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行专 袁向东
(1.启东折桂中学 江苏南通 226200;2.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南通 2262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的边界也在不断被加深拓宽,综合性学习活动越来越受青睐。作为高中学习的准备,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素养的习得和养成,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中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2017 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语文学习应该突出真实情境中的运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新主张”,[1]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鲜明地表现出“融通”的特征,在汇聚融通与包容共享中,分享更多语文和生活的妙趣。从教的角度,要以更多融通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启智润心的学习支架;从学的角度,要以更融通的视野展开全方位的语文学习,汲取鲜活的语文营养。
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力求“人文性”与“语文性”的融通。在探求单元教学内容共性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内部的“融通”,作为大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提升,在单元间错落有致地安排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紧扣社会生活这根弦,弹奏出语文学习的交响乐,着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融通”理念,在综合性学习中主要有以下三个表征:一是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社会责任担当等无声浸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借助各种学习支架,学生在真实活泼的情境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乐趣,形成听、说、读、写四能并举的阔大的语文场域;二是打破学科壁垒,避免仅仅从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融通各学科的知识,融通各学科中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科思维品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三是融通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还给学生以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小我个体生活、大我的社会生活中汲取综合性能力,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融通关联。
总而言之,“融”是汇聚后的有机融合,是手段;“通”是从知识到能力的通晓通达,是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即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元融合,交互推进,协调发展,达成“以语育人、以语促智、以语提能、以语养德”的目标。
表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一览表
综观上表,我们不难发现部编版的综合性学习在整体编写时看似分散实则聚焦,基本都聚焦到三大主题:语文生活、传统文化及社会现实。其中语文生活类有读书专题《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专题《文学部落》、语文生活专题《我们的语文生活》、古诗专题《古诗苑漫步》、小说专题《走进小说天地》;传统文化类有朋友专题《有朋自远方来》、国家专题《天下国家》、诚信专题《人无信而不立》、“和”文化专题《以和为贵》、自强不息专题《君子自强不息》、孝顺专题《孝敬老人,从我做起》、文化遗传专题《身边的文化遗产》;社会现实类有互联网专题《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低碳专题《倡导低碳生活》。
三大类综合性学习主题都聚焦部编版教材的两大编写理念,即立德树人和语文的核心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多元情境中注重聚焦,不管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学科、学习的场域发生多大的改变,不变的是立德树人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素养指向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各类语用经验的积累、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的增加、传统文化之美的获取与传达。在每次综合性学习中,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地滋长、融会并贯通。
支架,原是建筑学上供给建筑工人攀爬的脚手架,用在学习领域指的是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搭建的便于学习的有效支持手段。所谓的学习支架,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乐学心理,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增加新经验的各种有效的学习辅助载体。“既包含通过人际交往功能给学生学习以支持的交互式支架,也包含将人类智慧固化在工具技术之上的工具式支架。”[2]语文综合性学习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更强的实践性,更大的动态性,更多的丰富性等特点,所以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空条件下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就必须要提供好学习的各种支架。这些支架包含学习的步骤、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途径、学习小组的合作、链接性学习材料的提供、评价策略等。
在学习《天下国家》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两个综合性学习板块时,我们尝试着将这两个板块进行“融通”教学,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将学生引领到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旨在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培育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运用语言文字的素养。
祖国是我们最大的家。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宣言;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沉醉,发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深情呼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震撼,发出“壮哉,中国”的呼喊,这就是我们的赤诚的中国心。而家庭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小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是一种更为可贵的品德。为弘扬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在具体的综合性学教学中,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从知识到实践的学习支架:
1.学习小组运用互联网和学校阅览室寻找爱国、孝亲的故事或者相关名言警句,并每日展示。
2.开展“爱国”“孝亲敬老”国旗下讲话,在全校宣读《倡议书》,随后有序开展班级孝亲敬老实践活动。
