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技工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1-24 17:21邓湘湘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技工人文育人

张 洁, 邓湘湘

(1.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技工学生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大军,良好的人文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新时代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2021年《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文化传授、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一、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的根本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政治现象又是文化现象,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人的内在品质,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构成。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现在其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形成先进的价值观及规范[2],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政治价值上具有高度的契合。将人文素养培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及重要手段,在促进技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技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承担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运用、实践、继承、创新的职责与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并逐步渗透到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对于技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格修养完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点的实践育人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思想政治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将人生磨难、国家兴亡、社会治乱、生民休戚的现实关注升华为对于德行、伦理、信仰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具有纵览古今的历史眼光和胸怀天下的精神气度,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点的人文思想体系。将思想素质、政治信仰、道德规范、文化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呈现在具体生活和活动的场景当中,也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过程。

二、人文素养融入技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时代要求

《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校生规模保持在360 万人以上,累计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200 万人以上,面向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培训2000 万人次以上[3]。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 亿人。这一群体将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推动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真正实现产业强起来、乡村富起来、生态美起来。乡村振兴不仅对新时代技能人才的技能、知识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思想素质、政治信仰、文化素养、职业价值取向等有了更高要求。因此,人文素养融入技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举措。

(二)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理念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修订(2021)教材中看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代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一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在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上使新时代青年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高度认同,帮助技工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形成一脉相承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三)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人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技师技工的精神就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技校学子的心灵,让工匠精神薪火传承。

三、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对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

大多数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对人文知识只作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过于高大上,同时技工学生文化底蕴较差,无法理解,于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了历史课或者语文课。

(二)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比较薄弱

课程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核心。目前在该课程建设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课程资源不够丰富。由于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问题,开发本土、本行业文化的MOCO、微课等校本课程较少,提供人文资源的平台不足。二是课程标准凸显人文素养不够。未深入发掘蕴含在思想政治教材中丰厚的人文历史,导致课程目标、实施方案凸显不了人文素养培育。三是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思想政治课仍沿袭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依赖PPT 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培养。

(三)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服务保障不够

各技工院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对于其管理服务不到位。据了解,部分技工院校已将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离出来独立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但从资金投入、顶层规划不够,与其他类型高校比较有较大差距。部分院校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采取小班(40 人左右)教学模式,但一学期给教师安排课时量近300 节,让教师疲于上课,不能保证质量。有的院校为了解决实训场地不够、外聘教师兼课问题,将思想政治课见缝插针安排等等,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时间较碎片化,不利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精品课堂建设、理论研究以及校外培训等。

(四)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不健全

实践育人是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现实中,各技工院校都开展了社团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助困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但一方面缺乏长效、系统的人文实践育人机制和协同体系,宣传部与系部各自开展实践活动,资源配置共享率不够高,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文化育人渠道比较窄,大部分在校园内开展,学生集体参加红色文化的研学活动很缺乏。同时因为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覆盖面不广。

四、技工学生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转变观念,勇于教学革新[5]。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理念,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时尚的人文话语体系,让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人文知识融入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当中,将抽象化、概念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加强人文学习,拓宽学术视野。教师的学术视野决定学生的眼界。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阅读文学经典著作,组织人文沙龙、文学论坛,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学习、企业文化参观等,加强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教改、课外实践和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深度以及厚度。

(二)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纵览全局,从课程结构、课程开发、课程纲要等加强多维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

调整思想政治课程结构。技师学院的专业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在对思想政治课程框架进行总体设计时,要根据当前形势,结合行业文化、地域文化,在开足开好国家规定思想政治课程的同时增设“四史”教育、校本课程或者主题性实践课程,充分体现时代性、行业性、专业性。2021年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选编了《四史》作为选修课的必修,校内万人参与了线上学习。同时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约万人参与了合作学习,校内校外点击率达10 万人次。

开发特色思想政治校本课程。这不仅有利于满足不同技工院校学生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比如:开发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金句选编》校本课程,朗朗上口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深受学生喜爱。由此可知,找准学生的爱好与兴趣,选编切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料,创新多样性课程方式以及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是实现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建设标准化思想政治课程纲要。纲要是思想政治教学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在编制不同思想政治课程纲要时,编写人员对各课程目标、内容、形式的描述要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既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又要保持各课程的独立性,形成更全面、立体、系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当前国际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趋势,紧密围绕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有色矿山智能开采、矿物加工、冶金技术、稀土战略材料、环境工程等特色专业群,将习近平的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思想等融汇于在三门必修课程纲要中,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融入各类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学现代化。网络教学资源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动态性及交互性的优势,精品课堂、MOCO 慕课以及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是当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短板,要加大对数字化设备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开发,建设VR 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网络人文思想政治教学、管理、服务数字化、现代化。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线上资源,应用智慧教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课堂等方式全面开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以文育人的思政教育实践机制

要充分发挥人文资源在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作用,让大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为书本上的理论和观念找到现实的写照,真正从思想上起到“解惑”的作用,在现实中实现“解题”的目的。一是构建实践育人一体化。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党团系一体化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建设党团系工作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工作机制,精心做好党团系一体化文化育人实践体系的顶层设计,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讲红色故事微宣讲、微视频,学生讲思想政治课以及“爱家乡”等系列文化育人的实践活动,打造文化育人的典型案例,发挥实践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实施有效的实践育人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实践育人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在文明治校数字化、校园文化个性化、社会实践常态化等方面狠下工夫,突出特色、亮点和实效,开展了与杨开慧纪念馆、株洲市博物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系列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大学教授开展讲座、研讨,探索文化育人的实践道路。三是整合人文资源。整合盘活校园文化服务阵地及活动资源,打通各类资源的调配使用机制,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形成倍增效应。

(四)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旗帜鲜明地建设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其建设要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之中,要从队伍建设、政策经费、平台搭建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加快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被湖南省遴选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学校借助此平台,加强校校交流,全面提升技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

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激励机制。技工学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内涵的培养力度,不仅要鼓励和支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选派国内(外)访学者,建立跨学段、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开展定期研学基地考察调研,而且要给予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关怀,解决职称评审比例单设、适量发放思想政治课教师岗位津贴等实际问题,真正将有关政策落地落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让教师有“位”更有“为”。

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服务体制。从学科、专业、课程、实践等构建企业、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理念协同、管理协同、制度协同、监督协同的文化育人机制,增强人文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

(五)构建技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6],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原创理论,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构建和创新新时代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人文性、科学性、时代性、导向性的原则。第一,构建分类分级CSDN 评价模型。按照生源所在地、民族特性、所学专业分类分级构建评价模型。根据指标属性、指标权重设置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标准。第二,建立文化育人评估新标准。新时代思想教育评价体系要涵盖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要将文史知识测试作为人文素养评价的重要指标,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学校与企业评价纳入职业道德修养评价中,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第三,强化文化育人评估结果运用。首先要确保评价结果数据的真实、准确;其次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要求限时整改;最后要将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入团入党、毕业升学的重要考察依据。

大多数技工学生来自农村与山区,对改变家乡面貌有着更大的期望。乡村振兴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以及更多出彩的机会。只有坚持将技工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才能打造一支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成长、成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猜你喜欢
技工人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从技工到英雄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技工与专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