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计·深挖掘·巧引导: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3-01-31 12:07:12陈申宝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思政精神

陈申宝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实施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课程思政对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对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要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为一体的教育功能,这与高职数学课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育人功能完全一致。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实现方法可以是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数学中的绝对与相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对立与统一,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掘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让学生真正成为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文化人,提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精设计”

(一)“精设计”的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判断能力弱,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同时,思政课程作为育人的主渠道,说教式灌输、单打独斗的育人方式实效欠佳,与其他课程教育互相分离,存在“两张皮”现象[2]。数学学科有着严密、系统的整体结构,数学课程自身的特性增加了课程思政开展的难度,同时,高职院校数学学科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课时少,数学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热情不高。部分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数学是一门纯自然课程,课堂教学应着重传授数学知识、方法及应用,思想教育应由思政教育课程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轻视育人育德,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主动性不够,挖掘深度和力度不够,不能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不灵活,思政教育效果不佳。总之,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要适应这种教育理念就要实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变革,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

(二)“精设计”的内容

1.课程体系的精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应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我们提出了“八进”: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程标准、进授课计划、进课件、进实验实训、进作业、进考试。在每一“进”中,都要精心设计课程思政的课时、内容、目标、方式,特别是修订课程标准,凝练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含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

2.课堂环节的精设计。因为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课堂环节的精设计主要应该考虑以下五个环节:基本环节(教学设计)、重点环节(学生参与和体验)、关键环节(教学引导)、核心环节(有效融入)、难点环节(教学评价)。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的特点,改变现有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实施策略,巧妙引导有效融入,给予合理评价,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示范课的形式。

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深挖掘”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既包含真、善、美等显性元素,也包含辩证唯物法、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隐性元素。从课程特征出发,结合数学文化、校园文化、中国文化,从教材、教师实际教学中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国家需求一致、与行业需求一致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

(一)辩证唯物法

在极限概念教学时,通过庄子的“截丈问题”、刘徽的“割圆术”、芝诺悖论“阿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等数学理论,让学生理解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的对立统一的思想。在极值问题教学中,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顺境也有逆境,应在顺境中不自傲,逆境中不悲观。在定积分概念引入求曲边梯形面积的4个步骤,让学生理解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启发学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

(二)科学精神、科学思维

数学家崇尚科学、实事求是、做事严谨、尊重规律的精神,追求真理、质疑权威的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思政不可多得的元素。例如,介绍陈景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笛卡尔创立直角坐标系受蜘蛛结网启发,学习他“我思故我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广州电视塔是典型的单页双曲面,上海东方明珠塔运用了黄金分割才如此之美,让学生欣赏数学的统一美、对称美、严谨美,进而体会数学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三)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的勾股定理、九章算术、十进制记数法、刘徽计算的圆周率都曾领先世界,这是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苏步青起初不喜欢数学,由于听了数学老师讲“为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后,转向数学研究,立下“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教师讲授导数概念时,以瞬时速度为引例,让学生观看神舟发射升空的视频,理解瞬时速度的含义,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二维码实质是一些代表二进制数学的图形组合,中国的二维码的使用已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实现无现金交易,即将实现货币数字化。华为芯片拍照功能的强大主要靠数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家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病情,为各部门的防疫决策提供参考,最大限度避免了损失,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意识和态度。高等数学中大量的计算,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犯低级错误。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丧失理想信念,可通过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理念。如在函数连续性存在条件与间断产生的分析讲解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要不断努力、坚持不懈,长期坚守自己领域,养成专心一致的行为习惯。又如港珠澳大桥6.7千米海底隧道的建设中,沉管在海底13米到48米要实现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需要用到泰勒公式的误差估计,科研团队进行了上百次试验才成功,这正是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才创造了奇迹。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都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顽强不屈、努力进取的品质。教师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和民主和谐、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

三、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巧引导”

高职数学课程要完成对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就要对学生巧引导,考虑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时机、途径、方式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整体设计框图见表1。

表1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巧引导的设计

四、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体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使思政教育入心入脑,学生和教师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学生成效

1.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提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哲学悖论、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等案例教学,学生具备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再人云亦云,能做到独立、理性思考,主要表现为诈骗受害者减少。数学中的统一美、对称美、严谨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接触各类信息时能保持客观的态度,对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大事和各类现象有一定的鉴别、欣赏能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实现。通过世界强国的变化史,让学生明白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人才,唯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才能成为“大国工匠”。通过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坚定了“四个自信”。通过分工合作解决数学建模案例,学生学会了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通过自学在线视频课程及无人监考,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3.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得到培养。通过一题多解或者让学生汇报、讨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比如在定积分应用中解决类似不规则物体的重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定积分概念教学中,为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启发学生与规则图形进行比较,用“曹冲称象”的思想,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设计一些有挑战的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由学生分工完成资料检索、模型建立、结果求解、报告撰写,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专升本报考人数和数学建模竞赛参加人数逐年增加。

(二)教师成效

1.教师素养得到了提升。要让学生感受课程思政的魅力,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既要关心学生,民主、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又要有时间观念,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认真批改作业等,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教师团队取得了成果。教师合作修订课程标准,编写了新教材,完成了在线课程等资源库的建设,集体备课,进行教学改革及项目申报,团队成员获得了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优秀课程思政微课、优秀课程思政标兵等荣誉,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评价名列前茅。

在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最大难点是教学效果评价,因为对数学课程来说,多数课程思政元素是隐性的,无法量化。陆道坤[3]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教师形成对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设定评价主体,系统开展评价活动;指出课程思政的评价应该围绕设定的教育内容,采取特色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评价主体的全面和多样,评价维度的全面和科学,评价结论的过程性和终结性。另外,由于数学课程的重点仍然是学科教学,因此,课程思政的融入不能过渡,这就要求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同向同行育人,避免“两张皮”现象,数学老师要多听思政老师的课,互相交流。对此,尹万东[4]提出了形成“大思政”共识等两者深度融合的六条对策建议,王丽霞[5]提出了两者协同的原则和协同机制构建的方法,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只要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德技兼修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