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探究

2023-01-24 15:35:01李昕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强国体育

李昕阳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1、体育强国建设内容

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与2019年所出台的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体育强国的推动,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将体育强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纲要》中提出,其指导思想主要是以习近平书记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在我国所出台的战略部署的推动下,要坚持依法治体、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不断将体育强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其质量,实现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尽全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将体育建设作为其标志性的事业。

在《纲要》中对于我国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化,并提出要于2020年时期,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初步建设,发展直至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管理能力和水平都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实现全民健身,并且使其不断普及化,扩大其影响力。当前我国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在我国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仅达到44%,而对于其运动场所资源的占有人均为2.4m2;对于体育设施不断进行优化,同时也对于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层面都进行了极大的提升;当前我国的产业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并在国际范围内都占据一定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该产业作为我国当前的经济支柱之一,无论是在其影响力或是凝聚水平等层面都不断提升,同时也加强了体育产业和我国港澳台之间的密切来往。直至2050年,我国体育事业已形成初步成果,无论是我国国民的综合素养、健康水平、体育产业的综合能力在国际范畴内的影响能力区于较为优先的地位。《纲要》更是对于与我国的体育强国目标进一步详细化的论述,通过从5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加强对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全民健身与先进的就是融合起来,实现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其次,要在进行建构过程中,增强我国的现代化特色,促进我国整体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第三,进一步实现体育产业的飞快发展,同时也要从主体和市场监管等层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其管制,实现经济转型;第四,要对于体育文化进一步建设,对于相关的文化产品进行推崇的同时,促进体育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加强体育文化精神的推崇;第五,实现体育产业的对外交往,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范畴中的影响能力,实现和我国港澳台的紧密来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体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体育产业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且是我国幸福产业中最为主要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体育强国的关键因素之一,预计于2035年,中国也能最终实现体育强国的最终目标。对我国体育强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那针对于我国体育强国的发展前景和有关指导,明确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于“十四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前景以及所涉及到的关键领域等层面展开研究,该研究对于我国实现体育大国的战略和目标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相关的学术界对于体育产业的相关发展以及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部分学者通过体育行业的发展路径和特性进行探讨的同时,提出我国当前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时,需要对我国当前的体育产业进一步规划及建立指标和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体育强国的战略定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最终目标提供相关的参考。

2、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战略定位

2.1、战略目标: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并且明确指明,于2035年,要将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提高其在我国和世界范畴内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首先在规模上要相对较大;其次要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进行推动,能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产业结构极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市场主体灵活。一是要实现与支柱行业相适应的规模。《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在出台时也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了强调,并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而言至关重要。以文化产业作为基准,以其具体的规模和数据来对于其他支柱行业进一步衡量,并以此来考察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可行的。2019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达到4.4万亿元和1.1万亿元,说明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二是要使我国的体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支柱工业的比例保持一致。根据中国官方网站,体育行业在2035年的 GDP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4%。按照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1.1%的比例,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长,2035年将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就是体育工业占 GDP的4%。《意见》出台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呈飞跃式增长,到2035年,我国体育工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支柱;三是要使体育行业的吸纳就业能力与支柱行业的就业数量保持一致。以文化产业为例,2018年底,全国共有2055.8万名员工和443.9万名员工。因此,我国体育行业与国民经济支柱行业所能吸收的就业人口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四是要使体育服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与支柱产业的比例保持一致。体育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通常在60%以上,有甚者还能达到80%以上。根据2019年的相关数据,能够得知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体规模中的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还较为明显;五是要使体育市场主体与支柱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一致。2018年,共有210.3万家企业法人,其中,体育类企业只有238,000家。普遍认为,支撑型工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规产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极大作用,能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产业结构极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市场主体灵活等。要对于体育产业进一步大力推进,促使产业规模不断拓展的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值的增加,对于产业结构能够进一步进行内部优化。为此,可以从政策层面上巩固我国体育产业的支柱地位,强化市场的主导地位,提高我国体育强国的作用和所占地位。

