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枭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随着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2019 年,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2002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2]。在服务就业这条道路上,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学生能否就业,更应是就业质量的高低,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更加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能否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因此,人职匹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人职匹配率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还不足30%[3]。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将自己的能力、价值观、职业兴趣等切实发挥到实处、用到实处。因此,如何实现人职匹配、如何让学生认知自己的胜任力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
人才的竞争就是企业实力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家及社会需要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德鲁克曾经指出:当今社会中存在多种资源,如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源、经济资源、个人资源等,虽然传统的资源至今仍未消失,但是已经处于次要的地位了[4]。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是人才,工作的重心是如何将人才合理地优化配置到恰当的岗位上,实现人职匹配,发挥人的价值和作用[5]。
胜任力模型于1973年面世,麦克利兰教授提出了胜任力素质的冰山模型[6]。众所周知,在冰山模型中,露在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这些外显的特质是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是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培养获得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管理中,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外显特质。但是,隐藏在水下的才是最大部分的冰山,这部分不容易被观察到,但却对于工作、学习、人际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叫做内隐特质,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价值观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很难作出改变的。因此,在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在外显特质一致的情况下,由于内隐特质的差别导致不同的员工在相同的工作上表现出来的绩效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即使内隐特质类似,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外显特质,如学历要求、专业要求、能力要求等,也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人职匹配的关键,只有建立合理恰当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才能有效地进行人员筛选,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达到人职匹配的效果,使“人适其职,职得其人”。
依据我国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我国将信息化和工业化作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主线,为实现我国的强国目标,人才必定成为主要动力和发展基础[7]。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可知,人才是指那些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具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并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个体[8]。这与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立足于本土,放眼全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工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将我国从工业大国打造为工业强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指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国家的技术应用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服务能力[7]。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国家、社会以及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不断地实践。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的进程中,有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那就是班线长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尽快地融入企业,学有所用,加之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向辅导,帮助其在岗位上发挥作用,让其所学的知识、技能得以应用。班线长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既是一线生产最直接的参与者,又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者。他们既要肩负生产任务,又必须对一线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安全高效地组织生产;他们既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更是企业得以顺利运行的中坚力量[9]。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9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9 519 人,安全生产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点,安全生产防控刻不容缓[10]。班线长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既要对企业战略、经营发展态势加以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又要将生产任务落到实处,组织、沟通、协调最基层的员工完成生产任务、安全操作、合理利用机器设备和使用材料[11]。从班线长的工作内容和特征可以看出,班线长在企业中虽然管理范围较小,但是其发挥的作用却是最核心的,是不容小觑的。
自2019年开始,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惠州TCL签订了现代学徒制TCL班线长的校企合作协议,力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出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型管理人才——班长和线长。班线长是企业生产单元中两个岗位名称的集合体。班长和线长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自己的岗位职责出发,发挥其岗位的作用,保证生产线的有序运行。
班是企业中最小的管理单元,作为班长需要进行每天的日常管理和人员安排与调度,严格监督生产安全、产品质量、设备使用情况等,因此,作为生产车间的班长应该履行以下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能够最及时、有效、快速地对下属的违规操作进行纠正。
(2)能够有效地关注生产动态,了解生产进度及工作完成情况,积极组织完成本班的生产任务。
(3)对于生产安全进行实施监督,保障安全生产。
(4)及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把控,严把质量关。
(5)对本班内的卫生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打造车间良好的卫生环境。
(6)对设备、机器、物料的使用情况严格地监督和正确地登记、检查。
(7)带领本班成员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同时收集工艺、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实现生产的高效化。
(8)对人员进行合理调度安排,做好每日的生产计划和人员布置,做好本班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相关培训。
(9)关注本班成员的工作状况、心理状况,做好本班的绩效考核工作。
线长,相较于班长,管理范围要稍广一些,在流水线作业中,要按照流水线的流程顺序,组织安排生产。因此,线长就是每一条生产线上的主要负责人,对于生产线上的“人”和“事”都是责无旁贷。线长的主要职责如下:
(1)安排生产线上员工的作业任务,关注生产进度,督促一线工人完成生产任务。
(2)制定产品的品质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3)为保证生产质量,做好生产线上产品质量的复检工作。
(4)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提前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主料、辅料、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5)保证生产线上的5S管理,安排人员做好清洁工作,保障安全生产。
(6)检查相应的生产标识、安全标识等标识的配置。
(7)合理调配生产线的人员,必要时要补充员工,以保证在人员出现变动时不影响生产线的运行。
(8)对生产线上的员工进行工作指导,确保员工的工作技巧和方法的正确性,避免多余的动作和浪费的产生。
(9)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保障一线员工能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技能水平。
