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沭阳县工信系统公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效能的发挥,是当前每个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必然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参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单位往往不能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价值,继而导致在此板块的投入处于相对少的状态,由此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机制良好运作环境的架构。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对此板块的问题进行归结,继而生成应对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复杂的形势下,要能够保证内部控制机制处于良性运作的状态,可以保证财务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继而不会给国有资产流失创造条件,各项经济活动也会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无论是单位的具体经济活动,还是单位业务事项,或者是人员行为,都可以很好地涵盖进去,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监督的状态,内审监督机构的效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由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才能够进入到持续性的状态。
在依法治国基本战略贯彻过程中,在反腐倡廉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在此期间要正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属性,理解到自己掌握的公共资源是全体公民所共有的,在进行这些资源配置的时候,是不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这是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依靠健全的内部控制,权力集中的重点环节可以更好地被监督和管理,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管控机制会更加健全,业务管理也进入到更加细化的状态,在清晰了解对应风险点和关键点的基础上,内外部监督和管理可以更好地联动,由此使得腐败发生的条件被斩断,单位内部各项关系处理也会更加顺遂,自然可以使得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的效能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如果可以切实地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自然可以更好地将国家政策落实下去,秉持现代化治理的理念,妥善地处理好单位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单位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由此使得在此过程中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可以不断提升。如果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在此版块都能够达到对应水准,自然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国家治理格局。也就是说,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要素得以优化,政府管理效能也会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治理中的效能。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对象,以其内部控制情况为焦点问题,展开系列调研工作,获取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与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进行交互,获取相关的资料,继而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局面有着更加理性的认知。详细来讲述,其问题集中体现在:
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需要在一个相对理想的认知环境下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都可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内部控制的价值,科学研判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自然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进去。但是从当前实际调研的结果来看:其一,领导管理层次,不少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处于浅层次的状态,比如有人会认为这就是风险控制的一种手段,因此会将关注点放在绩效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上,而不是将其看作一个整套的运行管理机制。在价值判定有偏差之后,他们往往不会在内部控制方面进行投入,内部控制工作处于相对粗放化的状态,内部控制机制存在很多的漏洞,这些都是其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的集中体现。财务部门的人员需要切实地在此过程中发挥效能,因此内部控制往往会集中在财务部门的业务上,很少与其他部门的日常业务关联起来;其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方面,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内部控制与自身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内部控制机制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需要他们配合或者支持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对应的配合或者支持,继而使得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处于大打折扣的状态,这样财务管理监督的效益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建设的价值也处于不理想的状态。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只有走上制度化的道路,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步入到理想的发展格局,才可以引导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入到更加有序合规的状态,在此方面国家也颁布了对应的规范,其目的就是确保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开展中的效能。但是实际调研的结果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不能很好地将内部控制与整个业务流程关联起来,多数就是将原本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变形,将其转化为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站在统筹的角度去进行架构;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环节,往往会将财务管理作为焦点,设定对应的经济指标,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依据,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也是“有残缺的”;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制度设定的时候,会依靠个人经验去进行研判,依照之前的模式来进行架构,继而使得内部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处于比较差的状态,不能实现全体部门的覆盖,也不能实现整个流程的贯穿,这些都可能使得内部控制的效能难以很好地发挥。
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管理与业务协同起来,产生共振效应,才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机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效能。在监督环节,也存在对应的问题:其一,很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环节,存在思虑不全面的问题,有的单位在设置之初就忽视了内部审计板块,为后续各项监督工作开展埋下隐患。比如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难以保证,多数都是以兼任的方式来任命的。其二,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队伍素质的角度来看,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管理效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职业素养和精神处于匮乏的状态,这样就难以依照对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去发挥自身效能。其三,内部审计工作的被动倾向严重,难以很好地实现内生动力机制的构建,主动性和自发性匮乏,往往不能很好地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挥监督的效能。
内部控制体系在不断架构的时候,往往牵涉到大量的信息,与不同的部门之间还有关联,此时要想保证对应业务中内部控制处于理想的状态,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切实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实现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整合,这样才能够使得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内部控制的互联网意识淡薄,信息化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效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深度和广度不够。具体来讲述,在此环节的问题有:财务信息公开的程度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很多信息都不能很好地反馈,这样就存在很多管理监督的漏洞,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这也给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应用环境不佳,信息化沟通体系不健全,从表面上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对应的硬软件设施,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并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关联起来,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交互机制难以架构,自然会使得内部控制机制效能的发挥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内控对内难以发挥控制和管理的效能,不是朝夕之间形成的,这与新形势之间,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要以理性的视角去研判,继而可以确保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地改善,由此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得以架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在内部控制认知矫正方面,要能够保证可以较好地进行投入。为此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其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而言,要能够主动地学习现代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科学研判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着正确理论认知之后,积极主动地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对应的责任机制,确保进入到内部控制体系改革的历程中去,保证在此版块的投入能够不断增加。对于在此环节中的一些错误认知,要能够迅速地进行校正,依靠宣传和教育手段,确保广大领导能够正确理解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在各种会议上进行讲述,由此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要能够积极围绕着领导,思考业务与内部控制关联的价值,继而保证在各项改革工作开展的时候[1],该配合的时候配合,该支持的支持,继而成为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中的重要行为主体。
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上层制度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并且保证各个环节可以切实地将对应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下去,这样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能[2]。从这个维度来看,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其一,正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当前经济活动、业务开展流程进行归结,找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风险点,继而思考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是否存在短板,在此基础上去进行针对性的修正,由此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是科学合理的,并且可以针对当前业务开展中的问题去进行改善,继而发挥其在风险防范中的效能;其二,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点的分析,思考组织架构层次、岗位设定层次存在的不足,确保在岗位设定、组织架构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机制,在此环节可以尝试以关键岗位轮岗制度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人力资源调配,可以保证整体统筹素质得以提升[3],自然可以使得内部控制工作进入到提质增效的状态;其三,树立责任意识,妥善处理好岗位责任与义务之间的关系,确保可以集中岗位力量,科学地进行授权,继而使得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能够更好地运作。
针对监督机制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效能未能很好发挥的问题,要能够切实地进行优化。此时需要关注的有:其一,监督范围设定的时候,要能够保证可以贯穿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不要出现遗漏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监督的全面性;其二,高度关注常态化监督机制的构建,确保监督工作可以很好地与日常工作关联起来,这样内审部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效能;其三,内部审计在切实发挥自身效能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合作关系,强化统筹,确保在监督方面形成合力,由此保证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能够与日常业务更好地整合[4]。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依靠这两者之间的整合,使得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价值能够不断提升。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是:其一,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很多内部控制业务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这样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信息都会在系统中留下记录[5],使得凭证进入到客观性的状态,不能有人为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其二,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引入,确保他们可以更好地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发挥效能;其三,结合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之间的整合经验,切实地进行对应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构建,保证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架构的过程中,可以严格依照对应基准来进行,继而确保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与内部控制工作关联起来[6]。当然,这对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完全依照这样的模板去进行改革,继而保证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朝着更加针对性的方向进展。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价值,将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妥善地处理好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方式、内部控制机制之间的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更加健康,继而使得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在日常业务开展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