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焦 松,李文启
(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1100)
通过示范试验,探索江苏克胜方案对小麦茎基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江苏克胜方案:丰甜(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显胜(5%氨基寡糖素)进行种子包衣。
常规处理: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市售)。
江苏克胜方案:特恩施(40%氟环唑悬浮剂)+闪胜(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2%噻虫·高氯氟菊酯水乳剂+战象森林水溶肥+28-表高芸苔素水剂。
常规处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高氯氟·吡虫啉+磷钾动力(市售)。
江苏克胜方案:特恩施(40%氟环唑悬浮剂)+闪胜(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2%噻虫·高氯氟菊酯水乳剂+战象森林水溶肥+28-表高芸苔素水剂+飞防助剂。
常规处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高氯氟·吡虫啉+磷钾动力(市售)。
试验设3 个处理,面积1.13 hm2,其中江苏克胜方案0.33 hm2、常规处理0.67 hm2、空白对照0.13 hm2,不设重复。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防治对象为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地下害虫等[1-7],用药品种及剂量见表1。
表1 用药品种及剂量
齐河县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京沪、济邯两条铁路,京福、济聊、青银3 条高速公路,308 国道和804、101、316、324 省道穿越县境。齐河县属黄河冲积平原,生态环境无污染,排水和灌溉条件较好,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辐射强度大,年平均日照2 660 h,日照率为61.6%,太阳总辐射量521.14 J/cm2,大于10 ℃的日照时数为1 671 h,占年日照时数的62.8%。年平均气温12.7 ℃,7 月平均最高,达26.7 ℃,1 月最低,为-3.6 ℃,农耕期277~289 d,有效积温4 300~4 750 ℃,无霜期205 d,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95.5 mm,非常适宜冬小麦种植。
试验田选择在齐河县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小麦示范田。该示范田核心示范区面积66.67 hm2,辐射带动周边面积3 333.33 hm2,土地集中连片,一年两熟,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田种植小麦品种均为济麦22,10 月10 日下午播种,墒情良好,播种量180 kg/hm2,播种深度4~5 cm,宽幅播种,行距18 cm。播种时施54%氮磷钾复混肥600 kg/hm2作基肥,起身期追施54%氮磷钾复混肥(追施型)375 kg/hm2。试验区地力水平、栽培及田间水肥管理条件相同,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例如土壤类型、肥料、耕作、行距、墒情等)均一致,而且与当地农事操作相一致。
济麦22 是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晚熟,株高75 cm,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有效穗600 万~675 万穗/hm2,穗粒数36~38 粒,千粒重42~45 g,容重800 g/L。2006 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10 月9 日进行药剂拌种。用电动拌种机拌种,药浆∶种子=1∶50,在阴凉处晾干。10 月10 日下午播种。
江苏克胜方案和常规处理于小麦返青拔节期(4月7 日)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茎叶喷雾,喷液量300 L/hm2,于抽穗扬花期(5 月3 日)用无人机超低量喷雾,喷液量30 L/hm2,喷雾要均匀,避免重喷或漏喷。空白对照区不作任何施药处理,田间管理同试验区。
试验地安排在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示范田,土壤为壤土,土壤相对湿度70%,pH 值8.1,有机质1.30%,碱解氮118 mg/kg,有效磷31 mg/kg,速效钾120 mg/kg,肥力中等偏上。12 月10 日浇越冬水。
5.2.1 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调查
全试验共调查3 次,分别在冬前、返青期施药前、成熟期(未落黄前)调查1 次[8]。冬前、返青期采取5 点取样,每点调查20 株,记录病株数,计算病株率防效。
成熟期(未落黄前)除调查病株数外,还要调查发病程度。采用随机5 点取样,每点调查20 株小麦单茎,每点分级记录发病程度。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 级,植株最内层叶鞘及整株茎秆无变褐症状;1 级,地上部分最内层叶鞘明显变褐,第一茎节无变褐现象;3 级,地上部分第一茎节有变褐现象;5 级,地上部分第二茎节有变褐现象;7 级,地上部分第三茎节有变褐现象,但无枯白穗;9 级,病斑超过第三茎节,或有白穗或因发病而无穗。
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5.2.2 小麦纹枯病防效调查
全试验共调查两次,分别在返青拔节期施药前、成熟期(未落黄前)各调查1 次[9],采用5 点取样,每点取20 株,调查病株数,折算病株率,计算防效。
5.2.3 小麦白粉病防效调查
5 月中旬调查,采用5 点取样,每点调查0.25 m2小麦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调查白粉病发病叶数,折算发病率,计算防效。
5.2.4 小麦赤霉病防效调查
5 月下旬调查,采用5 点取样,每点取100 穗调查病穗率,计算防效。
5.2.5 麦蚜防效调查
最后一次施药7 d 后调查,采用5 点取样,每点调查20 株,调查蚜虫数量,折算百株蚜量,计算防效。
5.2.6 地下害虫防效调查
12 月上旬调查,采用5 点取样,每点调查20 株,计算被害株数(枯心数),折算被害株率,计算防效。
试验田没有发现麦蜘蛛危害,故未作调查。
施药后1~7 d,观察药剂的安全性[10]。如有药害发生,详细描述药害症状,并确定药害程度。此外,应观察对作物的有益影响,如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品质等。
按照相关标准,在收获时期进行全田实测产量调查和理论产量调查[11]。于作物成熟期目测整个试验田,采用X 型对角线取样法,在每个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5 个点,每点面积1 m2。在各处理区选好的样点内调查每点有效穗,计算有效穗数。每样点选20 个代表穗,调查穗粒数。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每小区各随机取两个1 000 粒,分别称重,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以g 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 位。理论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江苏克胜方案冬前、返青期、灌浆成熟期的防效分别达到100%、52.94%、63.47%,优于常规处理的80%、47.06%和50.39%,且差异显著。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江苏克胜方案返青期、灌浆成熟期的防效分别达到66.67%、67.57%,优于常规处理的55.56%和56.76%。
对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江苏克胜方案的防效分别达到75.14%和77.27%,优于常规处理的70.87%和54.55%,且差异显著。
对小麦蚜虫、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江苏克胜方案的防效分别达到95.41%和87.5%,优于常规处理的88.36%和75%,且差异显著。
采用江苏克胜方案比常规处理的增产效果更明显,江苏克胜方案比对照平均增产14.77%。
苗期调查,采用江苏克胜方案种衣剂处理对地上茎有促进生长作用,对小麦生长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未发现药害产生。
通过江苏克胜方案与常规处理的对比可以得出,江苏克胜方案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及增产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