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8修正)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推进国防教育持续开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也要从学生端获取有效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两者相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力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军事知识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军训,到革命战役纪念馆、博物馆等进行参观,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直观感知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浓厚家国意识,辅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时,在这些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建立集体荣辱观,产生强烈荣誉感,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推动学生学思结合,有效实践、积极进步,让学生通过言语、实践、行动表现自己赤诚的爱国之情[1]。在国防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为学生引入典型的案例,如年仅18岁的守疆烈士陈祥榕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他用语言和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代边防战士的爱国情怀,也代表着青年一代最本质的价值追求和先进的精神文化。这些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认知,提高学生行动意识,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思政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不足,这就极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契合,可以增加学生对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的了解,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忧患意识,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同时,国防教育落实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学生学习迁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传承优秀民族精神,树立大局意识。这些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引领学生学习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教育学科,与各门学科的交叉性都非常强,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了解军事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文化、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拓宽学生知识面,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行跨学科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积极创新创造[2]。同时,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学生将家国意识根植于心底、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积极奉献,为国家飞速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此外,新媒体时代的国防教育已经突破传统的理论宣讲式教导,可以恰当运用如“学习强国”平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为了解学生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接纳程度,掌握学生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评价,分析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实践效果,为后续进一步巩固学生国防素质提供方案依据,课题组针对本校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样本构成如下:动物科技学院113名学生,男生61人,女生52人;动物药学院112名学生,男生66人,女生46人;食品科技学院119名学生,男生54人,女生65人;园林园艺学院82名学生,男生50人,女生32人;水产科技学院74名学生,男生39人,女生35人;合计500名学生,男生270人,女生230人。本次调研采用的是网络随机调研的方式,以问卷星为辅助,通过QQ、微信、教学一体化平台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在线调研,所取得的结果与专业和年级不具有关联性,以显示调查问卷取样的普遍性。
结合对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知:86.4%(432人)的学生非常认同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认为该方式对自身增强爱国主义认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责任担当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9.0%(345人)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先前认为的国防教育与自己相距较远,在思想认识层面不够重视的问题;71.0%(355人)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能有效培育民族精神;18.0%(90人)的学生认为该方式对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还有所偏差;超过74.0%(370人)的学生认为同时接受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集体主义认知、传承红色基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深刻明白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平衡和统一。
结合对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知:超过35.0%(175人)的学生表示如果条件符合,毕业之后非常愿意到部队中去历练;超过27.0%(135人)的学生表示,当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会积极挺身而出;另外,有64.0%(320人)的学生选择他们会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增强学生的英雄主义认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反应出大学时代学生的思想比较理智,并不会贸然地挺身而出,而是视情况而定,在尽量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会积极施以援手去帮助他人。
结合对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知:有超过73.0%(365人)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意识,学生表示愿意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学习。超过65.0%(325人)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其是军训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对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知:超过85.0%(425人)的学生一致认为良好的军风是纪律意识的彰显,更是军人优秀品质的典范;超过60.0%(300人)的学生在接受军训之后坚持高标准内务整理超过一个月,对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超过77.0%(385人)的学生认为军训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过程虽然艰苦,但是迎难而上,直面困难,战胜自己,最终收获满满;仅有5.0%(25人)的学生认为军训对锻炼意志力促进效果不明显。所以,军训能让学生积极接受国防教育,提升思想道德认知,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传递了正能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结合对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知:37.0%(185人)的学生建议减少国防教育理论层面的课时量,更多地将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专业课程进一步融合,同时向就业指导方向靠近,拓宽和丰富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内涵。通过调研反馈发现,学生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程度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希望理论知识能够服务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实践,希望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仅有6.0%(30人)的学生坚持高标准内务整理超过一年以上,这表明单纯的军训并不能让学生持续维持良好的内务整理习惯,因此有18.0%(90人)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大二或大三继续接受类似军训形式的国防教育。本次调查中所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采用的是网络调查,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因此对学生心理诉求的把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这些数据对于后续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发现,为提升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实践效果,需要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领域的覆盖面,探索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模式的个性化,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育人的常态化。
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除了要覆盖学生当前的校内学习之外,还要辐射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不仅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还要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积极的心态应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另外,针对当前学生自我约束意识不强、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不能长时间保持、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多领域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我认知,提升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意识,无论今后走向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服务人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各种挑战。
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道德等多方面的差异,探索个性化教育模式,因材施教。例如,学校可以探索将军训工作延后开展,对于新入校的学生,先带领他们进行国防教育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重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再进行军训,让学生从意识和行动两方面同步提升。此外,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还可以分项目、分类别推进军训工作,例如,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传授他们一些战地急救知识,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可以传授他们一些信息化作战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添加个性化教学模式,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推动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稳步发展。
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要常态化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索通过有效引导、比赛竞争等多元化方式提升学生在思想层面对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积极巩固学习成果[3]。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化渠道,定期为学生推送教育专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有奖竞答等活动,加深对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常态化促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功能的提升。学校要继续在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锻炼学生意志力,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品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常态化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围绕调查问卷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寻找对策,不断完善两者相融合的路径。推动学生有效创新,引导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社会实践锻炼、职业发展规划、自我品质修养、综合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逐渐进步,提升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效果。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行动上践行爱国拥军、报效祖国、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辐射到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学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直面困难,用言语和行动践行自己的赤诚爱国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努力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