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3-01-30 07:13
新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害虫病害小麦

高 山

(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平邑 273305)

当前,我国小麦种植区域较广,范围较大。由于小麦生长的地理环境、温度、湿度等原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受各类病虫害影响不断加深。小麦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传播性、扩散性,若不及时防治,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以及病虫害类型,适当采取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在保证小麦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提高小麦的产量及质量。

1 小麦常见病虫害

1.1 常见的小麦病害

第一,土壤传播。由土壤传播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等。纹枯病主要发生于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叶鞘出现的病斑成梭形并不断扩大,可连接成片造成烂茎,轻者穗小粒秕、重者则无法进行抽穗,甚至出现白穗现象。纹枯病一般会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量可达30%~40%。小麦根腐病则是由于禾旋孢腔菌在合适的温度下,通过土壤对小麦进行直接穿透侵染,分泌毒素、扩大病斑,对小麦的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以及种子造成严重病害。

第二,种子传播。由种子传播的病害主要有,矮腥黑穗病、秆黑粉病等。矮腥黑穗病由穗部开始发病,通过大量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与土壤的结合进行传播,可引起人体皮肤炎症、恶心以及过敏等症状。秆黑粉病则是由小麦条黑粉菌,通过萌发后的冬孢子对小麦的芽进行侵染,引起幼苗的系统性病害,其发病期会伴随小麦的整个生长期。

第三,土壤和种子共同传播。由土壤和种子共同传播的病害有赤霉病、黑胚病等。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主要在每年初夏,空气湿度较大时开始传播,传播严重时减产量可达10%~40%;而黑胚病,主要由每年初春开始直到完全成熟时均可感染,以灌浆期为主,随着籽粒逐渐成熟,黑胚率逐渐增加。

第四,昆虫传播。由昆虫传播的病害主要是黄矮病,主要是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麦蚜进行传播。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黄化、植株矮化等。

1.2 常见的小麦虫害

第一,地下害虫。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为吸浆虫、金针虫以及蛴螬等。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一般在幼虫时期,通过在颖壳内潜伏对麦粒汁液进行吸食,造成小麦空壳的现象。小麦金针虫的幼虫长期在土壤中生活,幼虫可以对小麦种子进行咬食,并使其无法发芽,对于已出苗的小麦,金针虫可对其须根、主根等地下部分进行啃食,使幼苗枯死,导致主根受害不整齐,并蛀入小麦的茎根内。小麦蛴螬是一类危害较重、分布较广的害虫。其幼虫终生栖居土壤中,喜爱啃食小麦种子、根以及幼苗等,对小麦苗造成缺垄现象。

第二,叶面害虫。小麦的叶面害虫主要为蚜虫、麦蜘蛛等。小麦蚜虫又称为油虫、蜜虫等,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蚜虫对通过对小麦叶面进行刺吸,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与营养吸收,并在抽穗后对穗部进行集中危害,形成秕粒,造成产量下降;麦蜘蛛作为我国常见危害小麦的螨类,主要分为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这两类麦蜘蛛会在春秋对麦株汁液进行吸食,被害麦叶逐渐出现白斑,后变黄,造成小麦植株矮小,穗少粒轻,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株苗被害后,小麦整体的抗虫害力呈现显著降低。

2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病害的绿色防控主要是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对自然天敌进行保护和利用,破坏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抗虫能力。此外,绿色防控技术还主张在合理且必要的时候对农田喷洒农药。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降低病虫危害,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2.1 物理防控技术

通过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种植方式、抗病虫害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提高土壤肥力等方式,对农作物进行防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应不断积极开发研究并应用植物诱控技术、防虫网阻隔以及薄膜驱虫等物理防控技术。

2.2 化学防控技术

化学防治则是一种利用化学试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具有见效快、好操作、急救性强等特点,在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使用这种防治方法,不仅会增强病虫害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还会对农产品、土壤以及人畜健康安全造成污染,不利于长期有效的发展。然而,在绿色防控技术中,应不断推广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类农药,并对农药进行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加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快速发展农业事业奠定基础。

2.3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治疗,另一种利用生物防治方法,主要使用范围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及以菌治虫。通过降低杂草、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类有效方法。在保证环境不被污染的同时,通过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对农业所遇病虫害进行防治,较农药、化肥等方式而言更加安全可靠。在运用生物防控技术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微生物进行防治,利用致病真菌、细菌及病毒等的常见抗生菌,对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进行防治;而对于害虫所引起的病害,则可以利用寄生性天敌或捕食性天敌进行防治,通过对害虫的天敌进行利用,达到保护农业产量的要求。

3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3.1 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控技术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物理防控技术极为常见,具有防控效果好,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对于小麦品种,可以在种植前尽可能地选取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小麦品种。在对小麦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性质,选择合益的肥料,增加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对于健康的小麦秸秆,应对其进行粉碎处理,使种植土壤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而对于病害的小麦秸秆,则应保证远离种植区域的同时,对其进行焚烧深埋等处理,提高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对于种植土壤还需定时进行整改,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采取轮作或间作的种植方式,降低土壤内致病菌数量,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田间周围的杂草也应及时进行清理与铲除,减少土壤内的养分流失,为麦株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3.2 小麦病虫害的化学防控技术

化学防控防治技术同样也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杀灭害虫、降低患病风险,但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注重其用法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在种植前可以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提前预防病虫害,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是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防控措施。在小麦生长时,应选用药性较高、毒性较低的化学药剂对小麦进行保护,采用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进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防治,保证小麦在生长时期不受到病虫害侵害而健康生长。对于不同品种的小麦,可以适当采用植物免疫诱抗剂,在种植过程中进行混合融入,从而提升小麦种子的抗病性能。化学防控防治技术虽具备较强的杀灭病虫害的能力,但是对环境仍存在不利影响,对种植土壤会造成严重破坏。

4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相关研究人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开拓创新。若不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处理,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蔓延,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威胁,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保证小麦健康绿色的生长,预防病虫害的相关工作应不断进行完善。此外,对于小麦的新品种培育也应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小麦在种植时具有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害虫病害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哭娃小麦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