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30 09:21常有宝苗瑾超邵世凡
山西青年 2023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常有宝 苗瑾超 邵世凡

新疆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1]。随着教育的普及,进入大学的门槛变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时有所松懈。而本科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时刻[2]。在这一阶段,学校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技能方法,从容面向未来,走向社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通信科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于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训还相对薄弱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同时,采用目前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普遍不佳且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在老师时间有限学生课外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有效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其自主创新在自主学习背景下将有望解决上述难题。

一、自主学习背景分析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起初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人们对自主学习在其他学科如医学、生理学、哲学等方面的尝试,自主学习呈现出向其他学科延伸的趋势[3]。首先,自主学习能够为教师减负,为老师提供更多归纳总结、改革创新的空间,实现一个足够开放、充分自由、充满活力的教学舞台;第二,一个好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当代大学生有丰富的自我安排时间和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渠道,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时间、资源的灵活调度。

(二)自主学习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自主学习是应用创新的不竭动力,应用创新是自主学习的成果表现形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通过基础教育、创新实践、自主学习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培养体系。作为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广泛应用的空间和可能。

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趋势下的必然要求

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就业产生的供需矛盾,其重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与社会产业发展人才规格要求出现偏差,“产销”不对路[4]。供需差距加大,如何缩小差距,成为疏通经济发展脉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解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紧缺问题受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驱动,是新基建如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需要,是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的重要条件。

(二)人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面对变幻多端的国际局势,人才发展的速度难以支撑经济发展要求,对创新国家发展产生制约,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进步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通信专业是一门理论应用强的学科,需要扎实的基础,而部分高校学生生源质量差,理论基础薄弱,这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二)培养机制单一化、形式化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强调校企合作,邀请相关企业高管或领导给学生们开展专业主题讲座,这在鼓励、引导学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些同学对讲座毫无兴趣,长此以往校企合作的讲座、论坛便成了例行公事逐渐趋于形式化。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多媒体技术的兴起,教学形式单一化,这使得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变弱,且不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对学生们的主动创新意识培养缺乏引导作用。

(三)实践内容与社会存在差距

通信科技的发展紧随时代的步伐,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学校要与时俱进,避免与社会脱节;学生应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具有危机意识,防止被社会淘汰。在课程实践方面,理论与知识固然重要,但学校缺乏应用型、创新型特色项目,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自主创造力。

(四)培养体系建设不完善

通信专业需要一定的工程项目做支撑,学校普遍存在缺少资金项目和创新创业基地[5]、针对通信专业创新需求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对通信人才创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诸多问题,从而对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制约。

四、基于自主学习的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所提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根基,以建立自主学习机制为手段,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为方法。教学模式的整体流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自主学习的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信专业与大多数专业相比,其具有基础理论性强,对基础课程的应用比较深入,难度较大。因此,对入学的新生要求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针对大学课程内容多,学习时间短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当下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自主学习实施的趣味性、目标性、差异性。

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信专业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5G设计大赛,鼓励引导学生勤动手、多思考,通过趣味性引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目标性: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制定阶段性任务,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制定计划,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目标性实施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

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6]。针对学生们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可以基于学生们的知识、专长、个性、成长背景等情况的不同,提出差异性要求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们的喜爱不同,可以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大学生真正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展校企合作,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通信设备具有的神奇魅力;通过配置交换机和服务器,了解机器的工作机理;举行信号处理大赛,让对信号感兴趣的同学深度挖掘信号被处理后带来的神奇变化;开展跨专业合作论坛,如通过与计算机专业深度合作开展交流,让对软件感兴趣的通信专业同学领悟软件在通信领域起到的关键作用,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出现。

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和应用。通信专业从面向对象可以分为软件、硬件、软硬结合;从专业方向可以分为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信号处理等。

(二)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手段是建立自主学习机制

自主学习实施手段体现在师生双向互动,通信专业是基础、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拥有坚实的基础包括不限于以数学、物理为根基多种课程相融合的知识体系,数学以板书为主要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物理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有效。通信专业课程发展迅速,采用“互联网+”的形式可以使同学掌握最新动态,了解科技前沿。因此,采取多媒体、互联网、板书3种教学手段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与教学形式的相统一。

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课外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碰撞,激发解决问题的潜能。课内与课外相互联动。课内着眼于教师,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课外着眼于学生,教师起辅助作用,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教学形态,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要重点促进通信专业与创新理念的深度融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导向,深度挖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首先,构建应用型创新型师资队伍,打造应用型、创新型教育体系的坚实利刃。教师在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起引领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跨学科跨专业学术交流,组织引导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老师相互帮扶,构建一个团结、和谐、进步的大家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制度,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杜绝恶性竞争;教师要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大量阅读各类书籍,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收集各类资料。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教师与教师可以相互指导。实现“以学促教,以教促创”。

其次,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项目。深入开展校企合作[7],高校应主动加强与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对接联系,与政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建立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

再次,建立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建立梯队,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一方面梯队起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梯队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主能动性。

最后,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将创新大赛平台与教学平台相融合,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加创新大赛。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对其毕业起到加分项。纳入创新学分、优秀毕业生等相关考核之中。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将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能力和课堂学习相融合,打破传统教学与自主创新之间壁垒。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在国际科技舞台上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掌握了国际科技舞台的主动权。通信专业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机制的培养,能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通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