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

2023-02-01 12:45:36刘蕊马力江礼焰邵慧兴李莎毛庆支
安徽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阻络通络硬化

刘蕊,马力,江礼焰,邵慧兴,李莎,毛庆支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是因多种因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出现障碍[1],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疾病。研究显示[2],脑梗死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70%,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威胁到病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炎症反应在脑血管疾病发生、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对感染、炎症等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炎症因子,敏感性较高,是反映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指出,SAA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3]。脑梗死在中医中属于“中风”范畴[4],祖国医学认为卒中在于气血两虚,心、肝、肾阴阳失调,虚是其发病的内因,痰、瘀是虚导致的病理产物,虚、痰、瘀相互作用,并贯穿卒中始终[5]。风痰阻络型是卒中中常见类型,化痰通络汤具有化痰利水、活血通络之效[6],是治疗卒中的经典方之一。本次研究中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探讨该药对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神经功能以及血清SAA、糖化血清蛋白水平(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样本量计算公式:N=Z2×[P×(1-P)]/E2,其中Z为统计量,置信度为95%时,Z=1.96;E为误差值,本研究允许的最大误差按15%算,P为概率值,按0.5算,因此N=1.962×0.5×0.5/(0.152)≈42,因此每组的最低样本量为42例,总样本量最少为84例。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病人,年龄范围为45~68岁,年龄(58.93±8.14)岁;男性44例、女性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8.99±7.92)岁;体质量指数(24.25±2.18)kg/m2;合并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1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59.21±7.33)岁;合并高脂血症14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12例;体质量指数(24.17±2.09)kg/m2。两组年龄(t=0.13,P=0.895)、性别(t=0.19,P=0.662)、合并基础疾病(χ2=0.20,P=0.906)、体质量指数(t=0.17,P=0.864)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MRI、CT等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并符合其诊断标准,符合风痰阻络型;②发病及入院时间<72 h;③年龄>18岁;④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③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肺结核等相关急慢性感染疾病者;④对研究中使用药物或成分敏感者。本次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0Y019)。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属于风痰阻络型,主症: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消失或减退;次症:头晕目眩,痰多且黏。舌脉: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J38437)100 mg/d治疗,20 mL银杏叶注射液(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批号L1125)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治疗,1次/天,同时予以血压与血糖控制、降颅内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汤治疗,药方组成:丹参30 g,法半夏、天麻、茯苓各20 g,白术、生大黄各15 g,胆南星、天竺黄、香附各10 g,由我院煎药房煎制,每次200 mL,早晚分服,2次/天,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比较 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 量表[8](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0~45分,得分越高,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

1.3.3 血清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置于-80 ℃环境冷藏待检。采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测定血清SAA水平,采用酮氨氧化酶法测定GS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3.4 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检测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等级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计量资料±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39/42)、76.19%(32/4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Z=4.38,P=0.036),见表1。

表1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病人NIHSS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s)

表2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2 42治疗前18.29±6.39 18.35±6.23 0.05 0.964治疗后13.83±4.81 10.66±3.27 3.66<0.001

2.3 血清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SAA、GSP、RBP4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表3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注:SAA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GSP为糖化血清蛋白,RBP4为视黄醇结合蛋白4。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2 42 SAA/(mg/L)治疗前50.74±9.57 50.81±9.58 0.04 0.972治疗后34.31±5.36①29.93±4.98①4.02<0.001 GSP/(mmol/L)治疗前4.96±1.03 4.98±1.01 0.09 0.926治疗后3.75±0.42①3.05±0.33①8.79<0.001 RBP4/(mg/L)治疗前52.16±6.38 52.19±6.41 0.02 0.982治疗后40.59±10.06①33.13±9.81①3.56 0.001

2.4 血管内皮因子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GFAP、Ang-Ⅱ、VEGF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GFAP与Ang-Ⅱ降低、VEGF升高,观察组GFAP与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因子指标比较/± s

表4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因子指标比较/± s

注:GFAP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Ang-Ⅱ为血管紧张素-Ⅱ,VEGF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2 42 GFAP/(μg/L)治疗前1.46±0.32 1.50±0.34 0.58 0.567治疗后1.16±0.37①0.95±0.33①2.84 0.006 Ang-Ⅱ/(μg/L)治疗前25.98±7.09 25.89±7.02 0.06 0.952治疗后19.52±4.18①16.19±3.92①3.90<0.001 VEGF/(ng/L)治疗前370.54±43.19 371.12±40.08 0.07 0.947治疗后421.29±48.38①488.17±44.92①6.80<0.001

