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朵
摘 要:党的二十大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当前的文化需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先在对数字文化馆内涵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再分析汉中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及成效,希望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的内涵;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服务建设;小程序
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汉中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全省前列,譬如把漢台区创建成了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另外,汉中市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上也成绩突出,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数字文化馆的内涵
数字文化馆是依托数字化技术,通过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以突破时间、空间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制约,实现文化馆服务线上线下联通互动的系统。数字文化馆建设首先是对艺术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建设;其次在资源整合后的基础上,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生产、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数字文化内容。[1]
(一)艺术档案、资料的数字化
艺术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基础,文化服务只有在拥有充分可支配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开展。艺术档案、资料包括该区域内留存的图文、音频、视频等。[2]传统的留存方式虽然原生态,对于一些实物的保护来说,是最真实、最直观的方式,但是有碍于文化的宣传与传播。传统的留存方式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譬如易损坏的书法作品,如果对其进行高精确数据采集,将其留存于网盘内,即便原件以后出现意外了,还可以根据相关数据重新复制。
(二)文化活动数字化
文化活动数字化是提高文化馆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数字化的文化活动在策划、举办、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文化活动。根据数字化的运用也分出了多种文化活动开展方式,譬如对书法、摄影、服装、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展出,可通过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将虚拟的空间或者特效与展出的现场进行融合,以此增加展出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VR进行全景、进入式的线上参展。
文化活动的数字化建设,还包括艺术的相关培训、辅导等。数字化文化馆通过直播进行公开或内部教学,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相关培训。除此之外,制作的直播回放视频都可无限次播放,能让学习者充分地利用好学习机会。
(二)文化资讯数字化
数字文化馆的信息发布主要在线上,而发布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譬如可以通过录一段视频来宣传一个展览,官网上的海报也可以画得更具创造性。那么,群众获取文化资讯的途径就不再仅是通过报纸、文化馆门口的公示、广告等。另外,通过传统途径传播的文化资讯,时效性较差;数字化后的文化资讯发布在官网、官方媒体、小程序、自媒体博主等平台上,缩短了因传播途径造成的时间差,群众可以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到相关文化信息。
二、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资源整合
实现资源整合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第一步,而资源整合离不开市文旅局的全力支持。为推进各县区文化馆及其分馆的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市文旅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全市文化馆及其分馆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并在全市各县区推广使用。根据市文旅局的要求,县区文化馆、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在推广使用该系统,预计到12月中旬可以实现各县区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互联互通的目标。
各级文化单位通过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可以自觉地完成自己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整合、录入以及资源库建设。这种方式既高效、准确、详细又大大减少了整体建设成本。并且在实现各县区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互联互通的目标后,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将与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链接互推和资源、用户同步,届时即可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各类文化资源以及展示本市资源。
另外,汉中市文化馆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合作打造了“羌族文化数据库”,并从知识服务、数据管理、体系分类管理、统计管理和新闻管理五个方面完成“羌文化特色库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增设个性开发服务,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多渠道发布不同形态数字产品,持续完善补充羌族文化资源、丰富文献资源等,以从数据化层面促进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宣传。
(二)人才培养
数字文化馆的长远运营需要一批懂数字化、支持数字化、能让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人才。首先,从观念上要改变传统的对文化馆管理、运行的思路,文化馆的管理层应注重数字化的建设,学习数字化理念,并在文化馆内部培养出能轻松驾驭平台建设、维护等技巧的实操人才。
从2021年,汉中市文化馆就已着手数字文化馆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并在该年的11月至12月,其主办、承办了“三区人才”汉中文化馆系统数字文化建设培训班,来自全市11个县区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干部、市群艺馆部分干部共36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分别讲解了《媒介生态下的信息获取与舆情应对处置》《短视频摄影剪辑要点》《新媒体时代,让群众文化生活融入传播新阵营》《计算机移动设备网络安全技术》共4项专业课程。在2022年的5月,陕西省文化馆、汉中市文化馆联合举办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作培训班。对学员的培训内容包括2022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总体情况、各板块内容和标准的建设指南解读、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及喜马拉雅两个平台的功能板块技术操作。
