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图书馆开展公民健康信息素养创新服务研究*

2023-01-25 20:36
甘肃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众医学新冠

郭 爽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21)

1 概述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拥有健康的国民意味着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1]由此可见,健康在国民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人民自身的幸福以及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拥有健康国民的前提在于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可是,公民健康素养偏低却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于2019年5月14日发布的《健康素养报告和出版物》(Health Literacy Reports And Publications)指出,健康素养是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做出明智医疗健康决策的关键之所在[2]。然而《美国成人读写能力评估》(The National Assess ment of Adult Literacy)结果显示,仅12%的美国人具备熟练的健康素养技能,超过1/3的美国成人在完成常规性健康任务时存在困难,即使是有读写能力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仍十分有限[3]。我国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也不乐观,2019年,我国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9.17%,虽比2018年提升了2.11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偏低水平,且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更低[4]。

针对国民健康素养普遍低下的问题,多国政府均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了改进全民健康素养的国家规划。例如,美国HHS在2020年8月发布了最新的健康国民十年计划——“健康国民2030”(Healthy People 2030)[5];我国于2019年7月15日印发了指导未来十余年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6],并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提出我国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7]。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虚假信息的危害性

除国家层面对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政策性支持外,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和无国界传播,也让公众对“全球健康”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人们意识到无人能够在疫情肆虐下独善其身,由此也加剧了公众对于提升健康素养的迫切需求。

新冠疫情于2020年1月3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传染病应急机制中最高等级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同年3月12日,WHO进一步宣布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8]。依据Worldmeters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1月26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亿人,死亡病例超过216.7万人[9]。虽然现在部分国家已开发出疫苗以应对新冠疫情,但最新研究显示,新出现的3种新冠变异病毒的传染性更强,且已扩散至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10]。对此,世卫专家称变异新冠病毒将成为2021年的新挑战,未来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表示,新冠肺炎或将成为全球或局部地区长期流行的传染性疾病[11]。

3 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差异

1999年,“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的定义首次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of Medicine)书目中被使用,后被广泛采用和改编。当前,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以及我国《健康中国行动》文件对“健康素养”的定义基本一致,即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2]。具体来讲,健康素养大致涵盖3个方面内容:一是能阅读理解包括健康术语、药物说明书、医疗建议、医疗教育手册、药品标签,医疗保险申请表、知情同意书等健康信息的能力;二是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如知道血压的正常范围,每日应吃的果蔬种类,所服药物的剂量和服用频率等;三是在不同健康情景下的沟通、互动、协商能力,如能否清晰地向医生描述健康状况、阐述病情等[13]。因此,健康素养可视为是个体健康知识储备和健康技能相融合的产物。

“健康信息素养”(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被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MLA)定义为“识别健康信息需求;确认可能的信息源并利用其检索相关信息;评估信息的质量及其对特定场景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和使用信息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所需一系列能力”[14]。基于以上定义,“健康信息素养”更偏重于运用“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技能有针对性地检索、评估和利用包括用于保持健康的信息、用于预防和管理疾病的信息以及辅助进行健康保健决策等健康信息的能力[15]。

因此,公民健康信息素养作为衡量公众健康素养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其提升还有赖于信息素养培养,即通过提高公民的健康信息处理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公民健康素养的终极目标。

4 图书馆开展公民健康信息素养服务的有效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跨部门协作。尤其是身处后疫情时代,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以及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公民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对国家健康发展导向和当下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做出积极回应,以有效应对“信息疫情”以及健康信息传播危机。

4.1 立足信息素养教育,有效应对“信息疫情”

“信息疫情”(Infodemic,Information+Epidemic组合而成的合成词)最早由卫生和危机传播专家David J.Rothkopf在SARS爆发期间提出。世卫组织全球传染病防范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再次提及,指出“信息疫情”即“过多的信息(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反而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导,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16]。由此可见,凡是过量的信息,无论真假,都可能引发“信息疫情”,导致信息传播危机。

此次新冠疫情作为最高等级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难以预测性、影响范围广、国际关注度高等特点。为公众提供值得信赖的健康信息源,以及提供信息素养培训,帮助其了解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到权威信息,以及具备甄别健康信息真伪和质量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图书馆为响应国家信息化战略需要,就相继通过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搭建信息素养平台、举办各类信息素养活动等方式,帮助用户提升检索、识别、评估、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了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保障公民信息获取公平、信息素养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针对此次疫情,国际图联(IFLA)也于2021年2月9日在之前发布的“如何识别虚假新闻”信息图的基础上推出了“新冠肺炎”特别版(How to Spot Fake News-COVID-19 Edition)[17]。此外,图书馆还致力于向公众推介例如DISCERN、HONCode、JAMA、LIDA等多种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工具[18],帮助公众对健康信息的相关性、易读性、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可信度、实用性等进行考量。因此,在新冠病毒大流行背景下,图书馆还需继续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帮助用户结合自身场景,准确洞察自身健康信息需求,从良莠不齐的网络健康信息源中筛选出权威、可靠信息以支撑和指导自身的健康决策和行为。

4.2 关注健康衍生问题,培养健康信息伦理观

图书馆除采取多项举措帮助公众分辨健康信息真伪,提高信息利用率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由健康议题引发的其他衍生问题,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信息及隐私泄露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对患者疾病污名化、歧视以及网络暴力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各地政府普遍利用大数据对疫情整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研判,以有效应对和控制疫情扩散,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出于疫情防控、保护公众知情权、维护他人健康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也需向公众公布确诊患者在发病期间的流调信息和活动轨迹,以帮助其他人评估自身的健康风险。

