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3-01-24 21:29鲁敏
公关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因素职业

文/鲁敏

引言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各高校已开设一系列就业创业课程,然而部分大学生仍未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需要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并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帕森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开创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先河[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等,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影响他们的求职就业甚至未来的职业生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本文试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教育因素。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在职业生涯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个人因素包括健康、性别、年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教育等。

对于许多高职大学生而言,在他们高中或者中职学习阶段,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有过多的规划。尤其是填报志愿时,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分数上,最大化的利用分数去选择高校,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在毕业时会因为专业技能不足而出现就业迷茫、毫无头绪等现象[3]。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填报志愿,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

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不清晰也会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自我认知包括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自我定位不清晰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和“随大流”的心理,比如大三阶段就会出现大批高职学生去准备“专升本”考试,这其中不乏有些学生就是随大流,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否有升学的必要性。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不同,所适合的职业也有所不同,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为就业做好准备。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比如讲起职业价值观,绝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高工资高收入是他们的价值观,如果只是一味的只考虑收入,一旦就业与预期收入不符合,就会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这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弊大于利。以及缺乏求职技巧[4]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首先,地区的经济、文化、价值观和科学技术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择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经济增长周期性的波动,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着深刻的影响[5]。此外,社会需求也会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互联网、大数据、IT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应聘者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根据智联招聘《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数据显示,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择占比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排在其后的是房地产/建筑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金融业。另外,社会上的不可控因素也会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规划。2021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23.9%、18.4%[6]。再就是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些社会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影响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偏重理论的教导,轻视实践性的操作。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偏薄弱。实践性的课程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与之相反,理论课的讲授很难引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现阶段,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指导课程,但是课程的实施效果和课程反馈一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应该是一门全校学生都需学习的必修课,但是由于专业众多,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很大,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职业规划系列课程定位于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好处是受众广,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发展他们相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针对专业不同的学院,可能还需要辅以更为精细的就业指导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更为精确的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除此之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7]。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步晚,所以相应的专业人才较少,许多高校现阶段无法配备齐全的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且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以及实践经验的欠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专业指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4.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目标,家庭的整体收入,家长的职业态度以及家长的学历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以读书升学为核心目标的家庭培养的孩子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更多的会倾向于不断的升学读书,然后再去就业。以工作赚钱为主要家庭教育目标的家庭,培养的孩子会倾向于提早踏入社会去工作赚钱。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里指出,家庭收入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也有影响。家庭收入“中上”与“高”等级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找工作的占比低于其他收入群体,而“慢就业”的比例则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关系[8]。家庭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届生就业的选择边界,中高收入家庭的应届生拥有更多试错成本与教育资源,因此他们更倾向尝试新型雇佣关系和继续学习。而在中低收入家庭中,未打算找工作的毕业生则多放慢节奏,在窗口期不断摸索、观望[8]。

父母的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于不同职业的了解范围,以及是否能够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和支撑[9]。绝大多数学历水平受限的家长由于对职业规划了解的缺失,就业思维上的固化,更倾向于教导自己的孩子去找稳定且有保障的工作。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会受到父母择业观念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同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规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尝试从学生个人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提出不同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个人方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在踏入学校之前可能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抱有迷茫的心态,但是进入学校后,要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所学的专业,认清所学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大方向,从而在学校读书期间提升自己相关的技能。

做好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借助专业的测评工具和测试平台,咨询专业教师等途径,做全面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了解。在了解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上,评估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机会,然后进行综合匹配,选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找到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努力的去弥足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

积极参与实践和实习。大学生不仅要切实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还需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实践活动[10]。各高校都会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这些社团活动,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开阔自己的视野。另外,大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各大企业进行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接触真实的岗位和工作,总结自己的优缺点,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为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2.社会方面

我国职业规划理论的研究起步晚,专业人才储备不够。国家可以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财政及政策支撑[11],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学校和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且动态的过程。目前除了大学生在读书阶段会受到相应的集中教育外,到了工作岗位上受到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较少,大部分就是靠自己的摸索进行职业规划的调整。鉴于此,国家和社会可以多开设一些终身免费的教育学习平台和教育资源,让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也可以继续接受专业的指导。比如国家教育部门可以牵头,组织各个高校,共建资源共享库和学习平台,满足社会和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3.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所以各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此特点,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和实践课程。比如在学校开设虚拟公司模拟运营实践课程,将企业搬到课堂,通过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掌握企业文化知识,体验组织间的分工、协同与发展,培养大学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所需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经营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是每个学校宝贵的资源,可以将校友资源与职业生涯规划资源进行整合,已毕业的校友可以当领航人给同学讲解行业企业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就业、创业文化的理解[12]。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各高职院校可以以二级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依托,建立与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帮助学生真实感受职场需求,进而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团体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团队。比如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备量。鼓励教师参与全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其他竞赛,以赛促学。多途径吸纳补充教师,可聘请知名学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做兼职教师,为在校学生开展职业发展专题系列讲座和报告,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离不开家庭教育。受学历水平的限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会干预子女的择业活动,鼓励子女从事风险小、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这些职业价值观念可能会与子女的职业价值观产生冲突。所以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尽量减少干预活动,尊重子女的求职意愿,正确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也是逐年增加。在求职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遇到挫折。家是温暖的港湾,父母要从精神上给予子女支持和理解,及时疏导子女的负面情绪,多用正面积极的词汇鼓励子女,鼓励子女积极制定职业规划,增强就业自信心。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孩子自主探索职业价值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的职业价值观。

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基础,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四个方面浅析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四方面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学生个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作用,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因素职业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解石三大因素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