经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汉中市文化馆已初步建立了涉及管理、运行等的人才团队,为数字文化馆长远发展建设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三)服务建设
除了对文化资源的留存、保护,数字文化馆另一重要任务就是为活动、群众、机构等提供数字化服务。在前期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数字文化馆便可以进行文化资源展示,其通过打造类别不同的各项服务板块,使之在针对不同用户、对象的不同需求时,能够提供专门的高质量服务。
1.微博、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及时更新相关文化资讯,其发布的视频累计播放量12万。微信公众号“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在“服务”栏建设了“走近我们”“信息视窗”“文化服务”等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又分数个专项点。譬如,在“文化服务”中专设了“汉中市公共文化云”“网上展厅”“培训安排”“咨询台”“网上报名”共5个小项目。点入“汉中市公共文化云”即可跳到“陕西公共文化云”,在將来与“国家文化云”建立数据共享后,用户通过一个平台的任意终端就可以看直播、定场馆、学才艺、约活动、赶大集、看资讯、写评论,享受到既丰富又便利的数字文化服务。
2.网站
汉中市文化馆的网站不仅整合了大量文化资源,还对相关文化资讯及时发布,做到了对文化资源的“即有即补”。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之间通过建立接口,使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相辅相成,譬如点击微信“信息视窗”栏的“非遗名录”,即可跳转到相应网页页面,这不仅增加了网页的入口和拓展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文化资源。另外,网站还专项建设了“羌文化数据库”,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
3.直播
直播是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文化馆通过直播将汉中市优秀的文化资源直观、真实地展示给受众,也通过直播打破了场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其影响力。
2022年6月10日,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汉中市文化馆承办的“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汉中市‘汉风古韵音乐类非遗项目展演”,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直播,得到了全网27万人的在线观看,并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热力排行榜》(2022年1月-9月)发布的根据内容访问量、搜索量、点赞量、互动量等因素进行的综合排名中,“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汉中市‘汉风古韵音乐类非遗项目展演”位居总榜单第六名,且全省仅汉中上榜。
通过对展演的直播,汉中市向全国展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而巨大的影响力也赋能了数字文化馆建设。数字文化馆通过这次展演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汉调桄桄、镇巴民歌、情景渔鼓说唱等本土传统音乐类非遗节目是以后线上重点推出的节目。此次直播展演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案例,可为以后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提供参考。
(四)外部推动
市文化馆要完成艰巨的数字化建设任务离不开来自多个方面的支持。譬如在上文的资源整合上,文旅局通过购买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让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在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同时,市财政局安排下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6665万,用于全市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开展,以及支持全市广播电视播出、广电网络无线覆盖系统运维。项目最终建设出覆盖市、县区、镇、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效地推动了文化馆的数字建设。
1.数字文旅产业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
汉中市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文旅产业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开发、展示,不仅丰富了文化资源,还提高了一些文化项目的知名度。文化馆还可以参与到数字文旅产业的建设过程,在相关合作中,学习数字文旅产业的建设经验。
2019年底,文旅局与马蜂窝旅游网签订了关于汉中数字文旅产业建设的合作协议。合作从用户角度出发,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游客个性化需求,对汉中各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包装。合作共产出16篇优秀定制攻略(其中1篇当日阅读量2.7万),提交16支主题鲜明且极具汉中特色的专属vlog视频,以及海量汉中文旅资源高清美图。其中,“国潮年·汉中见”活动进行了全网报道,同时配合媒体资源如今日头条、微博、抖音、马蜂窝以及自媒体等多家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全网曝光高达3030万次的良好效果。这次合作,为汉中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文旅局看到了数字化的美好前程,坚定了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决心。
2.小程序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1年智慧旅游建设运营典型案例中,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的“游汉中”一码游服务平台入选。汉中官方旅游小程序“游汉中”对汉中优质文旅资源做了全面的收纳和展示,内容包含全市文物、非遗、旅游等图文、视频资料30余类。
“游汉中”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也为数字文化馆的资源收纳提供了参考。另外,从用户对信息的检索来看,数字文化馆只是一码游服务平台众多信息中的一部分,数字文化馆可通过一码游服务平台与其他文化部门合作,拓宽自己的资源范围、服务范围,以此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三、结 语
数字文化馆内涵丰富,而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该地区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汉中市文化馆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再对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应用,以此打造自身品牌,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在建设过程上,汉中市文化馆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学习、摸索、总结数字化建设经验,再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建设。
(汉中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李亚男.浅谈国家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意义与路径[J].大众文艺,2020(1):9-10.
[2] 刘平.公共数字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与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20(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