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2023-01-30 09:40黎启国陈柳珺许召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矿遗产工业

黎启国,陈柳珺,许召敏

(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强调“调结构稳增长”“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结构正面临新一轮的调整与升级转型。工矿区原有大规模无序开采造成矿产资源枯竭、开采条件恶化、环境污染,进而导致资源型城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并形成了大量工矿遗产。

工矿遗产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地质遗产与工业遗产的结合体,是有价值的矿业遗迹[1]84。工矿遗产①文献[1]阐述了工矿遗产与工业遗产的涵盖范围及相互关系,《工矿遗产概念及其分类体系补遗》一文认为:“工矿遗产是工业遗产的有力补充。工矿遗产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背景,在工矿区这个特定的范围内界定的……工业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统领包括工矿遗产在内的与工矿遗产并列的其他遗产,如纺织工业遗产、船舶工业遗产、橡胶工业遗产等。”因此,本文所阐述的背景、政策等内容视与工业遗产等同。见证了资源型城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城镇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经过学术界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规章制度,由最初的单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没有工业遗产的相关章节,众多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者试图从中寻找保护依据与线索,近年来不少工业遗产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亦有不少现存的文物保护单位被视为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以《下塔吉尔宪章》(2003年)的颁布看作世界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兴起的学术起点,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广义工业遗产(文献[3])约有17处,如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黄河铁桥等;第七批国保单位(2013年)工业遗产约56处,如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旅顺船坞旧址、正丰矿工业建筑群、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吉成井盐作坊遗址等;第八批(2019年)工业遗产约52处,如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矾山矾矿遗址等。在此之前的第一批(1961年)至第五批(2001年)国保单位广义工业遗产的总数量仅有8处,从中可以看到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起对我国法定文保单位体系的积极影响。、各地方历史建筑保护法律法规等,逐步发展到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国家文物局2006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原国土资源部2007年印发了《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国家文物局2014年发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征求意见稿)》,中国科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18年1月联合颁布《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包含了100项工业遗产。同时,随着《无锡建议》[2](2006年)、《北 京 倡 议》 (2010年)、《犍 为 宣言》(2011年)等行业宣言相继出台,我国工业遗产事业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武汉、重庆、上海、南京等都编制了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促使工业遗产得到具体而完整的保护,并积极寻求多样的保护与再生途径。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TICCIH)制定的《下塔吉尔宪章》强调:“对工业建筑的评估标准应当被详细说明并予以公布,采用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统一的标准。……工艺过程”[3]。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认为所有的工业资源都具有遗产价值,这是工业遗产保护被“泛化”的表现,是工业遗产资源遭到大规模破坏后走向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的做法[4]28。这种对工业资源的“漠视”与“泛化”都将可能阻碍城市的发展。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者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等方面关注度较高,而在价值研究等领域的关注度则严重不足[5]。为促进工矿遗产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再生,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基于工矿遗产分类体系[1]85-86,采用“体系共建,技术共享,指标互异”的评价思路,试图构建一套具有科学基础且基于主客观共识的工矿遗产评价体系(图1)。

图1 工矿遗产评价体系构建步骤(来源:作者自绘)

1 工矿遗产评价方法与策略

1.1 评价方法

从学术界的诸多研究来看,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主要包含生态因子评价法[6]、德尔菲法[7]、层次分 析 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8]32、模糊综合评价法[9]5-8、意愿调查评价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10]、综合价值量化评价[9]5等方法。其中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最先提出[8]32的层次分析法在相关遗产评价中运用广泛[11-12],因为它清晰易懂、可操作性强。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定性的权重分配和定量的评价指标选择[13],指标的选取方法则非常多元,传统观点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有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审美价值3个方面[14]。近年来,学者孙华则提出了更为合理的遗产价值结构,认为遗产价值分为内在存在价值和外在使用价值。其中内在存在价值由时间价值和其他价值组成;而外在使用价值则由不可计量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和可计量的经济价值组成[15]。于磊、青木信夫、徐苏斌吸取英国、美国、加拿大3国的经验,对比总结出美学意义等14个遗产价值评价指标[16]。蒋楠提出了以“适应性再利用”为核心的历史、文化等8个方面指标[9]6-8。刘伯英等根据工业遗产的价值特性将其划分为历史价值等7个价值构成,同时还应遵循其提出的范围原则等6项评价原则[4]28-29。本文将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分类别构建工矿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其评价思路如下。

