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接受监督,最高检向各民主党派中央每一位提出意见建议的民主人士分别致函,见人见事、逐一回复意见建议采纳和落实进展情况。这样越来越深入具体、针对性更强的回复得到了民主党派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赞赏
司法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工作、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一直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8年以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统筹指导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邀请代表近800人次视察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检察为民办实事等工作,直观感受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的努力实践。
针对视察活动,最高检领导对每批活动方案都要作出具体批示,要求检察机关按全国人大的要求组织好视察活动,向各位代表汇报好检察工作,确保安全,视察有收获。视察活动围绕检察中心工作,通过视频汇报和旁听办案等形式,让代表亲历司法活动,直观、生动地展现检察机关的履职过程,集中反映检察工作理念。代表对视察活动和检察工作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019年9月,来自辽宁、重庆、贵州3个代表团的23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贵州,进行了为期4天的“深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视察活动。
2020年8月,来自江苏、山东、湖南、广西、云南、吉林等六省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吉林,在最高检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万春的陪同下,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主题对吉林省检察工作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最高检向全国人大专题汇报了以上两次视察主题,得到了全国人大的高度评价和详尽建议。
最高检还邀请代表深度参与重大影响性案件庭审旁听或听证、司法救助现场会,交叉巡回检察等业务工作。
2020年9月末,最高检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对省内监狱交叉巡回检察工作进行督导。督导过程中,检察机关还邀请了监狱部门的代表参加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巡回检察工作中,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把整改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定期评估整改情况,做好巡回检察后半篇文章。”徐远冰代表建议。“将巡回检察督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从最高检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基层检察工作有序推进。”马晖玲代表建议。两位代表的建议均得到了最高检的采纳。
结合法治进校园活动,2018年至2022年,张军检察长连续五年作为法治副校长五次为北京二中师生上法治课。最高检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人大代表出席,代表们对检察机关“没完没了”地抓“一号检察建议”表示高度认同。
此外,最高检还创新形式,召开重大工作电视电话时邀请代表在当地检察院同步参加。在2020年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上,除主会场邀请了13名代表委员参会外,检察机关首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会场邀请309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当地参会,监督检察工作;2021年7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电视电话会、2022年1月全国检察长会议和2022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加强政治建设暨深化检察改革与理论研究工作推进会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邀请994人次代表委员在各省分会场参加会议。
声音
石慧芬(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最高检为代表们搭建的沟通、交流平台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参加最高检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检察工作,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这些经历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希望最高检的代表联络工作能更进一步,给代表们提供更多相互联络、学习、交流的机会。
别必亮(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各级检察机关已将接受民主监督内化成自觉行动,真正做到了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时代在进步,民主监督形式也应与时俱进。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丰富民主监督形式,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开辟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协商的快捷通道,让民主监督更深入、更接地气。
在活动之外,检察机关也注意做好和代表的日常联系工作,认真落实省级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市级院检察长直接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制度,组织集中走访活动;通过赠阅《检察日报》《人民监督》等形式向代表通报检察工作重大问题和工作部署,点对点发送检察热点信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各类新媒体资源,搭建与代表委员之间“零距离”交流平台,使用好“检察号代表委员直通车”微信服务号,定期向代表委员推送检察信息,在线上互动交流等。
2020年,最高检研发“检察印迹”二维码系统,使其成为代表履职、参与检察活动的“智能助手”,两会期间通过微信、短信形式向代表推送该系统,3年来页面总访问量达45816人次。
“检察工作还有哪些不足,请开诚布公提出批评和意见!”2022年新年伊始,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一行一如既往登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面对面接受民主监督,借助民主监督智慧提升检察工作质效。在这一次的走访中,张军介绍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检察工作的新进展,请各民主党派为检察工作不断深化支招。各民主党派中央在充分肯定检察工作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就深化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这样的登门走访,已经持续四年。四年的走访中,最高检领导主要介绍检察履职重点、工作难点,对上一年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的意见建议吸纳落实情况登门“交卷”;对倾心交谈中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记下,诚恳采纳,能当场反馈的均予现场回应。