(10)完成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考核。
(11)增强一线生产员工的凝聚力,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向组长汇报。
实现 “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目标,制造业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都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发展国家制造业的中坚力量[9]。为此,我们现在紧需的是培养一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的班线长培养应该顺应企业这一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人才。胜任力应该是知识、经验、行为特征、个性特征等的综合体现[12]。结合班线长的岗位职责,班线长的岗位胜任力应该集中体现在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技能及协调沟通能力等三个方面,应根据班长和线长的具体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班长的岗位胜任力结构应该实现以个人的职业素养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为核心的三方联动结构模式,切实打造出新时代的生产班长,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成为有潜力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13]。
首先,就个人的职业素养而言,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要能够把以敬业精神作为代表的职业素养纳入到岗位胜任力的范畴[1]。除此之外,作为新时代的生产班长,需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能够对自己负责,能够全面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扬长避短[13]。生产班长每天面对的是一线的生产工人。生产工人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作为生产班长,要能够在与工人相处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工作适应能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产。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管理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知道这些22—24岁的青年人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他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实习/毕业学生,需要对工作岗位有更多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进程中,要辅助其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之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个人特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
其次,就班长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而言,属于胜任力构成要素中的知识、经验层面的内容,需要通过职业院校和校企合作方的共同作用。生产班长与其他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最大的区别在于,生产班长既是技能型人才,又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从事基层生产单元的管理工作。因此,生产班长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一方面涉及到生产环节,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部分技能需要校企合作单位辅助培养,具体包括生产计划的实施能力、生产过程的指挥能力、生产安全的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基层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可以通过校方的专业课程学习获得,使其能够熟识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具备基层管理的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具体包括:生产人员的安排调度能力、日常管理能力、员工激励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等内容。
再次,就班长的协调沟通能力而言,虽然班长的管理范围并不大,但是承担一线生产员工的管理并非易事,需要班长有较强的协调和调度能力。班长要在本班树立正确群体意识和规章意识,结合生产计划建立目标导向机制,鼓励本班成员群策群力、团结合作。在冲突面前,能够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处事原则处理班内冲突;能够以身作则为一线员工树立榜样;能够关心一线员工的工作状况、心理状况,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处理;能够将上级交代的任务正确地传达于基层;也能够将基层的问题和创新点及时反馈至线长。
相对于班长而言,线长与班长的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由于工作内容不尽相同,线长在胜任力结构的三个层面——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技能及协调沟通能力上与班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即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职业道德是任何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的,小到一线员工,大到企业的高层,都应该将职业道德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线长,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政治觉悟外,还应该具备大局意识。生产线关乎企业的命脉,产品质量不过关,不仅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消费者、对企业、对社会的不负责。因此,作为线长需要从大局角度考虑,理解企业文化,懂得企业发展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2)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线长的专业技术技能更多地集中于流水线作业上,懂得生产工艺和流程,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流水线上的调度。线长处于班长的职位之上,处于组长的职位之下,对于整条流水线上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备料情况、前一天的生产进度情况等内容要清楚明了,才能有效地实现安排生产目标、人事调配的目的。因此,作为线长,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需要足够的经验作为支撑,需要在企业有足够的工作经历,才能够做到。一般而言,刚入职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路线是基层员工—班长—线长—组长。刚入职的高职学生都会先从基层做起,掌握生产的技术方法后,才能成为生产单元的管理者——班长,再通过进一步的管理实践,熟练掌握和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后,才能成为线长。除此之外,线长的专业技术技能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控制上,要能够制定合理的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秉公复检。最后,作为线长,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另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安全生产的监管,要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环境中的隐患,并作及时处理,保障生产安全有序地进行。因此,对于线长而言,其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岗位胜任力特征多集中体现在生产运作、工艺流程方面的知识及管理经验的积累之上。
(3)协调沟通能力方面。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而言,协调沟通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唯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化解矛盾和冲突,才能有效地安排生产和运营,提高企业的绩效。因此,作为线长要通过合理的沟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要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员工的热情,要能够将企业文化贯彻于生产线上的每一员工,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有效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保证一线员工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保障企业战略的顺利下达和贯彻执行。
人才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为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配置,必须在掌握了岗位的胜任力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职匹配理论,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恰当的岗位之上,实现人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本研究将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班线长培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解析了班线长岗位胜任力的结构,提出将岗位胜任力作为人才筛选和任用的基础,切实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提升人才的利用率,从而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高职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