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芹,薛 雪,宋 然
徐州东方人民医院,江苏221000
精神分裂症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致残率较高,且女性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高于男性[1]。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会表现出严重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认知功能损伤程度逐渐加重[2]。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辅助治疗也无法满足病人需求,对于病人康复效果并不理想,为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引导病人回归社会,采取更进一步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3]。改良式路径护理是一种以病人需求为基础,融合系统护理、循证医学以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护理模式[4]。在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基础上,辅助以改良式路径护理以及简单运动操,可进一步提升病人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等。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3例。纳入标准:①病人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年龄>18岁;③病人月经正常,且未出现药物影响月经现象;④病人纳入临床试验后使用的临床抗精神疾病药物剂量保持不变;⑤纳入研究时病人疾病处于稳定恢复期;⑥病人无肢体残疾及影响运动的疾病或病变。排除标准:①病人罹患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②病人存在严重的过敏体质,如粉尘、灰尘、花粉等过敏;③病人入组前3个月内参与过临床试药或同类型其他研究;④孕期、哺乳期病人。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使用奥氮平、利培酮以及博思清等药物,必要时为病人使用镇静药物。
1.2.1 对照组
给予简单运动操,于每周下午无其他安排的时间,由护理人员作为领队,组织病人在病房走廊进行列队学习简单运动操,护理人员在前进行动作教学,其他护理人员在队伍中配合指导病人学习,尽量保证病人动作规范性及整齐性,帮助病人快速学习,同时在视频播放器的帮助下,按照简单运动操动作进行固定锻炼,每周2次,每次持续30 min。简单运动操包括体操、现代音乐以及舞蹈等,涉及上肢、肩部、腰腹以及下肢等运动,通过不断练习动作,可加强运动能力,促进健康恢复,保持病人身心愉悦。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改良式路径护理,具体如下:
1.2.2.1 建立护理路径小组
选择精神科医师、护士等组成护理路径小组,对各自责任进行明确,制订护理计划,组织小组成员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掌握;小组成员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循证分析等,加强护理工作监督力度,并做好护理记录。
1.2.2.2 实施护理路径
①急性期:全面评估病人状态、病情,通过三班倒制度,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定期评估病人是否存在意外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精神状态变化,密切监督的同时引导病人遵医嘱治疗,确保药物按时使用,并记录药物使用后反应;引导病人调整作息,确保睡眠充足,一旦发现睡眠障碍,则立即联系医师进行药物干预;院内制作健康教育教材,包括视频、图片以及语音等,帮病人、家属循序渐进了解疾病,并在教学期间,逐渐贴近病人内心,了解病人,寻找适当的鼓励、支持方式,缓解病人内心压力与紧张等情绪。②康复期:此阶段需要加强对病人监督,避免私自外出或是安排专人陪同外出,确保持续性24 h护理的实施,并着重心理护理,通过转移法、分散法干预妄想、幻想病人,引导病人积极参与病区娱乐活动,包括读书、下棋等,同时引导病人积极接受康复中心的训练干预,对自身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进行改善与提升,帮助病人树立正确心态面对疾病与生活。③巩固期:此时病人病情逐渐稳定,可转回普通病房,为病人提供外出机会,引导病人逐渐回归社会生活,详细核查病人用药、生活等变化,纠正病人不合理用药等情况;对女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方式进行心理指导,引导病人正确认识自身情况,尝试主动纠正错误认知与思维,自主调节情绪变化,尝试积极主动地面对未来生活;离院病人则需要定期接受随访,借助微信等智能工具,随时为病人提供指导,确保病人合理使用药物,并引导病人院外多参与集体正能量活动,引导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1.3.1 病情
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PS)、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护理前后病人病情进行评价。SANS量表包括5个因子,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定法,无症状计0分;有症状计1分;轻度症状计2分;中等程度症状计3分;显著症状计4分;严重症状计5分。BRPS量表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总分126分,得分越高,提示病人病情越严重。NOSIE量表包括激怒、精神性表现、迟钝及抑郁等方面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评分越低,提示病人恢复效果越好[6]。
1.3.2 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对病人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SDSS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提示病人病情越严重。ITAQ量表共11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提示病人服药依从性越好[7]。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GQOL-74包括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方面内容,每个维度满分经换算后采用100分制,分数越高,提示病人生活质量越高[8]。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NS、BRPS、NOSIE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护理前SDSS与ITAQ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护理前后GQOL-74问卷得分比较 单位:分
慢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主要可出现情感淡漠、思维孤僻、兴趣降低、生活技能退化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会进一步丢失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重点为采用药物控制的方式进行维持治疗,但单纯地依靠药物进行治疗,病人病情易出现反复。女性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为较特殊群体,大部分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均经受过高强度的精神刺激,针对该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效果仅可维持病人的阴性症状,对病人的后续治疗与相关功能的恢复疗效不佳[9]。改良式路径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规范的护理流程,对病人提供系统治疗与护理流程的临床护理服务,其包含的不仅是基础护理,更多为临床治疗护理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整合性护理,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医疗方面的要求[10]。简单运动操作为实施较早地应用于精神分类症病人的简易社会性运动,可对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我国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仍采用药物治疗,但女性病人存在治疗顽固性,病人经过治疗后虽可保证阴性症状的减弱,但对于外界存在一定的惧怕性,无法长期与外界接触。病人经过治疗后均在室内进行运动,局限了病人对外界的接触,弱化了病人的社会功能,并导致病人缺乏主动性[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ANS、BRPS、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过运动操对病人的运动与肢体进行的一定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病人血液流速的增加,减少了病人血钠含量,减轻了病人孤寂感,增强了病人社会思维能力,增加了病人体质并促使病人接收到愉悦的情绪,稳定了病人情绪。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了改良式路径护理,对病人进行一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并对病人进行分期,依照分期对病人每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同时每阶段采用不用的护理方式对病人进行护理,用最佳的护理方式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12]。改良式路径护理结合简单运动操规范了病人的时间,并针对病人的问题进行了护理,同时利用简单运动操对病人带来的改变进行进一步护理,改善病人的临床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的结果[13]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依从性与其社会功能息息相关,改善病人病情的关键在于提高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研究组在采用改良式路径护理联合简单运动操进行护理后,病人的社会功能及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分析原因为改良式路径护理根据病人每阶段病情进行定制性护理,加之简单运动操对于病人的改善效果,增强了其目的性与针对性,促使病人能更好地服药,并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功能,使其更好地与护理人员沟通,主动参与到护理中,逐步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式路径护理联合简单运动操可提高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病人经过护理后,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得到提高,且在社会功能提高的影响下,病人对于追求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有着更多的想法[15],因此,病人更加自主地接受治疗,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了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改良式路径护理联合简单运动操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病人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