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理论体系建构与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再分析

2023-01-30 13:09文|张
新闻采编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文|张 明

“融媒体”的基本内涵,是指利用传统媒体现有资源进行新闻生产,然后通过新媒体平台把新闻产品推送出去,其基本思想是基于“资源综合利用、避免浪费”的理念。但这种基于经济思想而形成的经营理念,虽然在技术上已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在社会公共领域里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技术的“专业化”与功能的“融合化”

“融媒体”,首先不同于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在《自由的技术》中指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媒介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范围要广阔一些,包括有关媒介全部要素,涵盖媒介形态、功能、手段,以及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可以说,广义的“媒介融合”就是指“媒体融合”。其次,“融媒体”又来源于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行为,其最终结果是指向“融媒体”。可见,“融媒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媒体,具有同一功能的实体。由于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成本大幅度降低,数字压缩技术实现了网络传输系统对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传媒传播手段的兼容,传统媒介已经失去传统媒体的技术优势。广电传媒与互联网的对接,或者说广电与电信的跨界整合已经是技术上的必然趋势。

同样,也正因为信息传播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媒体的分众传播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发展很快。例如新浪、搜狐、腾讯、网易这四大门户不断壮大并拓展自身的盈利模式,阿里巴巴、京东、淘宝分别以B2B、B2C、C2C的模式席卷电子商务市场,优酷、酷六等视频网站也迎来盈利拐点;在手机媒体领域,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互相竞争,为中国网民提供者优质的服务;在车载媒体领域,世通华纳、华视传媒、北广传媒、央视传媒等民营和“广电系”车载媒体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在楼宇媒体领域,分众传媒业已成为行业霸主,也已成为中国都市最主流的传媒平台之一。

无论“融媒体”的功能融合的理念,还是新媒体精准服务的“分众化”趋势,都是人类思维的两个维度:合与分。合与分,实际上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侧面,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两个方向,很难简单地说谁是谁非。但是,放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更容易看明白“分众化”趋势的历史渊源与社会意义。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信息传播成本的降低,所以,就能为大众提供个性化的生产,人与人之间才能有条件享受平等的社会服务,人本主义的社会理想才能实现。回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换言之,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构成实现精神平等的必要条件。只有物质世界解放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精神世界的自由。

二、“自上而下”的宏大叙事与“平行互动”的网络文化

“融媒体”理念的形成,既有技术上的可能,也有管理上的需求。从技术路线上说,追求快捷便利,或者说,自我解放,是功能融合的原始动力。但融媒体的内在逻辑,更多地是为了完成传统媒体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经营目的。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大规模的媒体融合还在起步阶段,媒体之间的融合还是报纸与网络之间,以及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度融合,传统媒体大都只在内部妊娠发育出一些电子版媒体模块,说明白一点,就是换了一件马甲,仍然是新瓶装老醋。

以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以雨后春笋般的昂然之势蓬勃发展。蓬勃发展的原因,是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大众传播的方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为用户生产的内容提供了输出的可能性,并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除了关注商业利益之外,受众的主导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平台发布自己生产的作品,使自己获得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自己的生活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同时,又在平台上学习、欣赏和消费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并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涵养,进一步促进自己创作作品的产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社会大众文化产品的再生产模式,也是社会精神价值体系的重构过程。

以“用户”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标志着人类生存的模式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模式向人与人的关系模式转向,人类的精神世界也从神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人类社会形态从特权社会向平等社会过渡。社会关注的中心从而聚焦于人,而不是神或代表神的一切权威。由于社会本质和结构的变化,在人的精神世界崇尚知识、追求真理将成为社会的主流,特别是,以数字压缩和无限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实现全球化的知识和信息交流,知识和真理将再也不可能只垄断在少数权威者手中,而那种“从上而下”的宏大叙事只会停留在神话时代,人类社会必将走入“平行互动”的信息时代。

三、资源产权的“有界性”与能量流动的“无限性”

“融媒体”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场社会实践。在技术上已完成了兼容突破,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传播模式。它综合了广播、电视、网络三种功能优势,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级电视台,以及计划单列市电视台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操作模式日渐成熟。其中,包括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媒体融合的趋势似乎已成为技术推动下的一种历史必然。但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观念上的鸿沟并未因为这种技术上的成熟而被填平。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视角、神圣宏大的叙事,以及采编过程中的输出逻辑都没有与互联网的互动思维形成对接,相反,还有些排斥和龃龉。新媒体的创作思维,本身就来自于社会大众之中,深受世俗社会和平民生活的熏染,带有民间社会中天然的烟火气息,所以,新媒体的产品自然就有庞大的市场。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就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转换身份,转换立场,转化思维,去学习、理解生活,即使如此,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演进,依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归根结底还是观念转变问题。

为此,在国家级的顶层设计下,一种自下而上的媒体融合实践逐步推开。首先是从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始,试图从县级传统媒体突破。由于县级媒体的体量小,资源整合,以及部门利益的调整,包括人员身份转换等问题的难度较小,可以为更大范围的推广积累经验。但是,人们对于融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传统媒体的层面,没有深入到互联网思维,只是装备、设施和人员进行了重新划拨和合并,并未从思想理念的灵魂深处进行彻底地革命,于是,还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对现有体制和机制没有进行深度的改革和重构。因此,必须要经历市场竞争和网络思维的洗礼,才能找到融媒体创新和突围的路径。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就能在理论和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子来,一定要充满信心,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和付出。XWCB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