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目前,在我们的国际传播中,“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被动局面依然存在,“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尚未完全实现;话语体系、叙事方式等与大国地位、国际水准、现实需求相比,仍存在严重的滞后和不适;“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这一对外传播重要媒质尚未真正掌握。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外语水平的问题。
国际传播不同于国内传播,我们基本上需要借力于外语,最好是借用受传国语言,传播必要的信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过一句很能点题的话: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入脑;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会入心。外语在国际传播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对此,至少有3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其一,在国际传播力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中,应把国家的外语能力建设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其二,若要提升国家的外语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国家的外语教育能力,外语教育能力强,国家外语能力则大,国际传播则健,文明互鉴则盛;其三,国际传播中能否有效使用外语,事关国际传播的主体间性思维和世界同构思维,更事关能否高效促进受传国对我国客观现实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友好态度的形成。可以说,没有外语的桥接,中国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国际舆论的引导力就难以产生真正的能动效应,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则难乎其难,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等终将难以真正走出国门。
为强化中国的外语教育能力建设,我们至少亟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外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下特别需要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以顶层设计、综合施治、协调推进新时代外语教育中国化为总体指导思想,明确外语教育的研究内涵,找准外语教育的研究范畴,合理布局外语语种,加强外语教育研究各维度的相对独立和有机统一,吸纳国外外语教育合理元素,结合中国国情、教情和学情,创新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创生的外语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中国外语教育研究的特色性、主体性与原创性。
第二,提升中国外语教育能力,实现外语教育强国,转变外语教师单纯为教外语而教外语的思想观念,使之树立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充实并丰富他们的外语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他们的外语综合能力和教育水平,为培养能提升国际传播力的外语人才奉献力量,并为世界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