因此,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图书馆在开展健康信息教育的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公民守法以及隐私保护意识。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以及《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涉及个人信息公布程度、方式以及侵权责任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中,帮助公民明确自身在疫情防控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利用法治思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遇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向网信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反映,提供线索和控告,要求侵权者承担侵权责任,在侵权人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起诉等合法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第二,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公众自觉遵守健康信息伦理,力求让自身言行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教导公众在扮演健康信息提供者和传递者的角色时,既做到不转发信源不明、自己存疑以及未经过事实查证的信息,也拒绝成为散布他人信息和隐私的帮凶以及网络施暴者;另一方面,帮助公众有意识地纠正自己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偏见以及对患者的污名化和歧视,教导公众对病患施以同情心,给予其应有的善意、包容、帮助和社会支持。

4.3 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拓展健康信息服务路径

后疫情时代,通过谋求广泛合作,参与健康中国行动,持续提升公民健康信息素养,为实现人人健康而不懈努力,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基本共识。但医学图书馆和非医学图书馆还应在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服务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依托专业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4.3.1 医学图书馆

医学图书馆作为提供医学健康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保存有丰富、全面、高质量医学信息资源以及拥有众多具备医学及图书情报学基础的专业人才这两方面的优势[19],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1)打造健康信息一站式服务平台。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馆长Patricia Flatley Brennan博士认为公众做出明智健康决策的前提在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故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正是通过创建Medline Plus网站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值得信赖且高质量的纸质、数字健康信息以帮助其提升健康素养技能[20]。我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科教数字图书馆在收集、遴选、整理与呼吸道传染病毒相关的中外文文献的基础上,打造了“新冠肺炎应急文献信息专栏”专题数据库,为医护及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支撑和信息保障[21]。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也开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为公众提供与病毒相关的防护攻略、政策指南、中医研究、疫情追踪等信息,帮助用户迅速掌握新冠病毒专业知识[22]。针对我国医疗健康卫生机构发布的权威健康信息往往散见于各自官网和公众号,难以被检索利用的现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医学图书馆能充分履行自身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职能,通过建立健康信息网站、资源库,将优质的健康信息资源加以整合、评估、筛选,并按照相关类别予以有序组织、分类导航,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医学图书馆不能局限于汇集各种专业信息数据库为医学专业人士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专业、权威的服务,更应面向公众,为其获取兼具科学性、普及性、指导性和时效性的更为全面的健康信息提供可靠路径。

(2)成为健康信息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医学图书馆馆员可通过撰写健康科普推文,录制短视频、MOOC课程,制作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并利用播客、新媒体平台,将具有很强专业性和复杂性的医学术语和健康知识转化为能被普通公众轻松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加以传播,帮助其形成科学的健康理念。

(3)依托健康信息馆员深化服务内容。部分有条件的医学图书馆可在充分做好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个人及小组访谈等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公民健康素养测评,深入了解目标群体当下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和获取需求,对受众群体加以细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如通过设置健康信息馆员,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素养培训和参考咨询服务,或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社区等培训专业的健康信息服务人员,或帮助地方政府机构开展公众健康信息舆情监测、分析、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23]。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就长期围绕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种问题进行信息整合和学术研究,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提供政策论证和政策咨询服务[2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图书馆则联合各附属医院图书馆,作为全国健康信息素养培育创新项目联盟单位之一,承担医学与卫生事业、公共卫生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25]。

4.3.2 非医学图书馆

非医学图书馆,则需要摆脱“单打独斗”的惯性模式,积极与周边医学院校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三甲医院、科研院所,心理咨询机构、社区等建立广泛合作,从中借力,以弥补自身专业性、权威性不足以及健康信息馆员缺失等短板,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特定群众基础这一优势,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积极应对开展健康信息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公共图书馆可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目标群体首先锁定为老年群体。这类群体人口基数大,且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而言,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记忆力、理解力不足以及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等问题,而且他们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极其有限,基本就是微信这一虚假健康信息传播的重灾区,因此亟须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通过和周边三甲医院、社区等开展合作,以健康知识普及作为切入点,专门为其开展新冠病毒防疫知识、急救知识宣讲以及慢性病(糖尿病、类风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和老年疾病(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白内障等)防治、用药指南、日常保健等相关的健康讲座,既能有效满足该群体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更重要的是,还能为该群体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切实缓解老年群体因缺乏社交和子女陪伴而引起的孤独、沮丧、无助、抑郁等消极情绪。

高校图书馆除将健康知识普及融入信息素养课程外,还可与定期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相融合。一方面,邀请公共卫生专家和医学专家学者等列出与新冠肺炎或其他一些常见疾病、心理健康相关的科普或权威著作,再由图书馆员从中选出符合学生群体教育水平和阅读习惯的书籍或章节,借助“听书打卡”、有奖竞答、在线读书俱乐部、密室逃脱等活动和小游戏,帮助更多的青年人掌握全面的健康知识,帮助其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树立起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念,养成受用一生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运用心理学知识、阅读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校师生应对新冠疫情、工作、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问题,维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5 结语

总之,图书馆界应携手共进,扮演好健康信息提供者、传递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发挥自身的公益性、专业性和特色性优势,积极投身到健康中国建设行动中,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同时,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寻求广泛交流合作,拓展健康教育功能,延伸社会服务职能,创新健康信息服务路径,帮助公众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全面提升公民健康素养,争取早日实现“显著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以及“基本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26],以实际行动抵御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的严峻挑战。

猜你喜欢
公众医学新冠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新冠疫苗怎么打?
公众号3月热榜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医学的进步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聚焦新冠肺炎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