首先,根据工矿遗产包含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将评价系统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划归为不同层次,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其次,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根据1-9标度法[17],建立判断矩阵,将思维判断数量化(表1)。通过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相对重要度,从而建立权重向量。最后,通过层次分析软件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汇总出层次总排序。若此时层次总排序的结果缺少较好的一致性,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表1 1-9标度法

1.2 评价策略

从工矿遗产的分类体系可以看出:它是多元复合的,其涵盖面广、类型多样、年代差异大、物质与非物质形态交织,因此传统单一线性的遗产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工矿遗产价值,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3个评价策略。

(1)体系共建。表面上看,不同类别工矿遗产分配不同的评价指标更有利于遗产价值的真实表达(如矿业生产类与矿业制品类工矿遗产,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过多的指标体系建构将为评价工作带来挑战。笔者认为各类评价指标制定的一致性将更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即“体系共建”。

(2)技术共享。一方面,遗产价值评价的逻辑逐渐成熟,各种类别的遗产评价有价值趋同之势[9,13],对工矿遗产的价值评价既要遵循一定的既有范式,又需对评价指标、方法进行适应性修订;另一方面,工矿遗产多居于一定范围的工矿区③工矿区是经济地理学术语,《地理学名词》(第2版)定义其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矿业和工业区,为工业生产地域基本类型之一”。内,相对封闭,虽然遗产类型多样,但评价的着力点清晰,因此,笔者认为工矿遗产价值评价的“技术共享”并不仅仅是评价逻辑的共享,评价指标的赋值亦有参考价值。

(3)指标互异。前面说到“体系共建”,但是针对不同类别遗产的指标赋值又应有所差异,称“指标互异”。从工矿遗产类别划分来看:5个主类虽都归属于工矿遗产,但性质差距较大,适用于进行分别赋值;不同亚类由于各自处于同一主类下,共性较强,不宜进行单独赋值,应根据各自所属主类进行指标选择;基本型归属于不同亚类,共性就更多,亦不宜进行指标单独划分。因此,本文将对工矿遗产所包含的5个主类进行分别赋值,以弥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致性所带来的误差。

2 工矿遗产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选取

依据层次分析法,将工矿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为2个层级(表2):目标层(W),即工矿遗产价值层,描述评价后工矿遗产的最终赋值;一级评价指标(U),评估工矿遗产价值的次级指标层;评价因子(V),为工矿遗产价值评价的最底层。

表2 工矿遗产评价指标选取

由于工矿遗产与工业遗产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工业遗产价值分类体系相关研究也对工矿遗产价值评价指标选取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因此以刘伯英提出的工业遗产价值构成为主要参照,包含历史、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产业、经济7个方面[4]27-28;同时,考虑到评价流程不宜太烦琐,根据工矿遗产特性对相近指标进行调整,将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合并,产业价值纳入经济价值中,最终形成工矿遗产价值一级评价指标(U),分为历史价值U1、人文社会价值U2、科技价值U3、艺术价值U4与经济价值U5这5大类。对于因子层(V),将相应的一级指标(U)分类细化,产生共计23项评价指标。

(1)历史价值U1。工矿遗产是工矿城镇产生、发展与繁荣的见证者,其历史价值体现在遗产作为与过去某一重要事件、重要发展阶段或重要人物密切相关的实体,存有工业时代的大量历史信息,历史价值是工矿遗产价值的基础。评价时,由于遗产起始年代无法统一表示其历史价值的高低。例如,对于尚存的工矿遗产,其时间跨度的长短即可表示建造年代的不同,而对于已经消失或转做他用的工矿遗产,可能存在建造起始时间久远而存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情况,因此在评价时间跨度因子时需由专家综合考虑其起始年代。

