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羽鑫,吴玉萍,洪沁楠,于海敏,李房英
(福建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大学生身心健康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4 年相比,2019 年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增长了0.2%,大学生体质下滑问题未能有效遏制[1].皮肤、情绪、睡眠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三大因素[2].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社会适应和就业愿景等是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3],新冠疫情的暴发也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感[4].2021 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构建高质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也强调学校应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6].也有学者指出,经常以积极方式参与绿色空间的学生能更好地保持积极情绪并缓解压力[7].高校实施户外绿色锻炼是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究绿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机理显得尤其重要.
绿色锻炼是指在有绿色植物或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8].研究表明,户外绿色环境中的锻炼能够有效缓解压力[9]、改善情绪和自尊[10]、帮助恢复注意力[11]、改善肥胖和高血压情况[12]及引发更多锻炼行为等[13]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益处.目前对绿色锻炼的研究多集中于比较绿色与非绿色环境中锻炼获得的健康效益[9-11],探究不同环境中绿色锻炼获得健康效益的差异[14-16],模拟绿色环境进行锻炼获得的健康效益[17].也有一些研究通过控制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等条件[15],比较绿色锻炼健康效益的差异.但对于不同锻炼类型健康效益的探讨较少,仅有的研究观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绿色锻炼的健康效益与锻炼类型无关[18];另一些学者认为,不同类型绿色锻炼对焦虑缓解的效益存在差异[15].因此,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绿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有益性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此,本研究选择福州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绿色锻炼的健康效益,以期对现有研究提供补充,为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实验地点位于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周边安静、宽松的锻炼空间.实验分3 d进行,于2022年7月13-15 日每日17 时进行,实验进行时天气晴朗,平均气温为35 ℃,平均空气湿度为54%,空气质量优.选择不同的锻炼类型(步行、慢跑和骑行)为实验的自变量,选择绿色锻炼的健康效益(注意力恢复效益和减压效益)为实验的因变量.
实验前参与者不得进行剧烈运动,提前熟悉实验流程(图1),到达实验场地休息5 min 后开始实验.实验前测阶段,参与者按实际情况填写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数字广度量表,前测结束后进行5 min 的热身活动,然后参与者分别以4.8~5.6、8.0~11.0 和15.0 km·h-1的速度绕实验场地进行15 min 的步行、慢跑和骑行运动,以保证所有参与者均有规律地进行中等强度运动,结束后休息5 min,再次填写3份问卷.
图1 测试流程图
1.2.1 状态焦虑量表 状态焦虑量表主要用于评定某一时期或特定情景中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可测试暂时的焦虑水平,也可测试被试者的焦虑水平[19].本次实验需要测试参与者当下的压力状态,因此采用状态焦虑量表作为测量工具.
1.2.2 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 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测量被试者的情感体验[20].本次实验采用该量表测试测试参与者的情绪变化.
1.2.3 数字广度测试 数字广度主要测试被试者的注意力,测试分为数字顺背和数字倒背[21].实验需要测试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因此采用数字广度作为测试方法.
采用SPSS22.0对实验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
由表1 可知,在骑行运动中,数字广度测试的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显著(P=0.04<0.05),参与者注意力得到显著提升,说明在自然环境中骑行能有效帮助注意力恢复.焦虑状态测试(SAI)(P=0.47>0.05),积极情绪测试(positive affect,PA)(P=0.07>0.05)和消极情感测试(negative affect,NA)(P=0.20>0.05)的前测与后测结果存在差异不显著,说明骑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但效果不显著.在慢跑运动中,数字广度测试、SAI 测试、PA 测试和NA 测试结果均显示P=0<0.01,4 项测试的前测与后测结果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这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慢跑能有效的帮助注意力恢复、缓解压力和提升情绪,存在显著的健康效益.在步行运动中,数字广度测试(P=0.04<0.05)和PA 测试(P=0.02<0.05)结果显示,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积极情绪得到显著提升,说明步行有利于改善情绪,帮助恢复注意力.SAI测试(P=0.84>0.05)与NA测试(P=0.58>0.05)的前测结果与后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步行能起到缓解压力和降低消极情绪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表1 不同类型绿色锻炼前后健康效益的差异性检验
综上可知,3项绿色锻炼均存在一定的健康效益,其中,骑行仅对注意力恢复效果显著;步行对注意力恢复和积极情绪提升均有显著效果,而慢跑的对注意力恢复、压力缓解和积极情绪提升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项运动.
