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与优化*

2023-01-30 08:32沈佳欢张亚平殷碧雯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生生活空间大明

沈佳欢 张亚平 殷碧雯 徐 斌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杭州 311300

“景中村”一词最早由杭州市政府提出,指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托管,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特定景区融为一体的村(社)[1]。景中村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基础,具有以点带面、提升区域经济活力的价值和潜力。景中村“三生”空间发展主要受相关法律法规、乡村属性、多方利益主体需求关系[2]等因素影响,存在多方关联、多元复合与动态发展3种交互关系。多方关联交互关系体现在:生产空间是景中村发展与前进的动力,为生活空间提供经济支撑和物质供应;生活空间是“三生”空间的核心,为生态空间的持续维护以及生产空间的正常运作提供人力支持;生态空间是景中村发展的本源与基础,为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提供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等各种生态产品和服务(图1)。多元复合交互关系体现在:景中村“三生”空间功能并非完全单一,各项指标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而呈现出多种空间属性,空间属性仅代表了其所在空间主导功能。动态发展交互关系体现在:“三生”空间结构随着不同时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乡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呈现此消彼长的动态趋势[3]。当前,浙江正在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景中村发展是浙江大花园建设深入推进的重要路径,也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由于缺乏合理的空间分区管制,景中村正面临自然景观破碎、生产功能紊乱、生态环境恶化、旅游活动空间不合理等问题[4-6]。如何根据景中村“三生”空间发展特征,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空间结构均衡发展是本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景中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点布局[7-8]、建筑风貌改善[9]、街巷空间优化[10]、旅游资源管理[11-12]等单一维度,缺少对“三生”空间的统筹研究。因此,本文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例,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视角出发,构建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评价,为景中村空间分区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经验借鉴。

图1 景中村特色的“三生”空间关系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大明山风景区(30°02′-30°09′N,118°97′-119°02′E)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西南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杭州市首家省级地质公园。大明山景中村即白果村,由申明、乾山、里仁、岭下4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43.5 km2,位于大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辐射范围内,具有入口门户的作用,紧邻长三角经济圈,坐落于杭州西湖—安徽黄山黄金旅游线之间,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并行穿过,区位优势明显。景中村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季风型气候,山水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高,主要树种有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白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旅游服务为主,生态农业为辅,属于依托风景区发展的旅游型乡村。

1.2 数据来源

2018年清凉峰镇地形图、2018年白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来源于临安区清凉峰镇人民政府;2018年8月Landsat TM影像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5 m)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http://www.gscloud.cn/);《2018年临安年鉴》《清凉峰度假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临安市清凉峰镇城镇总体规划(2011—2030)》《临安市清凉峰镇白果村村庄规划修编(2015—2020)》来源于临安区清凉峰镇人民政府。

利用ArcGis10.2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获取各类用地图斑;利用ENVI5.1从遥感影像中获取植被分布情况;利用地形图提取坡度、高程、道路交通等信息;其他相关信息则分别从《2018年临安年鉴》《清凉峰度假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以及现场调查中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三生”空间要素识别与分类

参照《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以及刘继来等[13]、张红旗等[14]对“三生”用地分类与主导功能的识别,结合研究对象尺度大小与功能特性,对不同的空间要素进行识别与分类(表1、表2、图2)。

表1 景中村“三生”空间用地分类

图2 景中村“三生”空间要素分布

表2 景中村“三生”空间用地面积统计

2.2 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借鉴已有学者研究[15],结合实际数据可得性,从农业设施条件与旅游发展潜力两个方面筛选出农业用地坡度等7项生产空间指标;结合生活空间发展特征,参考相关学者研究[16],从地形地貌、聚居环境、交通区位3个方面进行测评,最终选取地形高程等8项生活空间指标;借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3003),从生态价值与干扰强度两方面入手[17],最终选取植被覆盖率等4项生态空间指标(表3)。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构建判断矩阵,邀请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学、景观生态学领域的20名专家对所有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通过yaahp(10.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指标权重值(表3)。

表3 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2.3 指标赋值的界定

景中村“三生”空间影响因子量化主要分为定量因子标准化、定性因子定量化,以及功能因子分值化3种类型[18]。定量因子通过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9-20]及行业标准,采用百分位次法、线性插值法、隶属度函数值法进行计算;定性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与问卷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功能因子运用时间距离成本等方法进行计算。以5、4、3、2、1的分值对各项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其中适宜程度越高分值越大(表4)。

表4 景中村“三生”空间评价指标分级赋值

2.4 空间叠加分析

将“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因子归一化处理后,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多因子综合加权叠加法计算三生空间的适宜性,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Q为适宜性评价得分值;ei为i因子的适宜性分值;wi为i因子相对最高层目标的权重。运用ArcGIS10.2对单因子适宜性等级分级图进行加权叠加,采用自然断裂法将其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5个等级。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产空间适宜性评价

大明山景中村生产适宜性的空间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表5、图3A)。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02省道两侧,占总面积的5.12%,该区域农业资源丰富,具有较高旅游发展潜力。较高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岭下区块和里仁区块,分别占总面积的16.31%与11.79%,该区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基础,又与生产、生活空间相渗透,为后期建立“城镇-景中村-风景名胜区”三级旅游产品体系打下良好基础。较低适宜区与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里仁区块与风景名胜区区块,分别占总面积的3.15%与63.64%,属于敏感性较高的生态林地区域。