走访结束后,最高检召开党组会研究讨论落实举措……正如各民主党派人士感受到的,登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已成为最高检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2022年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民进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2022年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民盟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2022年1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九三学社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2022年1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台盟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2022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民建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2022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民革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2022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农工党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最高检对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梳理、吸纳落实,归总落实情况后,向每个民主党派中央致函介绍落实情况。之后,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接受监督,最高检向各民主党派中央每一位提出意见建议的民主人士分别致函,见人见事、逐一回复意见建议采纳和落实进展情况。这样越来越深入具体、针对性更强的回复得到了民主党派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赞赏。
2022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访致公党中央,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意见。
“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对科技企业既要依法规制,又要理解爱护。检察机关认真研究科技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稳慎办理科技领域新类型案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支持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同时,对涉案科技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负责人,坚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2021年走访致公党中央时,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提出了“更新司法理念,对科技企业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理解爱护,特别要加强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等建议。最高检在给他的建议回复函中,对他提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介绍落实举措、进展情况,既有生动的案例,也有翔实的数据。
“专程听取我们的意见建议,并逐条分析,认真研究,尽力落实!我们对最高检严谨求实、真诚为民、扎实尽力的工作作风表示敬佩!”2021年12月,万钢在收到最高检给他的建议回复函后,专门回信肯定。
“事实证明,最高检听取意见建议,不是‘听听’而已,而是认真抓落实,件件有回复,事事见实效!”2022年的走访中,见到登门“交卷”的最高检领导时,万钢再次对最高检认真吸纳落实民主党派意见建议的真诚点赞。
走访和征求意见过程中,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等表示,要把关心支持检察工作作为党派履职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党派联系各个阶层、参政议政的优势,支持检察机关在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检务公开”的实施和不断深化,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满意度以及对检察机关执法的公信度不断上升。“检察开放日”已经成为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成为推行阳光检务、深化检务公开的有效载体,成为展示检察工作的平台和社会各界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
最高检从2018年至2021年共举办16次检察开放日,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我将无我奋斗,不负人民重托”“携手关爱 共护明天”“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等主题活动,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检察工作。
2019年,最高检提高了举办开放日的频次,仅一年就举办7次开放日活动。其中,8月17日举办的第31次检察开放日活动是自2010年建立检察开放日制度以来最高检第一次完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230余名社会公众通过网上预约申请参观的方式走进最高检,被称为第一次“彻底的开放日”。在这次开放日上,张军检察长表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内涵更丰富、水平更高的需求。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更多人关注“昆山龙哥反杀案”“福建赵宇见义勇为案”“河北涞源反杀案”,主动替那些弱势群体鼓与呼。大家通过更加深入地了解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会更加自觉地融入、身体力行地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期望通过检察机关、检察工作这个窗口,展现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的深刻变化。
最高检逐步探索“一个主题,四级联动”的开放日形式。2020年10月下旬,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与工商联加强沟通联系,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日活动,为最高检的同题开放日“预热”。10月30日,最高检邀请2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律师、法学院学生走入最高检,参加检察机关、工商联“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活动期间,共有包括263位全国人大代表、112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内的52361名企业家走进31个省级检察院、328个市级检察院、2947个县级检察院。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共收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4800余条,为检察机关依法护航民营经济提供了具体路径遵循。
这是最高检一场特别的检察开放日活动,规模最大——邀请人数超过200人,规格最高——最高检张军检察长与全国工商联高云龙主席同时参加,首次全程合作举办开放日活动、首次将央视直播间搬入最高检、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此次四级检察院共同开展的开放日活动,全国工商联也在第一时间发函,并协助邀请企业家5万余人。
开放日这张最高检的名片,更加广泛地让人民群众走近检察机关,了解检察机关,监督检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