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2023-01-30 07:48陈阳施帆王喜奎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航天商业卫星

陈阳、施帆、王喜奎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民用航天相比有较大区别,它是企业投资并通过社会市场为政府相关部门、商业用户、社会大众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商业航天覆盖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卫星应用、航天发射基地等多个领域。

本文的SWOT方法,是通过运用系统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优势(S)和劣势(W),外部因素包括机会(O)和威胁(T)。本文通过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待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不断促进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一、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内部因素即主动因素,由优势因素(S)和劣势因素(W)组成,覆盖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涉及管理、组织、财政、人力等不同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1.优势因素(S)分析

(1)政府扶持优势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2014年颁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允许社会资本等资源参与到商业航天领域;2015年颁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商业航天已成为全球航天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2019年颁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全面规范了商业运载火箭的生命周期过程和技术管理等;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的计划;2022年颁布《2021中国的航天》,为商业航天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加重大航天工程项目,共享相关设施设备,同时政府也增加了采购商业航天产品的范围和数量。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各地规划中不乏商业航天发展的计划,从各地规划中按照对航天产业的政策定位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2类:一是以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为代表的有一定传统航天产业基础的省份,它们的商业航天发展规划中大多聚焦在制造业方向。二是以江苏、山东、海南等地为代表的省份,由于各地把卫星应用发展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因此商业航天发展规划大多聚焦于服务业方面。

(2)技术水平优势

虽然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起步较晚,但是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商业运载火箭、商业卫星、商业发射中心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一是商业运载火箭优势。我国从2013年发展至今在研和已发射的商业运载火箭型号总计多于20类。商业运载火箭发展过程见表1。

表1 商业运载火箭发展过程

二是商业卫星优势。商业卫星是指卫星通过商业化方式运营,并以获利为最终目的。2022年前我国在轨商业卫星一共有179颗,大致可以分为商业遥感卫星、商业通信卫星和其他类卫星。商业遥感卫星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已取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是我国目前商业卫星研制数目最多的领域,国内涌现了大批商业遥感卫星企业,其中包含中国卫星、北斗星通、雷科防务等多家上市企业,形成了商业遥感卫星上中下游产业链,覆盖遥感卫星制造、运营和应用服务多领域。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也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要实现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与突破。我国商业通信卫星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和环境逐渐变好,2015年之后国内便涌现了大批如银河航天、时空道宇等商业通信卫星企业,致力于通过快速迭代、敏捷开发研制低轨互联网和物联网通信卫星。除了上述2种商业卫星外,国内还积极研制商业AIS卫星、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商业科学实验卫星、商业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等。

三是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优势。我国现有包含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4个航天发射场,在发射运行和后勤保证方面都向商业航天发射任务提供服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低地轨道发射,同时也为多类轨道发射活动提供服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地球静止轨道和中地轨道的相关发射活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于执行太阳同步轨道以及极地轨道的相关发射任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可以经过海路到达的发射中心,对运载火箭及其部件、较大的有效载荷的运输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现役发射中心,山东东方航天港也在建设过程当中,包含浙江、新疆、广东等多个省市地区也将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纳入至发展规划中。

(3)人才队伍优势

我国作为世界领先的航天大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航天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国发展商业航天的需求下,拥有绝对的人才队伍优势:中国航天产业如今的成绩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尤其是老一代航天人,他们在国家航天事业“一穷二白”之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航天产业,为航天事业倾注一生,是新一代航天人的精神楷模;作为新一代航天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会积极主动学习前沿专业技术知识,并且多渠道多维度关注国内外航天产业发展情况,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更具有创新型的思路方法。

2.劣势因素(W)分析

(1)政策法规尚不全面

虽然我国政府为鼓励商业航天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但在政策数量、复杂度、统一性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国内商业航天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少,且现存的一些法律法规不再适用于某些文件内容或规范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商业航天的法律法规,以此促进能力的提升;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和标准规范等方面缺乏成熟或明确的指导意见;在商业卫星运用和商业发射活动等领域缺乏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行为要求、法律责任。

(2)商业技术尚不成熟

商业航天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是影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内大多数商业航天企业的主营业务聚焦于发射和卫星研制领域,在卫星应用领域相对较弱,缺乏相关技术突破、应用范围扩大以及产业深度的增强,而且在对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的业务内容或技术方案调研后发现,大多数企业处在技术积累的开始阶段,主要关注系统总体集成,缺乏在应用系统、电子元器件、运行服务、终端产品研制应用等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

