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阳
从2005年到2015年,乡镇基本没进过人。此后,通过公务员考试零星增加了几个人手,但没能根本改变干部队伍老化、人手严重短缺的局面。”43岁的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镇党委书记蔡尚锋,已在乡镇工作20年。
他介紹,乡镇的日常工作中经常穿插阶段性重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稳定排查、禁烧禁燃禁放等诸多落实任务压在肩头,工作多、任务重,催着干、撵着干是常态。
一边,是乡镇干部队伍更新缓慢,人员结构老化;另一边,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调整,一些县直机关存在编多事少、人浮于事现象。
为破解县域内编制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2019年以来,河南推动实行了“减县补乡”改革。目前,已累计向乡镇(街道)下沉编制7.5万余个,下沉人员5.8万余人,乡镇的平均编制数由改革前的69个增加至目前的108个。
乡镇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事关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近年来,河南通过“减县补乡”改革下沉编制、理顺职能、明晰权责,向乡镇“派兵遣将”,为基层赋能减负,逐步破除乡镇人少事多、主责不清、权责失衡、激励欠缺难题,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
充实基层力量
“编制是县级管理各类公职人员的重要抓手,高效配置人力资源,就得全县一盘棋,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为原则,统筹编制、用活编制,实现闲人实用、人岗适配。”平顶山市副市长许红兵说。
平顶山市宝丰县共有事业编制12940个,除了教师、医护人员外,全县可统筹使用的编制数5500多个。
宝丰县将编制由单位资源统筹为县域资源,建立统一的“编制池”。一方面,将所有单位空编收回,由县级统一使用,共收回空编300多个。另一方面,撤并职责相近、重复分散的事业单位,核减相应编制。自2019年起,宝丰从县直单位选调或公开招聘人员充实乡镇,两年多来已下沉编制500个。
编制下沉后,原本仅有60多名工作人员的宝丰县石桥镇,补充了45名人员。石桥镇党委书记马中奎说,改革后,该镇40岁以下工作人员约占一半,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工作力量大幅加强。
兰考县先后从县直事业单位差供、自筹编制人员中选派人员到乡镇一线岗位工作。截至目前,共选派722人到乡镇一线工作。
30岁的李振鑫,原本是兰考县原安监局自筹工作人员,当地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时,他首批申请到兰考县红庙镇工作。下沉后,他的本职岗位是应急办工作人员,同时也是葛寨村的包村干部,后又成为管理5个村的片区副区长。
“乡镇工作点多面广,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得管。每天都要镇里、村里两头跑,虽然辛苦,但是很锻炼人,成长快。”李振鑫说。
“下沉到乡镇的差供、自筹人员,除了要安排对口岗位,大部分人还要兼任包村干部。这种方式不仅缓解了乡镇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也优化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成为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兰考县红庙镇镇长马旺说。
打通身份阻碍
曾在兰考县财政局担任出纳的卜苏豫,是差供编制人员。2005年后,财政局对出纳岗位的需求减少,卜苏豫每月从财政局领取780元基本生活费。2017年底,卜苏豫被选派到东坝头镇工作,重新拿到了2500多元的岗位工资。
由最初“刚来时没有按点上下班的观念”,到现在“放一天假反而不知道干啥”,卜苏豫已经完全适应了乡镇的工作节奏。他还主动申请到张庄村当包村干部。工作第一年,他只在女儿高考时请过两天假。
2018年,卜苏豫在同一批下沉东坝头镇的50名选派人员中综合评比排名第一,顺利转为全供编制人员。如今,他已在东坝头镇工作近5个年头,成为东坝头镇财务部门负责人,干劲儿十足。
调研发现,多数乡镇的事业编制人员占人员总数的六成以上,但由于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身份区别,事业编制人员在薪酬待遇、职务晋升方面与行政编制人员存在差距,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为充分激发乡镇干部队伍活力,河南从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方面出“硬招”激发乡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乡镇改革过程中,河南提出,乡镇要在下属机构人员选用上打通行政、事业身份阻碍。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要让有为者、能为者有位。
河南在乡镇一级的平安建设办公室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设置了副科级事业管理岗,为事业编制人员拓宽晋升渠道,并参考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度,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等级晋升后工资待遇相应增加。
针对乡镇干部待遇整体偏低等问题,河南省委组织部将“确保乡镇机关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作为硬性考核内容。
42岁的胡红旭已在乡镇工作20年,得过省、市多项荣誉,由于事业编制身份,一直未获提拔。他表示,乡镇改革后,与他年龄相仿的优秀乡镇干部,符合条件的可在平安建设办公室或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担任副科级事业管理岗位,获得提拔。这让不少基层干部看到了晋升的希望。
宝丰县委编办主任姬军锋和禹州市委编办主任崔国战,都有多年乡镇工作经验。他们介绍,以往乡镇工作人员,尤其是事业编制人员晋升渠道狭窄,加之乡镇待遇较低,部分乡镇干部出现“中年懈怠”现象。
而实际上,45岁左右的干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河南从同工同酬、职级晋升、后勤保障等方面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的关怀,激发了大家的干事积极性。
马中奎、王闯等乡镇干部认为,河南乡镇改革解决了基层“缺人干事、无章办事”的燃眉之急。下一步改革仍需瞄准“有钱办事、有才成事”的治理目标,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力度,建立起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到乡镇工作,绝不是浪费人才,而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乡村规划、品牌打造、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等方面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王闯说,乡镇求贤若渴,希望乡镇能成为招才引智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