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云,黄雅玲,林金用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1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其分型也不尽相同。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降低造成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而引发血糖升高[1]。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而诱发的血糖水平升高[2]。如若机体长期处于血糖水平过高的状态,极易诱发其他脏器受损,肾损害即为其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生后,需及时给予肾功能改善治疗,对病情进行及时控制,提高患者生存率,故早期对糖尿病肾损害的检出至关重要[3]。经临床研究发现,当肾功能受损后,机体的血常规指标以及尿常规指标会出现异常波动[4-5]。本文旨在分析能否通过上述指标的检测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 参考价值,特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以及同期本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以本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30~45岁,平年龄(37.92±4.0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30~45岁,平均(37.88±3.99)岁。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6]:①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经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测确诊为该病;③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所有选项者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7]: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者;③其他疾病引发的肾损伤者。具备上述任意1项者不纳入本研究。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时留取清晨中段尿进行尿常规检查。
检查所涉及到的设备包括迪瑞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以及希森美康XN-1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所有监测均保障质控品在可控范围内。
对比两组受检者血常规结果。包括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
对比两组受检者尿常规测定结果。包括的尿白细胞、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潜血、尿比重、酸碱度。
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在观察组患者中,血常规单独检验、尿常规单独检验以及血、尿常规联合检验的阳性率以及诊断效能。尿常规中根据尿蛋白结果定性,尿蛋白>150 mg/24 h为诊断阳性;血常规中根据白细胞计数结果定性,白细胞计数>6.5×109/L为诊断阳性其中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以及诊断特异度。其中诊断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人数;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0%。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测定结果对比[(±s),×109/L]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测定结果对比[(±s),×109/L]
组别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8)t值P值血小板计数183.94±14.32 182.44±14.29 0.756 0.451单核细胞计数0.39±0.13 0.38±0.12 0.576 0.565淋巴细胞计数2.13±0.34 2.09±0.33 0.861 0.390中性粒细胞计数3.71±0.51 3.69±0.52 0.280 0.780白细胞计数6.02±0.73 6.93±0.85 8.252<0.001
观察组尿白细胞、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潜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比重、酸碱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常规测定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尿常规测定结果对比(±s)
组别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8)t值P值尿糖(mg/dl)152.32±10.87 196.82±15.23 62.572<0.001尿酮体(mg/L)3.02±0.33 6.26±0.67 44.736<0.001尿蛋白(mg/d)88.23±9.54 180.54±13.92 56.134<0.001尿潜血(个/HP)0.98±0.04 14.23±1.44 95.584<0.001尿比重1.019±0.003 1.002±0.014 33.330<0.001酸碱度7.09±0.13 4.19±0.11 90.680<0.001尿白细胞(个/HP)3.71±0.29 4.95±0.42 24.928<0.001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对比得出,联合诊断阳性率以及准确度显著高于血常规单独检验、尿常规单独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单独检验、尿常规单独检验以及联合诊断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对比(%)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与环境因素(长期饮酒吸烟导致胰岛功能受损、饮食不洁、肥胖、运动量少)以及遗传因素(年龄、家族遗传、家族患病倾向)有关。该病本身不会直接致死,但如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8-10]。肾损伤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为肾功能不全以及持续性蛋白尿,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加以及系膜区变宽为主要病理表现[11-12]。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13-14],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该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4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越长,该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肾损伤的早期检出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两组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值相近(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6.93±0.85)×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0.73)×109/L(P<0.05)。这说明血常规诊断的应用在该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合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炎症反应是肾损伤疾病出现、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可以通过炎性指标的测定对肾损伤的发生程度进行评定,白细胞计数即为对肾脏受损严重程度评定的有效指标[15]。而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监测中的一项指标,故可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对疾病作出预判。
本研究还表明,观察组尿白细胞、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潜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比重(1.002±0.014)、酸碱度(4.19±0.11)显著低于对照组尿比重(1.019±0.003)、酸碱度(7.09±0.13)(P<0.05)。这与赵晶晶学者[16]在《中国实用医药》中发表的《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一文中“观察组尿比重(1.008±0.035)、酸碱度(4.22±0.48)显著低于对照组尿 比 重(1.020±0.030)、酸 碱 度(6.72±0.51)(P<0.05)”这一观点一致,证实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此结果进行分析,尿常规监测中包括尿糖、尿潜血、尿蛋白、尿酮体、尿液比重等项目。其中,尿潜血以及尿蛋白与肾脏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17]。而在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蛋白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也会存在,如尿酸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此类疾病均会导致尿蛋白发生改变。当尿液中的白细胞水平过高,多伴有尿痛、尿频等尿路刺激症状,提示着有泌尿道感染存在[18]。该感染的发生会导致尿液亚硝酸盐阳性,说明存在泌尿道感染。同时,如尿液的比重以及pH值发生改变,提示肾小管酸化功能以及浓缩功能存在异常。因此,通过尿常规诊断提示上述指标发生阳性后,可有效说明机体存在炎性疾病。故可通过血、尿常规的诊断对机体的炎症情况做出筛查,再给予进一步的诊断进行疾病的判定。本研究还得出,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对比得出,联合诊断阳性率以及准确度显著高于血常规单独检验、尿常规单独检验(P<0.05);血常规单独检验、尿常规单独检验以及联合诊断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更佳。
综上所述,血常规联合尿常规的测定能够有效反应机体内的炎症情况,进一步结合其他相关指征进行综合评定,为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