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军
校史资源是高校开展大学生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拓宽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方法。从形式上来看,校史资源是大学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一所高校发展历史脉络的记录和体现,是一所高校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内容上包括:校风校纪、办学宗旨理念、校园文化、大学精神、规章制度、学校定位、发展成果等。校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反映,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资源。充分认识校史资源在高校三全育人的作用,找准三全育人和校史资源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对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每一所高校的形成都是特定历史、特定环境共同发展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共同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高校独特的历史环境。在表现方式上,校史资源借助于校规校纪、校徽校服、校园广播和歌曲等载体,展现校园独特的魅力,并且在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校史资源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和积淀,形成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无形力量,成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文化力量。基于校史资源的作用和功能,要进一步促进校史资源和思想政治之间形成合力,借助于校史资源的文化力量,日常性的向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锻炼学生成长和成才,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和源泉。
对于三全育人的目标来说,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高校的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辛酸历程,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与繁荣,校史资源既是对学校发展历史的客观记录,更是中国教育史的见证和缩影。国家强则教育强,国家独立则人民独立,国家动荡则教育衰亡,校史资源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在挖掘和整理校史资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感受国家艰苦创业、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对高校教育事业产生的三全育人功能的过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校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将校史馆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第二课堂,将校史资源与爱国主义相互结合起来,根植培育和健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通过感受先辈对高校建设历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提高大学生献身于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对于高校校史资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要不断地进行挖掘和凝练,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相互联系起来。
校史资源不仅仅体现了高校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师生在追求知识真理和践行民族复兴道路上所彰显的良好风貌和精神品质,也体现了广大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道路上所彰显出的求真务实、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如:张垣文化已经成为河北北方学院开展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成为展现河北文化自信的一张靓丽名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高校要充分发挥好校史资源对学生情感激励的功能,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在薪火相传中筑牢精神之神,发挥好学校建校历程中榜样人物的示范引导功能,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参与校史资源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进行学思悟,从校史资源中不断地汲取奋斗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对于高校在校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校史资源的流失问题。很多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加强校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导致大量的物质层面上的校史资源面临流失的问题,难以形成对校史发展历程的真实性记录。二是校史资源与三全育人理论课程缺乏相互整合的问题。部分高校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致使校史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在三全育人建设中发挥有效的功能。三是高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将校史馆与三全育人资源开发两者之间联系起来,致使校史工作相互独立,对校史资源三全育人功能认识不清,致使高校在校史资源开发中缺乏行动力,校史资源文化育人功能受到影响。
校史资源是学校从创立之初形成的文化和精神上的认同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在高校尤其对于部分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在科研实验的双重负重下,学校自身缺乏对校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师生自身也缺乏对校史资源的主动了解意识,致使校史资源对于师生的影响力不够。校史资源缺乏规范和整合的前提下,极大地阻碍了广大师生去主动了解和研究校史资源,削弱了校史资源对于三全育人建设的影响力。
校史资源在高校的传播历程存在阶段性的特征。校史资源的学习主要集中于新生入学的前后,高校组织新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进行校史教育。但是从实际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校没有对校史资源后期的传播和发展进行有效的衔接,缺乏从制度上对校史知识的硬性考核。在缺乏持久性对校史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学生对校史资源的记忆和学习也变得片段化,致使校史资源思政育人的实效性被大打折扣。
基于校史资源与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之间的联系,为了更好的促进校史资源与三全育人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高校积极将校史资源融入到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中来。立足于新时代“三全育人”的观念和特征,学生成长特征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成立校史资源整合机构和三全育人开发机构,在双方的共同协作努力中,更好地将校史资源转化为推动三全育人建设道路上的育人资源,将校史资源有机的融入到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师资资源优势,运用校史资源讲好和传播好高校发展动人诗篇,确保高校校史资源能够有效的与三全育人建设两者之间联系和融合起来,增强校史文化资源的时效性和感染力,确保高校三全育人建设能够真正活起来。
三全育人建设是深入增强三全育人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抓手,基于校史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三全育人资源,要进一步对相关校史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好高校的师资和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加强对校史资源和三全育人建设的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通过专题研讨和协同合作的方式,广泛的搜集校史资源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而能够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素材和新活力。特别是对于富有红色资源地区的高校要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集中强化对红色校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深挖高校在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文化历程,将校训、校风等文化元素融入到三全育人建设中来,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在加强校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抓好并利用好广大新媒体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三全育人的教学样态。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围绕校史资源的内容,创新三全育人教学样态,可以广泛的借助于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国传统佳节、校庆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到校史文化的宣传中来,借助于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定期邀请高校教师、优秀毕业生来校为学生讲授校史知识,拓宽校史文化的宣传方式和方法,积极借鉴于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引导校园思政的氛围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校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力,确保学生对校史文化资源能够拥有深入彻底的认识,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觉悟感。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全面强化三全育人建设的今天,高校三全育人环境也面临着全新的态势。为不断增强高校三全育人实效性,各大高校需要进一步深挖校史文化资源,将校史文化资源全面融入到三全育人课程中来,全面凸显校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