(2)人文社会价值U2。工矿遗产作为特殊的历史物证,不仅融合了地区和城市的产业文化,也承载着工矿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责任,对生活在工矿区范围内的居民来说,既有外在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有内在文化认同的发展。

(3)科学价值U3。工矿遗产记录体现着某个时期的工矿技术发展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机械工程、工艺流程、建筑规划等方面的真实状况,为研究特定时期的工程技术、生产力水平等提供了依据。

(4)艺术价值U4。工矿遗产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产业风貌,其装饰装修有着一定的工业化、地域化特征,而高水准的建造技艺同样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5)经济价值U5。旧工业建筑一般有着优良的设施和坚固的结构基础,再利用成本低、见效快,土地功能置换过程中使得建筑本体商业价值变高,同时也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激活点。

2.2 权重分级

将多个评价指标按不同属性分组,每组作为一个层次,按照目标层Wij、准则层Ui(i=1,2,3,…,m)和指标层Vij(i=1,2,3,…,m,j=1,2,3,…,n)3个层次进行具体评价。

设受评对象的序号为s(s=1,2,…,q),Ws代表第s个被评对象的综合评价值。U代表准则层的指标所组成的集合,记为Ui=﹛U1,U2,U3,…,Um﹜(本评价中m≤5),Vij代表指标层所组成的集合,记为Vij=﹛Vi1,Vi2,Vi3,…,Vin﹜(i=1,2,3,…,m;n根据各评价因子数目而定)。WUi为准则层Ui占总价值的权重,WVij为第Ui项准则层的第Vij项指标层占Ui项价值的权重。则对于每一个工矿遗产单体的综合评价值Ws,计算方式如式(1)所示,其中X为每一项指标层具体评分。

(1)确定评价指标Ui和Vij的权重。在工矿遗产评价中,不同种类的工矿遗产所产生的评价指标权重和价值倾向是不一样的。即此体系中,评价指标Ui和Vij对目标W的权重不同。这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成对的重要性比较建立判断矩阵,然后用解矩阵特征值的方法解出。

(2)制定工矿遗产评价因子Vij的评分等级标准。工矿遗产评价指标Vij是主观和定性的指标,可以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将定性指标量化,具体可以划分为“优”“良”“中”“差”(表3)。在评价过程中,针对某一种工矿遗产,可以将每一项“评价因子”赋予一定的分值,分值越大表示指标等级越高。通过若干专家独立评分,将分数取平均值作为该评价因子的最终评分。

表3 工矿遗产评价因子Vij的评分等级标准

2.3 评价流程

以矿业生产类工矿遗产(M)为例,评价流程如下。

(1)指标层权重判定Vij。对于23项细分指标,在每一大类中将细分项进行重要性比较,并列表计算出相应权重WVij。例如,“时间跨度”的价值在历史价值中占比达41.62%,表明时间跨度是矿业生产类工矿遗产历史价值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历史渊源”则以6.24%的比例成为需要考虑最少的因素。

(2)准则层权重判定Ui。根据5个准则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列表计算出相应权重WUi。结果显示,历史价值U1以40.17%比例成为准则层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占比7.94%的科技价值U3成为重要性最小的因素。

(3)目标层评价指标计算Wij。目标层评价指标即某一具体的评价因子相对于整体而言所占的权重比例,因而其权重为指标层与准则层指标的乘积,即

Wij=WUi×WVij。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YAAHP软件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出结果(表4)。

表4 矿业生产类工矿遗产目标层指标计算Wij=WUi×WVij

2.4 目标层权重汇总

依据上述步骤,对工矿遗产其他主类分别进行价值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的目标层权重进行汇总(表5)。

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以下5点。

表5 工矿遗产目标层权重汇总表

(1)对矿产地质类工矿遗产(G)而言,影响其得分的指标主要是历史渊源(V12)、保存完整度(V15)、地质风貌美学(V43)与改造潜力(V51)4项,科技价值(U3)与社会价值(U2)2主项占比微乎其微。

