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玉婷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呈现载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永恒印记,值得我们永远珍惜。新时代保护好、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远意义。
“红色文化”概念出现在2003年,但对于红色文化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在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概念做出阐述: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精神特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见证,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的总和。“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党中央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论述对于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再强调传承红色基因;一再强调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用心之良苦,寄托之深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可以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让中华文化勃发新的生机,让世界人民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精神的伟大,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
党中央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这一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的体现。传承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之所以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标识,是因为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奋斗进取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实践创新精神、家国天下情怀等得以升华,表现在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红色精神中,绽放出中国特有的精神风采,是独具一格的,具有明显中国精神特征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革命精神,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和历史贡献,深刻映证着党执政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给予不良思想以反击,可增强党和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还可提升群众的认同感。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近代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拯民而进行艰苦奋斗的沧桑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的升华,它不仅能够增强国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国家认同感。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始,在世界资本主义的侵略剥削之下迎来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拼搏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红色文化在这火热年代里练就而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基础,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继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能够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大动员力的精神之源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黏合剂。
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有效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更好的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从下面几个维度进行探索。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长期以来主要以政府官方媒体和各级各类学校为主“独唱”式的参与,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体加入其中协同发挥作用,建立起“合唱”式的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形成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规模效应。
首先,继续激发政府主体功能。政府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责任主体,应将保护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全国各级政府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在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时提高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其次,注重发挥媒体传播功能。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沿袭以往的宣传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毫无疑问是卓有成效的。但社会科技发展进步的今天,更要注重新旧媒体的融合联动,既要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新兴媒体不可取代的辅助作用,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融入时代元素,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最后,加强激发企业主体功能。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聚焦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作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探索开拓新模式,做强红色文旅产业,从而激发出我国文化市场的活力。[1]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主要通过实体状态呈现,包括革命遗址、革命遗物、革命文献等;精神层面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凝练的精神财富,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不仅仅是建设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更应力求不断丰富其思想内涵,这为新时代继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内生动力。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要深刻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内涵、历史逻辑、发展脉络,要拓展其研究领域、变革研究范式、努力构建研究体系,深入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支撑,让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话语权具备思想的穿透力。[2]
孙中山曾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致胜之本,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都得靠人才。同样,在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必须要有人才队伍的支撑。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必须要以人才作为后盾, 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需求导向、价值匹配等多重挑战,对于人才队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专家人才,要重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专家,要求需具备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分析能力、深厚党史素养,同时善于运用媒体宣传和文化传播,又长期在思政教育一线工作。[3]培养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行家里手,打造领军人物,充实专家人才队伍,有效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