2.2、战略任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对于我国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强调,即要对于我国当前的体育产业进一步促进,并要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展开培育,同时还要从多个层面提出相关意见,其中包括产业方面、督查方面、市场方面、消费方面等等,立足于产业方面,要着重对于现代产业的进一步打造;立足于督查方面,要着重于对当前体育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管;立足于市场层面,要对于市场主体增强其活力等。因此,对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可将其视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系统。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的体育产业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是“+体育”的深度发展;由于我国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要将新的信息技术与体育产业两者之间相结合起来,同时促进体育产业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体育+”。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二是,要对于市场主体的积极程度进一步调节,伴随着我国当前所提出的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对于体育产业而言,其活力得到了加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十四五”期间,在市场中,我国体育产业蜂拥而至,而大量的资本也将重点投入到了体育产业中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形成了一个有利于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加大对运动的投入。伴随着我国发起了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我国在体育产品层面的消费以及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由于我国当前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的发展步调,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于过去而言改善极为显著。根据2020年年末的相关数据得知,我国的年均收入支配数额已经超过了万元,具体数额为32197.4元。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体育产品的消费需求更是猛增,为促进体育强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对于体育产业内部的各个要素要加强管理。在国家推动体育强国的同时,也对于体育产品的市场加强了监督和管制。从而能够塑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能对于体育服务能够进一步优化。

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现实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要以体育强国为主,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体育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体系有待完备,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亟需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规模还需扩展,体育消费基础有待巩固等。而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经济的增长都有所阻碍。

3.1、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贡献能力有待加强

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我国就业能力的吸纳。首先,由于我国当前的体育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较小。根据2018年的相关数据可得知,体育产业的GDP所占比值只为1.2%,对于我国社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作用不显著。同时对我国体育产业以及其他产业展开对比,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可以较直接反馈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数值。自2019年来,我国的文化以及旅游产业都得以极大提升,并在GDP中的比值也得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所占比值已经达到了4.50%,而旅游产业的所占比例已达到了4.56%,要远远超过体育产业的所占比例;其次,体育产业在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普遍而言,从产业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对比来看,2018年,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分别有4008.2万人、1818万人、1263.5万人、706.4万人,而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仅为443.9万人。在第三产业中,从事批发、零售的人数最多,比体育行业多9倍。从体育和文化行业的对比角度来看,2018年,我国的文化行业有2055.8万名员工,是我国体育行业的4.63倍。总体来说,我国的体育产业的从业人数相对较少,远远少于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文化行业,体育产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相对薄弱,反映出其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大,还不具备成为支柱产业的条件。

3.2、体育产业政策有待完善

工业政策是一种国家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一种以解决实际工业问题和面向未来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多个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从顶层设计上打牢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但有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却很少。第一,从体育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其主要表现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原因是体育主导产业的政策导向不够;第二,从体育行业的组织策略来分析。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主体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体育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体育市场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体育行业的组织政策对市场的规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第三,从体育产业的规划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的体育赛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评价系统,各地竞相参与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存在疑问。东中西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大众需求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其对体育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差异;第四,从技术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体育行业的技术问题。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出现,体育行业技术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在体育行业中缺少技术进步的指导方针和激励政策,这对促进我国体育行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4.1、政策层面:制定支柱产业培育政策

大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是巩固其支柱地位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我国体育行业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一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产业政策理论认为,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较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应采取相应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措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市场主体、市场环境、消费规模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对于弥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出台体育产业的支持政策,推动体育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提升、服务的质量和管理的优化,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要从财政税收、金融借贷、贸易保护、行政管制和引导等方面着手,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二是对体育行业的技术政策进行研究。在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指引下,体育产业的技术指导方针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增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和相关行业的融合正在加速,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4.2、产业层面: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促进经济体制的优化和升级。在体育政策方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现代工业体系”;《“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体系,既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体育产业体制,推动“体育+”、“+体育”的发展,不断扩大与体育相关的新业态。一是推动“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关联性很强,“体育+”的发展将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体育产业结构更加完善;二是推动“+体育”。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体育行业的技术创新显得尤为突出。实现体育产业以及5G技术的进一步融汇,对于体育赛事的情景进一步创新,不断实现对体育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开发,建造智能性体育场所,提升体育设备的研发水平,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不断优化和完善资源,实现生产、商业方式的创新化。以“体育+”、“+体育”为基础,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培育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推动体育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强国体育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8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强国有我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秦晋争霸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