)可见,正己烷与丙烯之间的氢转移反应过程可分为2步:(1)两者形成具有H桥结构的中间体;(2)该中间体的分解。经过计算,该反应过程中具有H桥结构中间体的形成是速控步骤,其能垒约157.76 kJ/mol。很明显,同种反应物在[Zn-O-Zn]2+活性位上的脱氢反应在动力学上更具优势,因此当停留时间mcat/F<8.60 (g·h)/mol时,在金属活性位上的脱氢反应较明显,而mcat/F>8.60 (g·h)/mol时,氢转移反应增多。
Ads—Adsorbed state; TS1, TS2, TS-3—Transition state of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Med1, Med2—Medium of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TS4, TS5—Transition state of hydride transfer reaction of n-hexane and propane; Med3—Medium of hydride transfer reaction n-hexane and propane; Zeo—Zeolite; Red ball—Oxygen; Yellow ball—Silicon; Pink ball—Aluminum; Grey ball—Carbon; White ball—Hydrogen图7 正己烷在[Zn-O-Zn]2+活性位上的脱氢反应的势能面及其过渡态结构和正己烷在Brönsted酸位上的氢转移反应的势能面及其过渡态结构Fig.7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at [Zn-O-Zn]2+ active site and its transition state structure and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the 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 of n-hexane at Brönsted acid site and its transition state structure(a)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b) Transition states structure of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c)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hydride transfer reaction of n-hexane and propane; (d) Transition states structure of hydride transfer reaction of n-hexane and propane
另外,对于丙烷的氢解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丙烷的氢解反应过程分为2步:(1)[Zn-H]+上的H-离子进攻C—C键形成甲烷和Zn-C2H5;(2)[Zn-O-Zn]2+活性位的恢复并形成乙烷。其中,第一步为该氢解反应的速控步骤,能垒约为289.62 kJ/mol。由此可见:丙烷的氢解反应在动力学上是一个较慢的反应,需在足够长的停留时间内才可能发生,这与实验中的观察相一致;并且由于氢解反应发生在金属活性位上,将与脱氢反应产生竞争,不利于脱氢反应的进行,因此这将导致芳构化过程中脱氢途径的变化。
Ads—Adsorbed state; TS6, TS-7—Transition state of hydrogenolysis of propane; Med4—Medium of hydrogenolysis of propane; Red ball—Oxygen; Yellow ball—Silicon; Pink ball—Aluminum; Grey ball—Carbon; White ball—Hydrogen图8 丙烷氢解反应的势能面及其过渡态结构Fig.8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propane hydrogenolysis reaction and its transition state structure(a)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propane hydrogenolysis reaction; (b) transition state structure of propane hydrogenolysis reaction
对多产芳烃兼产小分子烷烃的正己烷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向HZ-5中引入适量的ZnO能够削减B酸数量,抑制氢转移反应,强化脱氢反应,提高芳烃选择性,但过高的L酸酸量将加剧氢解反应,影响H2和芳烃选择性,ZnO的负载质量分数以3%为宜。
(2)当正己烷在3%ZnO/HZ-5催化剂上的转化率小于58.02%时,芳构化途径以脱氢反应为主,H2和芳烃的摩尔选择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在转化率大于58.02%时,HTC快速增加,芳构化途径以氢转移反应为主。
(3)当停留时间mcat/F>8.60 (g·h)/mol时,甲烷和乙烷的选择性快速上升,且二者的摩尔选择性几乎相同,甲烷和乙烷可能是丙烷氢解反应的产物。
(4)在[Zn-O-Zn]2+活性位上的脱氢反应能垒小于氢转移反应能垒,并且丙烷的氢解反应能垒更高,因此氢解反应在停留时间mcat/F>8.60 (g·h)/mol时才能发生;而氢解反应的发生不利于脱氢反应的进行,因此导致脱氢途径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