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3-01-31 08:43仪晓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偏瘫信念肢体

仪晓丹

脑梗死的发生与脑组织血液循环供应障碍有关,并由此导致了脑组织软化坏死。有研究指出,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生率较高,达到了25%,患者即使得到了有效治疗,也会由于并发症增多、肌张力异常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缺乏自理性[1]。在治疗阶段可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加强健康信念指导,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更高的康复治疗依从性,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提升生活自理能力[2]。将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盲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8~75 岁,平均年龄(62.3±7.4)岁;平均病程(15.9±6.3)个月。对照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46~74 岁,平均年龄(63.1±6.6)岁;平均病程(15.7±5.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不清醒者;交流沟通存在严重障碍者;处于哺乳期和孕产期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措施,主要是临床体征观察,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帮助患者了解部分疾病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给予患者康复方案的说明,对患者进行穿衣、洗脸等基础生活指导,鼓励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指导,需要专人进行康复指导,结合“一对一”的方案,加强脑梗死偏瘫的宣讲,利用共情、释义等方式,结合沟通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①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是否有正确的认识,针对其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并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帮助患者改善身心健康。②康复方案的制定要符合患者的认知能力、个人行为习惯,并通过适当的语言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鼓励患者主动倾诉,协助其改善生活质量,准确记录每天的行为,巩固正确认知。③在健康教育上,除了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外,还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醒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健康教育也包括集中宣教,可结合讲座、技术指导、康复手册发放等形式,针对体位变化、肢体摆放、主动运动、上下肢运动等进行详细讲解[4]。④结合患者的偏瘫程度对其康复锻炼的动作进行监督,纠正错误动作,制定个人康复计划,包括手指屈曲、伸展及坐位平衡训练、吞咽训练等[5]。⑤在家庭指导上,需要家属配合,安慰、鼓励患者,解决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正向力量,提升积极性,同时给予更为专业的营养饮食建议、基础运动锻炼建议等[6]。例如,在饮食上禁止食用刺激辛辣食物,纠正错误的饮食习惯。⑥健康信念的植入,告知患者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以及未积极康复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升患者的重视度和依从性。告知患者放弃锻炼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7]。同时,邀请康复成功的患者进行亲身展示,增强患者信心,并对患者的现状做评估,明确主要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健康行为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FMA、生活质量(生理健康、身体健康、生命活力及社会功能)、NIHSS 评分。患者经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患者生理健康、身体健康、生命活力及社会功能等4 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0~100 分,分值越高,则证明生活质量越高。采用NIHSS 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FMA 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MA 及NIHS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FMA评分(68.74±13.45)分高于对照组的(54.69±14.52)分,NIHSS 评分(4.19±3.17)分低于对照组的(6.15±4.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评分(86.25±2.35) 分、身体健康评分(87.65±2.47)分、生命活力评分(89.79±2.58)分及社会功能评分(85.32±2.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32±2.07)、(71.14±2.54)、(70.67±2.21)、(69.82±2.65) 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偏瘫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必须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控制疾病产生的不良结果,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生活。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除了偏瘫还会引起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在肢体运动、康复锻炼、心理指导等多个方面的引导下,可以提升康复效果[8]。

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认知技术、行为去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解决实际问题,可在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健康信念则是在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健康行为理论,有助于患者心态的改正,提升康复治疗依从性。从目前的形势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经过积极康复的训练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由于锻炼周期长、经济压力大、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等,缺乏康复治疗依从性,效果受阻,这就会导致效果差,形成恶性循环[9]。故而,应给予脑梗死患者专业的护理指导,分析康复要点,强化锻炼方案,改善脑梗死后康复结局。

认知行为干预属于新型干预模式,以患者的良好心态、正确的疾病认知为基础,结合认知技术、行为技术,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告别不良认知,并建立正确的康复行为,加强锻炼[10]。而健康信念则是在规范性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后,结合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确认健康教育目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遵医嘱率[11]。观察组患者FMA 评分(68.74±13.45)分高于对照组的(54.69±14.52)分,NIHSS 评分(4.19±3.17) 分低于对照组的(6.15±4.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评分(86.25±2.35)分、身体健康评分(87.65±2.47)分、生命活力评分(89.79±2.58)分及社会功能评分(85.32±2.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32±2.07)、(71.14±2.54)、(70.67±2.21)、(69.82±2.65) 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实施下,本院对患者的病情管理水平提升,能够引导患者主动康复,调节心理状态和依从性,以行为干预为基础,每日进行针对性、规范性康复锻炼,实施了正向强化干预,最终达到良好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成果。同时,在健康信念方面,不仅仅是鼓励、支持,还邀请成功康复者分享经验,告知患者不良情绪、行为对其日后长期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12]。康复功能训练对改善患者肢体障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针对患者不合理思维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干预,在有效沟通下达到康复指导目的,对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健康信念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认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信念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肢体语言
信念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