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三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

2023-01-25 08:14彭醇陵吴德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工作者

彭醇陵 吴德操 汤 斌

(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4)

一、背景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根据课程的特色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获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

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到,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申请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到,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信号处理》是研究数字信号分析、处理、系统设计的一门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通信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为祖国输送了一大批高、精、尖的专业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世界各国也都在争先抢占数字化领域新高地,因此,培养高素质、高素养、有责任、有道德、敢创新的电子信息人才是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使命,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使命。

现在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存在明显的分化式教学,即专业教师只注重大学生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培养,视思政教育为思政工作者的主要责任,使得专业技术传授和思政教育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专业教师偶尔穿插的思政教育也是生硬地硬性植入,没有形成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严重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必要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育人新模式,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

课程思政并不是要改变所授课程的固有属性,而是通过充分挖掘、筛选、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显性、隐性的思想政治元素,让所授课程兼具知识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并将其转化为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载体,同向促进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协同育人是指协调多个不同的个体或者资源,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促使各元素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多方资源的集中优势,同心协力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机制是实现这一理念的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校内各方资源,包括行政人员、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课堂知识体系与创新教学方法,达到知识理念和思政教育同向而行。这就要求各方资源一来要提高重视程度,突出主体责任,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形成整体联动;二来要充分融合多方资源,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探究课程内容的优化;三来要开辟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抓好教学课堂主战场。

三、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现状

(一)协同育人意识薄弱,没有自上而下的完整协同育人体系

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固化造成了育人过程中协作育人意识薄弱。在传统分化式育人体系下,专业教师仅负责专业知识传授;思政教师仅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导师与学生联系紧密,但是与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的联系度较差。这样分散式的育人体系是与“三全育人”的思想是相悖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充分运用学校、学院资源做好顶层设计,改善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间的联系,增加联动优势,形成协同育人体系,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石。

(二)教育资源共享虚化,没有联合打造深度互融的教学内容

目前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工作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教育协作虚于表面,没有形成协同育人资源全方位共享。存在如下情况:第一,专业课教师在知识技能灌输上没有深度分析和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知识,而思政教师授课的核心往往聚集于理论的掌握,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缺乏沟通交流,各自掌握的教育资源松散。第二,专业课和思政课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学安排相对独立,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导致同一个问题难以形成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分析,或者同一概念重复讲授等现象。运用资源共享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三)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协调多维资源的创新协同育人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新时代的学生由于生活在网络多元化时代,对于信息的接收和过滤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低头、低效。对于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因此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运用三方资源,做好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开展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于完善课程思政,实现一流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四、“三方联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路径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数字信号处理》为课程思政研究对象,探索了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班导师等)、行政人员(学校、学院教学相关领导、干部等)“三方联动”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联合三方人员协同互助,构建自上而下的协同育人体系、优化重构内容共享下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育人理念下的混合互动式教学方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进而实现高校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课程思政“三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思路

(一)构建“专”“思”“行”三方联动协同育人体系

为了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由上而下共同发力,提高协同育人整体意识,全方面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专业科所在院系要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思政工作者的联系,教务、学工、课程等职能部门统筹协调责任老师间的联系,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为“三方联动”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保障体系。

第二,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思政教师要了解联动专业的基本情况,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体要加强思政学习,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提高思政教育能力。

第三,要探索建立科学客观的有效考评体系,从学生获得感出发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强化政策的导向性和系统性,促进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数字信号处理》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年级上半学期的专业课,大三年级上半学期对应近代史纲要以及形势与政策等思政教育,因此,在进行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中,可以由双方系主任、大三年级辅导员作为第一级联动,统筹协调由教授班级班导师、课程负责人和责任人、思政教师间的责任分工和意识提升,并进一步形成课程教研小组。此外,学院督导团间互助定制课程考评体系,完善整个协同育人体系。其协同育人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育人体系构建

(二)三方资源协同打造优质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需要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充分共享各自资源,协同优化教育内容。

第一,课程负责人组建由专家教授牵头的教研小组,定期开展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组内深度讨论,实现资源深度共享。

第二,在教学内容制定中,专业老师可以先根据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挖掘可进行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做好思政教育预案,然后思政工作者结合专业教师的预案给予合适的理论建议。

第三,在教学设计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要各尽其责、各施所能,联合打磨课程内容,将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创新思维、道德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设计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是高新产业技术,它的发展对社会稳定、祖国繁荣、企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课程内容需要充分融入专业需求、社会需求、职业需求等相关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国家人才。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专业教师需要紧跟科技步伐更新相关技术理念,并挖掘出响应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创新思维、道德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师结合社会需求、班导师结合企业需求协助专业教师联合打磨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构建形成如图3 所示。

图3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形成

(三)协同梳理师生、生生多元混合式互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呈现,新时代的高等学校教育应该紧跟信息化步伐,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第一,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课前预习内容、设置问卷调查,追踪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状况,进而基于学生的思想所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

第二,借助在线视频、微课、短视频等开展专业老师—思政工作者协同教学,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思政工作者为辅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情境模拟、角色互换等模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程趣味性和互动感。

第三,开展课后探讨、开放网上视频、建设分组式习题演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形成师生、生生混合式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字信号处理》的教授对象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大三学生,他们具有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缺少一定的实践能力,由于信息化的充斥,对课程呈现要求度高,也缺少一定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手段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启发式、促进式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分步走的形式。在课前,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协作设置课前预习内容和问卷调查表,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及时了解学生水平;课中,利用多媒体和双师资源,采取情境模拟和角色互换等方法,提高学习融入感;课后,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后讨论和分组演练,巩固知识。

图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现

结语

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对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在各个环节的协作互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专业课程在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和学校行政人员的三方联动,推进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有效协同,形成联动体系,进而实现高效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工作者
专题征稿启事
——信号处理
关爱工作者之歌
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一种激光/无线电复合引信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解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