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卫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发展经济是主基调,产业政策更多的是关注产业规模的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而展开,忽视了产业规模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成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绿色产业政策得到了初步推广。作为政府干预指导绿色产业建设的各类经济政策,绿色产业政策成为江西省应对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浪潮的重要策略。根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发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名录”,江西省当前有超过1300家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集中在赣州、宜春、南昌以及九江等城市(如图1所示)。污染类型涉及水环境、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图1 2021年江西省各地重点排污单位数量
研究表明,很多企业已抓住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在技术、能源与管理上实现绿色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经营战略体系,塑造市场竞争力。绿色投资就是在兼顾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各类投资活动的总和。企业是绿色投资的重要承担主体,对区域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影响重大。故本研究将着眼于江西省绿色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投资这一具体行为展开论证,揭示绿色产业政策与企业绿色投资的关系,阐释绿色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绿色投资的内在逻辑机制。
梳理既有文献,针对政策实施如何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问题,学界主要形成了“政策激励”“政策压力”两类视角。
首先,从政策激励视角来看,环境政策所带来的资源支持与保护效应,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治理行动。姜兵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经验数据,实证分析指出环保政策的出台的确能有效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积极性。另外,产业或环境政策还在企业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保护作用。Marechal和Lazaric解释道,因为绿色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重要工具,增强了企业创新研发的市场安全性,能够保证企业新研发的技术不受现有成熟技术的压制,进而强化企业绿色投资的信心。
其次,从政策压力的视角来看,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活动,特别是绿色投资活动,会受到直接性或间接性的政策影响。具体而言在直接性政策压力研究方面,学者认为强制性或者管制性的产业或环境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通过实施管制性的环境政策,能够强化对企业市场活动的规制水平,并极大增加企业违背政策规定的成本负担。这对企业环境治理产生了一定压力,从而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环保投资,开展绿色并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在间接性政策压力研究方面,学者从政治晋升与变更的逻辑,阐释环境政策、地方治理绩效与企业环境治理三者的关系。中央将环境治理绩效纳入地方官员任期考核体系,实际强化了官员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地方官员往往采取平衡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行动策略,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活动。国有企业高管拥有政府官员与职业经理人的双重角色,往往承担着来自地方环境治理问责制度的巨大压力。另外,也有学者从风险控制角度分析间接性政策压力的影响。蔡海静以及汪炜等人认为绿色信贷政策重塑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因为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银行对企业借贷款业务风险的考量水平。银行为规避不良贷款增加、社会声誉受损的风险压力,会大量减少针对“两高”类型企业的借贷款业务。而企业为了获取银行贷款,实现顺利运营,很有可能会开展环境治理活动。
在政策激励与压力双重影响下,环境政策往往能促使企业采取环境治理行动。绿色产业政策也具有此类影响效果,合法性理论认为,企业既会将外在政策规制要求融入市场经营战略中,使企业活动符合制度约束条件,也会主动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实施与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的认知与行动策略。
基于合法性理论的解释机制,制定与实施绿色产业政策会产生两类影响路径。一方面,绿色产业政策对企业环境治理活动提出约束性要求。由于政府部门对不遵守政策的企业有权进行强制处罚或直接令其关停,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企业管理层为获取合法性,进而在政策资源支持下,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并且积极履行政府出台政策来寻求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绿色产业政策会改善社会发展理念,促进过度强调发展经济的理念,逐渐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以及企业环境治理行动的合法性理论机制的搭建,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在合法性的影响效应下,绿色产业政策支持能够促进企业开展绿色投资活动。
(1)因变量
企业绿色投资行为(invest)。绿色投资行为应该能够反映企业当前的绿色投资的整体规模以及强度,且能够识别绿色政策的实施对于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由于缺乏直接衡量企业绿色投资行为的指标,本文按照毕茜(2016)、陈小蓓(2018)、张济建(2016)等人的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来测量企业绿色投资行为。具体而言,指标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环境整体管理投资、污染控制投资、节约资源投资、应对气候变化投资、环保业务投资、企业环保制度。本文根据六个方面进行分类后,依照六个方面的二级指标对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书进行赋值,排序依次为无投资(0)、投资较少(1)、中等(2)、充分(3)。如果社会责任报告无相关内容表述,赋值为0,若只有文字简单表述,赋值为1,若只有定量数据进行统计,赋值为2,若报告均有文字描述和数据统计,赋值为3。该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绿色投资行为。
(2)核心自变量
绿色产业政策(policy)。本文将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江西省实行绿色产业政策前后的企业绿色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在政策施行前,赋值为0,政策施行后赋值为1,以此来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上市公司为绿色企业赋值为1,其他企业赋值为0。
(3)控制变量
按照已有研究,本文将控制企业个体和外部因素相关变量。股权性质,企业为国有企业赋值为1,其他企业赋值为0;股权集中度,利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进行衡量;董事会规模,采用公司董事会人数的实际数量来衡量;企业规模,利用企业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财务杠杆,利用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市场化水平,参照王小鲁和樊纲(2011)测算的市场化指数来衡量;企业年龄,以公司当年减去成立年份来衡量;资产结构,利用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比重进行衡量。此外,本文将固定年份、地区和企业的个体效应。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江西省统计年鉴、锐思数据库。本文将涉及经济指标的变量进行取对数,以消除多重共线的问题。
同时进行了如下筛选:(1)删除了ST、*ST的样本;(2)剔除了一些公司具有离群值数据的样本;(3)剔除了该期间内数据不完整的样本,这主要由于平衡面板的数据要求,不具有连续六年数据的上市公司会使估计结果存在偏差。经过以上筛选过程,本文最终共获得XX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
企业绿色投资是企业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他既是国家层面倡导生态环保的一个关键措施,也是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的一种实际行动。本文从绿色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各方面的行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绿色产业政策对企业的绿色投资行为是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企业绿色投资行动也因为政策的影响在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变。实证分析表明,绿色产业政策对于企业绿色投资来说各方面起到的是一个积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相对明显。例如其中地方政策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开展绿色投资的积极性,再从资金来源的方向考量,长期贷款在环境规制与绿色投资、市场竞争与绿色投资之间起了中介作用,在被动和主动因素的驱使下,各项资质更优秀的公司更容易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以支撑他们的绿色投资。
因此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是绿色产业政策在政府的设计和落实的过程中,要考量到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相应的资源基础,加强环境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对于资本雄厚的企业,政府应该采用环境税费类政策工具“倒逼”企业参与绿色实践、扩大绿色投资规模;对于资源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采用环保补贴类政策工具予以激励,从而缓解因环境治理成本所导致的融资约束问题,降低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第二是要通过合理的环境税费和补贴政策增强企业绿色投资的信心;另外则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强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