(2)对矿业生产类工矿遗产(M)而言,影响其得分的指标主要是保存完整度(V15)、历史地位(V14),各主项分值分配较为均衡。

(3)对矿业制品类工矿遗产(P)而言,影响其得分的指标主要是保存完整度(V15)、工艺美学(V44)、技术层面再利用可能性(V52)与历史地位(V14),社会价值(U2)主项占比较小。

(4)对矿山社会生活类工矿遗产(L)而言,影响其得分的是保存完整度(V15)、历史地位(V14)与民族和地域认同度(V21),科技价值(U3)主项占比较小。

(5)对文献史籍类工矿遗产(H)而言,影响其得分的是文化代表度(V23)、时间跨度(V11),经济价值(U5)主项占比较小。

3 实证研究

湖南宝山是一个出产铜、钼、钨、铋、铅、锌、硫等多种有色金属的矿山,自古就声名远播。宝山矿业开采始于汉代,在采矿技术方面,经历了秦汉、隋唐和宋元3个提高阶段,在明清时得到了全面发展。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总规划面积144.47 hm2,核心景区规划面积93.71 hm2。

通过前期调研,筛选出宝山国家矿山公园39个工矿遗产单体,涵盖5个主类和17个亚类。由3名相关专家对工矿遗产单体进行价值评定赋分。根据该评价体系,将宝山工矿遗产个体进行逐一评价,统计出细分的类别与相应评分结果,绘制宝山工矿遗产价值评分表(表6)。

表6 宝山工矿遗产价值评价

续表6

从评价结果来看,该评价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工矿遗产价值。矿业生产类工矿遗产表现优异,分值普遍较高,其中露采场和竖井综合评分超过了90分,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对照文保单位要求修缮保护后,将成为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最核心的遗产景观(图2)。在矿产地质类中,地下银河得分超过80分,总体价值最高,在后期的开发过程中,地下银河得以保留,修缮后将成为地下旅游区中重要的地质景观。在矿业制品类遗产中,矿业产品表现良好,加工制品中的江村鼎与古楼陶瓷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价值,它们将是矿山博物馆重要的展品来源,且相关藏品还在不断完善丰富。矿山社会生活类遗产普遍表现为一般,但作为历史纪念遗产的职方岩表现良好,得分84.27分,职方岩因黄照邻父子而留名千古,现已被列入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图3)。在文献史籍类工矿遗产中,火爆法得分较高,这是记载用火加热岩石,使岩石内部结构受到破坏来得矿的一种方法,在后期地下巷道规划中,可将其工艺流程用雕塑形式进行展示(图4)。

图2 露采场遗址(来源:笔者参与的《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图3 职方岩遗址(来源: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官方网站,www.hnbsgjksgy.com)

图4 汉代火爆法采矿场景(来源:笔者参与的《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4 结语与讨论

首先,不同主类工矿遗产,各分项指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其中保存完整度、历史地位总体占比较大,其余分项则各有高低。在具体分项指标的确定过程中,课题组虽力求客观、公正,但由于地域差异及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先天需要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其他工矿区遗产的评价过程中可适当修正使用。

其次,从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工矿遗产实证研究来看,该评价体系及制定的建议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基本反映宝山矿区的工矿遗产价值等级,并对宝山工矿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起到了指导作用。

本研究是基于工矿遗产个体为对象,如何处理工矿遗产群体、聚落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与界限,如何从工矿遗产簇群、区域等更高层面进行价值认定,同时在利用该评价体系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修正因地域、环境不同带来的误差,是今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制定评价体系的目的是除了对工矿遗产适应性再利用提出建议,另一重要目的是,通过评价筛选出优秀的工矿遗产,推动其进入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等法定保护体系中来,让其得到更系统、更完善的保护与修缮。

猜你喜欢
工矿遗产工业
苏州市开展工矿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遗产怎么分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打开工矿灯市场前,你必须知道的散热知识!
恳请将黑龙江“工矿型”革命老区纳入国家精准扶贫规划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徐工矿用卡车在泰国登陆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