2.5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5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2 42高切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7.45±1.12 7.48±1.14 0.13 0.900治疗后6.62±1.06①5.69±1.01①4.14<0.001低切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17.81±3.19 17.85±3.07 0.06 0.952治疗后15.42±2.78①13.09±2.12①4.47<0.001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1.90±0.36 1.91±0.38 0.13 0.898治疗后1.42±0.31①1.19±0.18①4.30<0.001血细胞比容/%治疗前45.99±6.78 45.92±6.61 0.05 0.961治疗后40.58±5.85①36.96±4.84①3.09 0.003

2.6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对照组为7.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457)。见表6。

表6 风痰阻络型脑梗死84例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认为[9],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生理病理学基础,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SAA是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一种炎症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认为SAA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GSP作为一项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脑梗死发生与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GFAP、Ang-Ⅱ作为血管内皮因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AA、GSP、RBP4、GFAP、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化痰通络汤可有效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反应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过程,在缺血状态下高浓度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神经损伤,从而造成病人神经功能缺损。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肝脏中被细胞因子激活的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合成后,SAA可与血管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被肝细胞摄取分解、代谢,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研究显示[10],SAA通过抑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来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逆转运,从而增加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沉积。同时还可通过内分泌作用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促炎因子。Zhou等[11]研究中指出,SAA接触高密度脂蛋白时对淋巴细胞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可直接促进大脑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并间接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GSP是血液中葡萄糖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产物,与糖化血红蛋白一样,可反映机体过去1~3周平均血糖浓度,是一项较为灵敏的血糖指标[12]。诸多研究证实[13],血糖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血糖水平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已被认可。GSP可通过加强单核-巨噬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内血管损伤,同时还可以通过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影响机体凝血与补体系统,促使血管形成脑梗死前状态,进而导致脑血流灌注失常,引起脑梗死发生[14]。RBP4是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15],RBP4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脏脂肪细胞功能紊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死在中医中属于“中风”范畴[16],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虚相关,机体气血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度劳累等多种因素刺激作用下,致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脑,发为此病。随着对中医中药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部分学者认为中风虽有本虚之证,但主要以仍以血瘀、痰热、风阳等标实为主[17]。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是中风中常见类型之一,病人通常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塞等症状,治疗时主要以化痰通腑、通络息风为治疗原则。化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中风的常见组方之一,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形成的经典方[18],药方组成主要包括丹参、法半夏、天麻、茯苓、白术、大黄、胆南星、天竺黄、香附,方中半夏、天麻为君药,半夏可燥湿化痰,还可降逆和胃止呕,是治痰重要药物之一,天麻则可祛风止痛;白术、茯苓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二者合用可治生痰之源,脾健运去湿痰。天竺黄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之功效;胆南星则可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丹参活血化瘀;香附为气病药物之一,疏肝理气,气顺而瘀自灭;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祛瘀解毒之功效。主要合用,共奏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效,针对性地切中脑梗死“痰”“瘀”病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化痰通络汤可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化痰通络汤方中药物共奏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多种药物均具有降血压、抗血栓、扩张血管等效果[19],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以其抗血细胞板集聚的作用,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改善病人脑组织血液循环,并降低血液的黏滞性,改善局部微循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0],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压降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大影响,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还有抗炎抑菌作用;胆南星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血糖的重要作用;天麻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与细胞免疫以及抗炎作用[21]。化痰通络汤中诸多药物均具有抗炎与免疫抑制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既往研究证实了炎症反应在脑梗死发生与进展起重要作用,但相关炎症指标主要为白细胞介素-4、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常见指标,目前SAA与脑梗死相关的核心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则分析了SAA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分析SAA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了GSP、RBP4等新型血脂指标在脑梗死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机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病人的影响。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SAA、GSP水平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组织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的黏滞性,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样本数量不多、研究时间较短,今后仍需扩大样本数量,更深入地研究。

猜你喜欢
阻络通络硬化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 01:27:12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14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