3.以“爱国孝亲”为主题,布置宣传栏、黑板报,悬挂主题条幅或制作“爱国孝老”活动海报,积极宣传,营造校园爱国孝亲感恩的氛围。
4.围绕疫情常态化下的特殊国情,开展爱国孝亲主题征文活动。
5.完成孝亲敬老劳动教育实际操作题。利用节假日协同父母为生活的社区做爱心志愿者,或者利用节假日为身边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6.邀请语文老师或者校外专家学者做“爱国孝亲”主题报告。
7.到敬老院、消防、环卫等社会公益部门开展慰问活动。
8.学习小组整合前期收集的资料,分工协作,用创意的笔制作一期关于“爱国孝亲”的手抄报。
简而言之,我们的学习支架的系列流程结构是这样的:阅读搜集—公众演讲—板报制作—征文比赛—志愿行动—总结小报。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活动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些学习支架中,我们充分注意了“玩”与“学”融通;注意了“听”“说”“读”“写”四种学习语文方式的融通;注意了“过程”与“评价”的融通;注意了“全员参与”与“个别示范”的融通;注意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融通,注意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核心素养的融通等。
我们的祖先留下不胜枚举的民间杂艺、节庆风俗、民俗仪式、园林古迹、古籍典藏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筚路蓝缕开创建设的历史记忆,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中学生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只有守正才能创新,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比如《以和为贵》《君子自强不息》《孝敬老人,从我做起》《身边的文化遗产》等。这些专题传达的理念就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瑰宝,如诚信、和气、君子、朋友、孝心、爱国等都是古人朴素的立身处世所奉行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文化遗产”这个专题的设置旨在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近年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已作为政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被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大前提。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回归传统、回归家乡的意识。比如,我们的家乡是万里长江入海口,枕卧东海之涛、黄海之波、长江之浪。这片江涛海浪冲击而成的沙地上,孕育出了高亢的渔歌号子、甜软的评弹北调。木屑飘香,从朴拙的传统工艺嬗变至今,家乡版画惊艳了世界。芦扉花布、蓝印花布悄声诉说着农耕时代的朴素雅致,传统棉纺织染工艺中渗透着沙地人的人生智慧与烟火日常。吕四古镇,流传着吕洞宾过海的神话传说。那里有李磐硕和张謇的故居和故事。
为此,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搭建“申遗”的能力逐级攀升学习支架,初级支架是组织班级各学习小组列举出“我最熟悉的文化遗产”,进行推荐、评选;中级支架是班级学习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撰写“申遗”报告;高级支架是模拟申请文化遗产并展开相关答辩。
初级支架:“我身边的文化遗产”的列举、推荐与评选。班级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推荐出本组最喜欢的“我身边的文化遗产”。各学习小组可以放开思路,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关注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鞥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汇总大家的观点,召集学习组成员讨论,评选出最适合本组的“我最喜欢的文化遗产”项目。
中级支架:脚踏实地考察,搜集更广泛资料,撰写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化申遗报告。利用周末实地考察访问。以名人故居为例,出发前制定前往故居的路线图,准备各种采访工具如相机、录音笔等必备工具,电话邀约故居负责人协商沟通采访具体事宜,设置采访问题,提前做好出行气象预告和交通安全预警提醒等。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像在语文课堂里一样,关注故居的环境,记录观察所得,及时记录故居负责人的介绍,及时录制重要的语音,拍摄实地图片资料等,充分了解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采访过程中注意保护故居环境卫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归整相关资料,根据申遗各项评价标准验合是否符合申遗条件。如因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实地考察,也可以通过研究地方志、采访故居周边老人来补充历史信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我最喜欢的文化遗产申请报告》(以故居为例)。在申遗学术规范上要完全符合要求,包括建筑历史概述、陈述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的现状、建筑保护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建筑的保护措施等。
高级支架:学习小组召开模拟答辩会。小组中通过演讲展示推荐一名申遗发言人,代表学习小组介绍本组“我最喜欢的文化遗产”项目。小组其他成员负责现场助力加油,并及时补充观点。班委会组织一支评委团,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的老师担任专家,一起组建申遗评审委员会。班委会统筹协调活动时间、活动方案、拟定申遗答辩规则、选定活动主持人、准备好活动主持稿。高级支架的搭建有助于建立最真实的申遗学习情境,锻炼学生的语用、交际、统筹、协调、展示、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搭建能力提高的活动平台。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情牵我们的乡土乡情乡音乡俗,是我们生命的基因,也是最能代表我们这个地域的标志性文化。文化遗产中不仅有前人的物质性成果,更重要的是蕴藏在这些物像背后的精湛技艺、独特思想和审美意识。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守正。只有把古典的、经典的和现代的、流行的融通起来,才能让身边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里缓缓向我们走来,熠熠生辉,就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历史是一堆灰烬,我们要把手伸进这堆灰烬里面,捕捉它的余温,并把它的余温和我们的体温联结起来,以点燃更多人心里的文化之火。
通过这次“申遗”学习支架逐级搭建,我们让藏于民间的文化遗产,又一次兴于我们的眼前,兴于我们的笔端,兴于我们的唇齿之间,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那些节日、民俗、庆典、工艺、民间文学、传统戏曲、村落学堂、手工绝活等,如群星一样璀璨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部编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参悟部编版教材的多元理念融通,通过搭建各级各类融通性学习支架,开阔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提升了语文学习的思维,锻炼了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了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传承发扬了传统文化。基于此,部编版的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育意义不容小觑,既是基于真问题的深度性学习,又是指向未来能力发展的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