数字广度测试分的总得分为前后测试分值的差值,表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分值越高表明测试者的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恢复效果越好.由图2 可知,在经过15 min 的运动后,3 项绿色锻炼的注意力恢复效益存在差异.3 项绿色锻炼的数字广度测试得分差值的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慢跑(3.65 分)>步行(2.25分)>骑行(1.95分).由此可知,这3项锻炼类型中,慢跑对注意力恢复效果最好,骑行对注意力恢复效果最差.对不同类型绿色锻炼的数字广度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注意力恢复方面,慢跑与骑行,慢跑与步行、骑行与步行获得的健康效益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3 项运动均能有助于注意力恢复,但不同类型的绿色锻炼对注意力恢复效益不存在显著差.
图2 数字广度测试前后得分差值
通过SAI测量个体的压力状态,总得分为前后测试分值的差值,表示压力缓解的程度,分值越低,表明压力缓解效果越明显,焦虑紧张等情绪程度越低,当前精神压力越小.由图3可见,经过15 min的运动后,不同类型绿色锻炼的压力缓解程度存在差异.绿色锻炼后,参与者的精神压力均得到一定缓解,按得分差值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步行(-0.45分)>骑行(-1.70分)>慢跑(-13.50分),在本次测试中,慢跑的减压效果最好,步行的减压效果最差.对3 项不同运动的SAI测试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在压力缓解方面,慢跑与骑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跑与步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骑行与步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慢跑的减压效果显著优于步行与骑行2项运动.
图3 SAI测试前后得分差值
通过PANAS 测量个体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体验,量表得分为前后测试分值的差值,表示积极情绪的提升程度.PA 得分越高,说明参与者此刻的情绪越高涨,积极情绪提升效果越好;NA 得分越高,则说明参与者此刻的情绪越低落,消极情绪降低效果越差.通过15 min 的绿色锻炼后,参与者的积极情绪均有提升,3 项绿色锻炼按得分差值从高到低排序:慢跑(12.00 分)>步行(4.05 分)>骑行(3.10 分)(图4).由此可知,慢跑提升积极情绪的效果最好,骑行的提升积极情绪的效果最差.同时,参与者的消极情绪均有降低,3 项绿色锻炼前后得分差值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步行(-1.20 分)>骑行(-2.25 分)>慢跑(-14.70分)(图5),本次实验中,慢跑降低消极情绪的效益最好,步行降低消极情绪的效益最差.对3项绿色锻炼的PA测试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在积极情绪提升方面,慢跑与骑行、慢跑与步行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骑行与步行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3 项运动中,慢跑对积极情绪提升的作用显著优于骑行与步行.而对3项运动的NA 测试显著性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这说明3项运动中,慢跑对消极情绪降低得到作用显著优于骑行与步行.
图4 PA测试前后得分差值
图5 NA测试前后得分差值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适当进行步行、慢跑或骑行运动均有助于注意力恢复、压力缓解及情绪调节,在绿色环境中进行这3 项运动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效益.其中,骑行运动仅能起到恢复注意力的效果,步行运动能有效提升注意力集中水平和积极情绪,而慢跑对注意力恢复、压力缓解和情绪提升均有显著作用.
Pretty 等[18]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绿色锻炼效益与身体锻炼项目无关,Mackay 等[15]在随后的研究中指出,不同的锻炼方式在降低焦虑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 项绿色锻炼在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与Mackay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明了不同类型绿色锻炼的健康效益存在差异性,且这种差异不会受到地域影响.本次实验对象针对大学生群体,而先前的研究更多是针对城镇居民,相似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类型的绿色锻炼方式在缓解压力方面的差异性是稳定存在的,不会因人群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由于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线形运动的健康效益对比,未考虑点状运动的影响,且实验参与者主要为大学生,实验是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进行,这都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本研究主要测量的是锻炼前后瞬时的状态变化,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增加不同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控制实验进行时的温度与湿度,丰富锻炼类型,对参与者进行跟踪研究,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绿色锻炼在压力缓解、注意力恢复和情绪提升方面的健康效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