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星星
我国村庄规划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时期,自党中央2006年提出新农村规划概念之后,中央部门及各个省市均出台了关于村庄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大量村庄组织了村庄规划工作,并且获得了一定成效。现有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研究成果已经为实际村庄规划工作提供了大量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例如,菅泓博等人从非正规流转现象分析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及方式[1];张欣梅分析了现行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案[2];肖雯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方式,总结了现阶段村庄规划研究进展[3];宋玢等人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域村庄规划模式[4];杨骏以安徽省绩溪县尚村为例,总结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方式[5];屈雯等人以陕西蒲城敬母寺村村庄为例,分析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村庄规划模式[6]。本文则对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更为特色化、实用化的角度为村庄规划及建设提供指导。
实用性村庄规划中的“实”指的是基于村庄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满足村庄实际规划及发展需求;“用”指的是通过可以实施的具体操作来实现村庄规划目标,获得理想村庄规划成果。
相比较传统村庄规划而言,实用性村庄规划具有注重国土空间规划协调统筹、维护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平衡、统筹村庄自然资源及基本农田开发利用等应用优势,更加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体系下,村庄的各项规划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不但能够突出综合性和系统性,还能够为空间治理、生态空间发展、村民生活工作等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讲,想要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相关部门在村庄开发建设方面,需要重点考虑村庄生产模式及村民生活方式,合理确定建设容量;在空间形态规划方面,需要注重对空间格局及功能的优化。
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相关部门需要通过村庄规划确保农业空间布局合理化,避免乡村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空间向城市单向流动。可以大力推进农田建设,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设备,采取规模经营模式及现代化发展模式,使得村庄各类农地在空间上保持集中连片状态,实现规模化生产及管理。近年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已经实现了高度融合及现代化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乡村产业形态,例如,农产品加工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度假康养产业等,新产业的发展及扩展需要足够空间,相关部门在进行村庄规划时需要结合新产业发展情况,设置相应建设用地指标。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村民居住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相关部门需要通过村庄规划确保乡村生态环境宜居化,继续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较为偏远的村庄;尽管在“三农”政策深入落实的情况下,我国城乡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但是乡村地区居住环境、交通运输情况等依然与城市具有较大差距,部分村庄甚至不能全面保障供电、供水及时程度。工业废水、废液、废渣排放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会降低村民居住环境质量,这些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切实提高乡村宜居水平。
部分乡村地区存在能够展现乡村民俗文化的建筑及区域,相关部门需要通过村庄规划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特色化,实现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充分传承及保护。我国国土广阔,各个地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性,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地方时代特征、文化特色、地方特点进行村庄规划及乡村民俗文化保护,从而解决乡村民俗文化保护及发展问题。为了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基于村庄建设整体角度展开村庄规划,既需要满足村庄发展需求,又需要实现对原本村庄风貌的有效保护,重点考虑乡村自然景观、村庄建筑特色、传统文化风俗,真正将乡村民俗文化这一特色化资源转换为乡村发展资源。
层次化规划架构在村庄规划中具有规划清晰明确、明确规划重点、规划工作由浅至深、能够把握村庄特征、便于相关部门综合村庄定位及特色灵活确定及调整规划内容等应用优势,属于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
具体来讲,在层次化规划架构下,相关部门需要将村庄规划划分为核心层面和支撑层面两个层次,并且将两个层次划分如图1所示的16个模块。其中,三线管控模块规划内容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三区划分模块规划内容为确定各个区域管控范围及边界,村庄分类模块规划内容为确定村庄发展类型,用地布局模块规划内容为确定土地功能及发展方向,生态修复模块规划内容为修复村庄湿地、森林、水系等生态空间,土地治理模块规划内容为修复村庄土地和土壤、整治农田用地,人口规模模块规划内容为预测未来人口规模,职能定位模块规划内容为明确村庄定位和职能,产业引导模块规划内容为确定主导产业及产业引导策略,支撑系统模块规划内容为建设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道路,农房建设模块规划内容为确定新建农房样式及农房改造措施,防灾减灾模块规划内容为防治自然灾害和消防灾害,绿化景观模块规划内容为构建公共空间、河道水库,村容村貌模块规划内容为整治村庄街巷空间、清理村庄环境,近期建设与规划宣传模块规划内容为构建及宣传村庄规划近期建设项目表。
图1 实用性村庄规划架构图
解决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只有各个主体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村庄规划工作中,才能够确保各项村庄规划措施制定的科学程度及实践的合理程度,可见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属于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
