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梅 黄丽华 赖宝珍 陈玲炫
失眠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不寐”,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障碍而引起睡眠满意度降低为特点的一类病症[1]。失眠早已变成了现代社会广泛关心的问题[2],并严重危害了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大脑思维、记忆、创新性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失眠的患病率正逐渐上升。目前,全世界大概有 29% 的人深受失眠的折磨[4],而中国成年人失眠患病率已高达 38.2%[5],这个数值明显高于发达国家[6]。中医防治失眠,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采用中药汤剂及各种中医理疗方法,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平衡,从而恢复正常的睡眠。按摩疗法作为治疗失眠行之有效的方法已被证实[3]。耳穴按摩操是按摩疗法中的一项技术,它是针对人耳部各个区域对身体各个部分的影响而设计的一种按摩操,其具有整体调整的功能与特色,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耳穴按摩操在治疗失眠症上具有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所有失眠病例,共12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病例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采用了2017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颁布的《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1)主诉(出现一个或多个):①入眠不易;②入眠持续不易;③比预期的起身时机醒来早;④在适宜的时机不肯上床睡觉;⑤未经家人或照料者干涉无法入眠。(2)日间主要功能受损(出现一个或多个):①疲倦或萎靡不振;②注意力、专心力或记忆能力减退;③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主要功能受损;④心情不好或易激惹;⑤日间瞌睡;⑥行为问题(包括:活跃过激、冲动或攻击性);⑦活动力、精力或工作积极性减退;⑧容易犯错或易出事故;⑨对自己的健康睡眠品质非常关注或不满足。(3)这种睡眠和清醒异常无法全部被不适合入眠时机(充分的睡眠时间)或是不适合睡眠环境(黑暗、安静、安全、舒服的自然环境)所解释。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的失眠诊断标准;年龄为18~80周岁者;患者已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
1.4 排除标准(1)耳朵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由于其他因素无法坚持治疗或配合治疗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1)不服从本试验安排,依从性差者;(2)自行退出或因出院、病情变化不能继续治疗者;(3)研究过程中失访者。
1.6 方法
1.6.1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并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中对照组只服用地西泮治疗。试验组则在服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按摩操进行干预。耳穴按摩操的具体步骤:第1步:双手合掌,互搓掌心(劳宫穴)直至发热,然后双手五指并拢,以掌心顺时针按摩耳廓正面10~20次;第2步:双手食指置耳廓上部作固定,拇指指腹置耳背心的位置,然后以拇指指腹由后往前按摩耳背心10~20次;第3步:以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顺着耳后降压沟,由上往下按摩10~20次;第4步:将双手拇指置于耳垂后面以做固定,然后以食指指腹顺时针均匀按摩整个耳垂10~20次;第5步:四指并拢,用食指边缘搓、擦耳背降压沟及耳背肾、耳背脾、耳背肝、耳背肺等五脏穴的位置10~20次;第6步:用双手拇指、食指,夹捏耳朵尖端(耳尖穴)向外向上牵引提拉,手指一松一紧或一捏一放,以耳尖穴发热发红为准,一般提拉10~20次;第7步:双手拇指固定在耳后,用食指由上往下依次按压耳轮、对耳轮、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等位置10~20次;第8步:“鸣天鼓”,用整个手掌心按住耳朵5~6 s,然后快速放开,以产生轻度弹响,重复3~5次(患有急性中耳炎的患者此步禁做)。耳穴按摩操结束,以患者耳朵微微发红、发热,并感舒适为度。每天按摩1次,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2 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的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7]。
1.6.3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1993年中国卫生部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1)临床诊断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入睡时间在 6 h以上,入睡深沉,醒后精神状态充沛;(2)显效:睡眠情况明显好转,睡眠时间提高至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提高至6 h,有时低于6 h,但自觉症状较前缓解);(3)有效:症状缓解,睡眠时间较前增长不到3 h;(4)无效:经治疗后,失眠症状仍无显著缓解或反加剧者。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例,%)
3.1 耳穴按摩操治疗失眠的疗效机制中医学认为,失眠是外感或者内伤等病因引起的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心神不安而形成的一类病症[9]。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耳穴疗法就开始被运用于失眠的临床诊疗中[10]。《黄帝内经》谓:“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经脉、内脏联络密切,其正面遍布了一百余个可以代表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穴位,所以通过按摩双耳,直接刺激对应的穴位,可以激活经气、疏导经脉、运行气血,进而起到调整内脏、平衡阴阳的功效[11],从而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3.2 耳穴按摩操治疗失眠优势明显且疗效确切西医治疗失眠的常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这二者都有明显的弊端。比如:长期服用药物,在有效的同时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而认知行为疗法的费用则过于昂贵。因此,越来越多的失眠患者将关注点转向补充和替代疗法,如中医的针刺、耳穴疗法等。耳穴按摩疗法操正是运用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的原则,使耳穴的局部作用和机体整体调控功能有机地结合,从而对患者失眠的调节发挥了很好协同功效[11]。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在口服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按摩操整体疗效优于单纯的口服地西泮,可有效降低患者的PSQ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或者配合使用。
3.3 本研究的意义及未来展望耳穴按摩操的操作安全、简单、无不良作用,同时不会为患者增加过重的医疗开支,患者亦可学会自行按摩。所以从健康经济学视角出发,耳穴按摩操适应社会需要,不但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中实施,而且能够普及于社会和家庭,为受到失眠折磨的患者消除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耳穴按摩操是中医中具有民族特色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亦有益于对中医学的优良继承与发扬。但是应用耳穴按摩操治疗失眠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按摩的时间、频次、强度等,目前在临床上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这样就会导致临床上疗效差异较大。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耳穴按摩操治疗失眠的短期研究较多,而缺乏长期的观察。因此,如何使耳穴按摩操更加规范化并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仍然是今后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