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快
2023年5月16日,武汉市第一个“黄鹤爱心助残驿站”建成,并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投入使用。黄鹤爱心助残驿站是武昌区残联在调研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联合政府-高校-社会-企业-机构-残疾人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和管理的集庇护性就业、公益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增收等为一体的平台。黄鹤爱心助残驿站以服务残疾人就业创业为导向,试点探索“产供销一条龙”就业创业新模式。在助残驿站中,售卖的是残疾人手工制作的饱含黄鹤楼元素的文创产品,其中就包括不少武汉市大龄孤独症人士的手工作品。
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现状
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并伴随社交障碍、行为刻板等行为问题,孤独症人士的就业率在残疾人群体中是比较低的,有调查表明,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率不足5%。目前15岁以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重点,大龄孤独症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服务十分匮乏。
我国有超过1000万孤独症人士,其中大龄孤独症人士占比超过70%,他们的顺利就业不仅能够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还能够促进自身社会融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黄鹤爱心助残驿站为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
“政-校-社-培-家”联动模式的作用
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问题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的联动协作。我国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工作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联动协作模式还不成熟,黄鹤爱心助残驿站的出现正是这一联动模式的尝试。在黄鹤爱心助残驿站的谋划和运作过程中,“政-校-社-培-家”五方起到了如下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统筹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孤独症人士就业服务工作的有力保障。在黄鹤爱心助残驿站的谋划阶段,武昌区残联工作人员走访调查了武汉市守望星园互助中心,了解当前大龄孤独症人士在职业技能训练和康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参观了孤独症人士的手工作品,并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驿站的商品。此外,在未来的规划中,武昌区残联还将开发更多助残驿站的公益性岗位,并提供给孤独症人士。
在高校方面,《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和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创建工作,针对劳动力市场需要、残疾人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职业院校在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发培训项目、开展精准培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黄鹤爱心助残驿站的手工作品来讲,目前市面上手工文创作品层出不穷,一般的商品难以吸引到游客,为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和孤独症人士的职业康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布艺工作坊与守望星园互助中心的师生一起探索“湖北”+“黄鹤”元素的作品,以阳新布贴为基础,设计了“蓝色”黄鹤楼等一系列作品,同时开展孤独症人士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庇护工场进行手工制作,保障商品的及时供应。
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组织是推动孤独症人士就业的重要力量。由于社会偏见、无障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孤独症人士从事竞争性就业的比例很低。目前,庇护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是孤独症就业的主要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离不开社会的力量。黄鹤爱心助残驿站属于庇护性就业模式,孤独症人士在庇护工作基地制作产品,然后在驿站售卖。售卖的过程和结果则由武汉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大爱新零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与此同时,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也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孤独症人士的就业工作研究,社会中的公益组织部门也会定期开展义卖活动,拓宽产品的销路和销量,为残疾人增收。
在培训机构方面,根据统计调查,2020年我国有残疾人职业服务机构2811家,职业培训基地478家。就业培训机构中的就业辅导员会参与其中,首先,评估孤独症人士的基本能力,综合评估结果与孤独症人士的就业需求,进行职业配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比如在守望星园互助中心,开展了阳新布贴手工作品的培训;再次,等到孤独症人士可以独立完成手工作品后,根据市场需求,批量制作商品;最后,由黄鹤爱心助残驿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售卖。就业培训机构在其中起到桥接的作用,一方面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与孤独症家庭沟通,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企事业单位共谋共建,保障孤独症人士手工作品的质量,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在家庭方面,孤独症人士的家长或监护人对他们的就业影响巨大。一部分家长存在消极的就业态度,认为自己的孩子心智障碍比较严重,缺乏就业技能,担心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伤害,所以宁愿依赖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救济维持孤独症人士的基本开销,也不愿意他们走出家庭,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在黄鹤爱心助残驿站运行之初,也有很多家长存在很多顾虑,比如不信任自己孩子的能力,怕孩子在就业培训和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等。因此,有必要转变孤独症家长的就业理念,让他们成为孤独症人士就业路上的大力支持者,激励更多有潜力的孤独症人士走上就业之路。
大齡孤独症人士就业展望
上千万孤独症人士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关乎他们家庭的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喜憨儿”洗车店、爱纳星悦融合烘焙坊、爱德面包坊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这也表明孤独症人士就业主要集中在保洁、面点制作、手工制作和种植养殖等传统岗位。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岗位的数量会不断下降,而且对那些具备高功能的孤独症人士而言,新兴技术和脑力工作是他们更青睐的岗位。因此,未来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问题除了多方力量的联动外,还需要与时俱进,吸纳新兴技术,开拓新型岗位,满足不同程度孤独症人士的个性化就业需求。
本文得到以下项目支持:202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职业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以自闭症青少年转衔服务的支持为例”(2020812);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研究专项基金资助课题(2022011)。
(作者系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