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鹭华
光泽县医院麻醉科,福建南平 354100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踝关节以远的足部血管或神经产生病变,造成足部供血不足以及感觉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破溃、感染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组织坏死,需要进行截肢治疗[1]。对于部分病情相对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会采取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以往在糖尿病足手术实施过程中常采取硬膜外麻醉,但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在高龄患者中较为常见[2]。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相关研究表明[3-4],该方法较传统硬膜外麻醉具有一定优势,术后镇痛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较小,能够支持糖尿病足手术顺利实施。基于此,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光泽县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手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现报道如下。
对本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0)。研究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9~77岁,平均(65.56±6.69)岁;其中包括足部清创术26例、足部扩创术14例,其他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平均(66.69±7.23)岁;其中包括足部清创术24例、足部扩创术12例,其他4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糖尿病足》相关标准[5];资料完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ASA)分级为Ⅱ~Ⅳ级;符合手术指征,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心、肾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资料不全者;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有手术禁忌证者。
两组患者术前进行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监测,建立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488,规格:500 mL/瓶),10 mL/(kg·h)。麻醉前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30~50 μg、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0027,规格:1 mL∶5 mg)。对照组采取常规硬膜外麻醉,于L3-4间隙穿刺,先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1071,规格:20 mL∶0.4 g)1 mg/kg进行局部麻醉,若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在确认麻醉平面后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 mL∶100 mg)8 mL。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患侧朝上,保持伸直态,健侧呈屈曲态,使用超声仪进行扫描,设置探头频率为6~13 MHz,探头平方,置于腘窝上方,进行扫查,显示坐骨神经横断面,呈现卵圆形高回声结构。追踪坐骨神经至分叉点下方,探查到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从探头外侧进针,在超声引导下于分叉处进行阻滞麻醉,注入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然后让患者取平卧位,探头横向置于股骨前内侧髌骨上方5 cm处,将探头向内侧缓缓移动至股内侧肌后中部缝匠肌进入视野,隐神经位于缝匠肌下方筋膜内。在超声引导支持下实施隐神经阻滞麻醉,注入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间断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545,规格:1 mL∶30 mg),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通过S-W单丝检测法对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6],并比较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总分1~10分,分数愈高说明患者疼痛症状愈严重[7]。另外,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尿潴留。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比较[ (±s),min]
表1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比较[ (±s),min]
组别研究组(n=46)对照组(n=40)t值P值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13.52±3.69 13.21±3.48 0.399 0.691维持时间516.11±79.36 360.36±69.45 9.616<0.001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15.43±6.39 15.25±6.28 0.131 0.896维持时间368.36±49.36 253.33±41.31 11.618<0.001
研究组术后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研究组(n=46)对照组(n=40)t值P值术后6 h 1.45±0.56 2.71±0.69 9.344<0.001术后12 h 2.34±0.71 4.31±0.89 11.410<0.00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下肢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容易出现下肢感染、溃疡,病情严重者会深部组织破坏,甚至需要截肢。老年群体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占据了较大比例,部分患者需要采取足部清创术、足部扩创术等手术治疗[8]。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部分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采取硬膜外麻醉虽然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可能出现交感神经阻滞,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而导致不良反应,会影响手术安全性[9]。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较少,且能够保持较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硬膜外麻醉更优[10-11]。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以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表明研究组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与刘慧杰等[12]报道结果一致,表明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进一步延长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同时研究组术后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况芳祥等[13]报道结果相似,表明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发挥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在超声引导支持下,于腘窝处坐骨神经分叉处用药,阻滞实用性更强,支配区域起效时间更快,再配合隐神经阻滞能够进一步强化麻醉效果,能够满足实际手续需求以及术后镇痛要求[14-15]。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并不会对内脏器官交感神经产生影响,阻滞范围有限,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故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较低[16]。利用超声引导能够保证神经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可降低药物误入血管及损伤神经的概率,并且能够动态监测药物注射状态,让药物能够均匀包围神经。同时下肢外周神经阻滞能够让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耗氧量更低,能够避免心动过缓等不良心血管事件[1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马冬梅等[18]报道结果一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观点,体现出了外周神经阻滞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过程中可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维持时间较长,能够缓解术后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