具体来讲,想要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需要从村庄规划问题和需求角度出发,了解和解决不同参与主体在村庄规划中的利益诉求和发展诉求。虽然村庄是最小的行政单位,但是村庄规划工作却需要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环保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只有确保各个部门协调及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才能够获得理想村庄规划成果,实现对村庄规划问题的有效解决,完成对村庄建设的统一指导。相关部门需要通过编制村庄规划,充分调查和了解多元主体的相关诉求;通过社会分工和行政职能,可以将村庄规划主体划分为地方政府、开发商、村委会、村民4种类型,从而形成参与主体协商和协作的科学村庄规划机制。
英国学者盖德斯提出了“SAD”三段式规划思路及方式,即调研(Survey)、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三段式规划,如图2所示。基于“SAD”三段式规划方式,相关部门需要首先展开调研工作,通过现状及信息总结村庄规划发展优势和核心问题,总结现状问题;其次通过现状及信息分析确定村庄规划目标和方向,制定实施计划;最后基于现状问题、实施计划提出设计方法,做到明管控、定布局。
图2 “SAD”三段式规划流程图
各个村庄的类型和定位不同,自然需要应用不同的规划方式,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可见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属于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
具体来讲,针对集聚发展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村庄人口增长情况确定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实现对乡村旅游业、立体农业等新兴产业的有效建设,并且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来强化示范效果和集聚效应。针对存续提升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有效缩减用地总量,将缩减得到的用地指标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在公共设施方面,需要积极升级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在道路交通系统方面,需要合理规划停车场及道路布局,确保道路通畅程度以及各项交通设施服务水平。针对城乡转换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限制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将缩减得到的用地指标应用到城镇建设及发展中。针对改造提升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村庄未来人口增长情况将闲散用地整治为建设用地,并且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针对特色保护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统筹好村庄规划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特色资源推动村庄发展,通过村庄发展保障特色资源保护。针对整体搬迁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对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还林或复垦。针对衰减撤并类型村庄,相关部门需要因地制宜对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或还林,严格限制各种扩展活动。
在传统村庄规划模式中,往往是现状测绘应用一套系统、相关部门管理应用一套系统、规划成果应用一套系统,导致各个相关部门无法实现有效联动、无法实现对于信息和成果的准确衔接及共享。建立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属于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例如,图3所示的“规划一张图”系统,能够实现对村庄规划资源的共享、对村庄规划成果的动态联动,各个相关部门均能够通过系统查询村庄规划信息及成果。
图3 “规划一张图”系统模型图
具体来讲,“规划一张图”系统可以整合现状国土数据、三线数据、三区数据、用地布局、正射影像数据等村庄规划信息及成果,并且通过GIS平台显示在一张虚拟电子图上,真正做到了基于实际数据及现有成果展开村庄规划。在“规划一张图”系统中,相关部门能够获得规划编制设计、规划项目审批信息服务,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有依据的村庄规划。通过GIS平台,“规划一张图”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村庄规划信息及成果在管理部门、设计部门、编制部门之间的顺利流通及无缝衔接,便于相关部门展开信息沟通及信息应用,同时能够不断完善村庄规划、更新数据动态。
采取空间精细化治理方式属于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通过空间精细化能够实现对空间资源的准确规划及精细控制,可以提高国土资源应用率,修复已经受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开展村庄规划的必然选择。
具体来讲,相关部门需要积极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在确定生态保护红线之后,需要及时调整与红线不符合的图斑,首先需要根据图斑类型明确现阶段保护任务和要求,随后根据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脆弱区、生态功能敏感区、生态功能重要区,最后根据各个区域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重点图斑,并且制定具体的修复措施,从而形成以保护森林资源、治理水资源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空间修复体系。例如,在保护森林资源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禁止将林地转换为农田等其他用地的行为,并且要求农田发展不能对林地造成挤压和冲击。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展开土地整治和农田保护作业,首先需要结合村庄产业发展方向及需求,对农业、渔业、牧业、林业等基本产业发展空间进行统筹安排;其次根据现有图斑分析土地问题;最终制定能够进行土地整治、农田保护、土壤修复、零碎农田应用等工作的各项方案。例如,在零碎农田应用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农田连片化发展,实现对现有零碎农田的合理应用及整理,积极推动农田复垦建设,如果短期内不能确定复垦,则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但是不能扩大现有面积,避免农田进一步向碎片化方向发展。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1)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村庄规划的要求主要包括农业空间布局合理化、乡村生态环境宜居化、乡风文明建设特色化,相关部门在后续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尽量满足此部分要求。
(2)相关部门可以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应用构建层次化规划架构、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建立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采取空间精细化治理方式等策略,有利于实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高质量高效率村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