(3)运营模式尚不完善

我国商业航天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是以服务政府和国防用户部门为主,还未实现从政府向社会大众服务的转变,而在政府等机关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将相关产业、资源、技术带入商业航天领域,无法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航天的有效结合,进而造成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管理过程冗余、融资过程困难、盈利空间不足,虽然国内的社会资本已对商业航天产业进行了关注、采取了行动,但更多地只考虑追求投资热点、开展股权融资,其质量与规模还无法实现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难以支持商业航天产业进行大规模运营。

二、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外部因素分析

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由机会因素(O)和威胁因素(T)组成,覆盖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市场等外部环境所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机会因素(O)分析

(1)国际环境机遇

21世纪,世界各国十分重视通过新一代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当今最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航天产业无疑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领域,而随着航天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航天已逐渐走入国际舞台,为大众所认识。商业航天在商业卫星、商业运载火箭、商业遥感、深空探测、亚轨道旅游等领域不断前进发展,使得航天产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态,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航天产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期商业航天成为各国新兴战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领域。

(2)传统航天产业亟需转变的机遇

受体制约束,传统航天产业难以实现市场化,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成本高、市场小、效率低等问题,商业航天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航天产业模式,使航天发展迸发出了新活力。商业航天可以在市场化、商业化模式下发展创新性的航天企业主体,通过整合技术、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建立商业航天产业链体系。在将商业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后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升级,进而使产业链大规模扩展覆盖多领域多范围。商业航天良好的发展势头改变了传统航天模式,增添了航天产业新活力,催生了航天产业新业态,促进了航天产业新经济。

2.威胁因素(T)分析

(1)复杂的市场环境

由于我国的商业航天刚起步,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所以商业航天的发展会受到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市场环境的影响,融资困难、技术突破难度较大、缺乏专业技术的专家和队伍等问题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形成威胁,因此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拥有稳定的市场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环境要素之间得以平衡,实现技术配套和项目合作,促进商业航天产业的进步。

(2)不完备的技术体系

商业航天的发展离不开完备的技术体系,而通过对我国商业航天企业调研,大多数企业的技术体系并不完备。由于缺乏完整的技术架构,共性技术掌握不足,关键技术无法攻关,理论基础较为缺失,而且每项技术和每个环节缺乏关联性和统一性,使得企业无法完成商业航天的系统性、规模性工程,成为了一项商业航天发展的阻碍和威胁。

(3)不健全的管理机制

商业航天为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而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冗余、管理程序复杂、工作安排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激发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业务方向不明确,工作过程会出现重复和遗漏,延误工作进度,进而影响整个商业航天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商业航天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启示

通过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项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了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商业航天企业的角度出发得到几点启示。

1.政府管理部门

(1)科学规划商业航天发展方向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国内政治经济需要的基础上,对商业航天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商业航天产业引领的技术创新,引导相关产业的内生发展,在保证国家战略安全、形成全球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和规划。

(2)出台商业航天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航天法》也仍在出台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地细化和改进商业航天的发展政策,包括商业运载火箭、商业通信卫星、商业遥感卫星、商业航天发射场及配套设施设备的系统性政策法规,同时为了保证对商业航天的计划组织,也要明确各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实现对商业航天发展的管理与监督。

(3)完善商业航天市场生态

我国政府部门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商业航天的运营过程中,对民营类的商业航天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共享配套设施设备,使商业航天市场更加多元化,更有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政府扩大商业航天采购计划、增加商业合同、进行公私合营等多种运营模式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完善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生态。

2.商业航天企业

(1)建立商业航天创新体系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其产品或服务缺乏创新性,商业航天的创新不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包装运用,也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和航天产品的升级,而是包括管理、机制、技术等多领域的系统性创新。因此商业航天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创新是重要且关键的路径,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体系,包括创新管理的具体方法、创新体系平台、创新激励机制,使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为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现“高可靠、低成本”技术要求

商业航天产品要实现“高可靠、低成本”的技术要求,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稳定的服务,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商业航天企业要健全可靠性设计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化工作,建设适用于商业航天的产品保证体系,转变研制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突破加工制造过程复杂、研制测试成本高等问题,对关键设备产品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实现高可靠和低成本之间的平衡协调,发挥商业航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3)拓宽商业航天业务发展渠道

商业航天企业的业务发展可以不仅局限于商业运载火箭、商业卫星应用等方面,还可以扩展多类的商业航天发展渠道,如建立商业航天特色产业基地,除了要完成商业航天发射需求的任务,还可以通过建立航天科技博览馆、空间站科普基地、太空应用基地完善商业航天配套产业基地,使商业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升级;通过把商业航天领域产品的研发、制造、测试等环节进行合理规划,分配至国营或民营类商业航天企业,打造商业航天上下游配套的良性产业生态圈,拓宽商业航天的发展渠道。

猜你喜欢
航天商业卫星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