表5 大明山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分析及相关指数

图3 大明山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

3.2 生活空间适宜性评价

大明山景中村生活适宜性的空间分布与生产适宜性具有趋同性,呈现“部分集中,散点扩散”的趋势,各集聚空间以道路相连通(表5、图3B)。高度适宜区集中在02省道两侧,沿着道路与水系线状分布,用以承担居民生活与公共服务等功能,占总面积的5.65%。较高适宜区分布在里仁区块,占总面积的8.30%,该区域属于山沟谷地聚落,有利于加载大明山风景区游客的旅游附加要求。中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0.81%,该区域居民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也会增加后期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适宜区与不适宜区主要位于风景名胜区区块,分别占总面积的29.41%与25.83%。

3.3 生态空间适宜性评价

大明山景中村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特征,并且与生产适宜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表5、图3C)。高度适宜区与较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区块以及沿溪两边,分别占总面积的5.27%与71.82%,该区域海拔较高,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弱并受到大明山风景名胜区辐射影响,属于生态保育区。中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12.29%,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但人口与产业干扰强度较大。较低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6.96%与3.66%,该区域为景中村经济社会活跃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3.4 “三生”空间适宜性综合评价

为使景中村“三生”空间达到最优匹配,基于各个空间适宜性分级图层和权重进行空间叠置计算,得到景中村“三生”空间格局。若出现适宜性最终得分相同的情况,依据“生态优先,旅游业发展为导向”的开发序列,判定空间单位在景中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由于生态空间是景中村发展的承载与保障,因而生态适宜性空间优先确定,而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协同交叉的部分,需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规划进行微观修正(图4)。

图4 大明山景中村“三生”空间适宜性综合评价

大明山景中村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所占比例依次为67.51%、26.84%和5.65%。生态适宜空间集中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区块及沿溪两边范围,空间连通性较高。生产适宜空间集中于北部的岭下区块以及中部的里仁区块,呈现北高南低、沿着路网向外扩张的带状分布特征。生活适宜空间主要集中在02省道两侧,分布呈现“部分集中,散点扩散”的趋势。

4 讨论

面对景中村发展困境,本文提出通过“三生”空间统筹优化来提升其空间结构与秩序。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例,在“三生”空间主导功能识别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性评价思路。结果表明,生产空间利用需求较大,主要受农业设施条件与旅游开发潜力的影响。同类研究也普遍支持农业设施条件制约乡村经济发展[15,21-22],但少有研究提出旅游开发潜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原因可能是景中村相较于普通村落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使其具有以点带面、提升区域经济活力的价值和潜力。生活空间受地形地貌、聚居环境与交通区位的影响,呈集约态势,与汪什豪等[16]、陶慧等[19]、张云路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适度集聚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服务设施布局成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空间转型态势明显,林地生态功能向旅游生产功能转化。研究表明,当前生态空间除应遵循国家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等相关限制条件外,还可开展干扰强度较低的生态旅游活动[19]。

随着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战略的持续推进,大明山白果村作为典型的旅游型景中村,其空间分区和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还可为未来同类型景中村空间合理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和定量化支撑,但本研究仍受到地域差异的限制,如何根据景中村发展特色和空间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还需深入探讨。本文试图从3个方面优化景中村“三生”空间系统。

4.1 生产空间梳理引导

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对产业空间进行梳理引导,促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实现三产空间融合互动。首先,立足农业基础,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农业设施分布与维护情况,适度植入新业态,引导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其次,在充分梳理风景区资源基础上,积极配合景区发展要求,建立“城镇-景中村-风景名胜区”三级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景中村资源价值最大化输出。针对大明山景中村耕地破碎化情况,预期补充耕地37 hm2,使现有耕地整体化;通过规模化种植营造大地景观,增加农业景观可观赏性;36 hm2的村庄产业用地将进行改造升级,升级传统的“农家乐”“度假村”等配套设施,打造农特综合体、特色主题民宿、乡村市集街区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4.2 生活空间改善优化

在聚居环境方面,应以“乡村性”保护为核心,深入挖掘景中村文化内涵,扩展与重塑乡村特色公共空间,满足景中村旅游与生活的双重需求。在交通区位方面,需注重景中村内部与周边道路设施建设与慢行系统规划,提高交通便捷度与城镇影响度。针对大明山景中村用地日益分散情况,预期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26 hm2,其中扩建公共空间0.85 hm2,增设口袋公园、滨水步道等休闲生活空间;实施景中村改造43.59 hm2,其中43%的面积用于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村域慢行系统,营造宜居人居环境。

4.3 生态空间修复提升

生态环境是景中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河道沿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应采用驳岸覆绿、修复、拓宽来提升景中村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与景观效应;对于生态林地密集的区域,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景观视野极为重要且修复难度较低的区域,营造生态景观色叶林,提升景观观赏效益。大明山景中村生态环境良好,但村内水网密度指数较低且大部分河流已被渠化。预期修复驳岸350 m、拓宽河道830 m、覆绿2 500 m,提出驳岸“软化”与“生态化”两种处理方式,打造生态河道。此外,对林相应进行修复与改造,提升生态稳定性与景观观赏性。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杭州大明山景中村进行“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可知:1)景中村“三生”空间具有多方关联、多元复合以及动态发展的基本特征。2)大明山景中村生产空间利用需求较大,呈现“北高南低、沿路网向外扩张”的分布特征,需对生产空间进行梳理引导,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结构。3)生活空间呈集约态势,呈现“部分集中,散点扩散”的趋势,需对生活空间进行改善优化,部分生活空间腾退后用于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实现产业景观化。4)生态空间转型态势明显,林地生态功能向旅游生产功能转化,需对生态空间进行修复提升。

猜你喜欢
三生生活空间大明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山骨云根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年年有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