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
(太原科技大学)
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今天,高校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所谓校企合作,就是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让高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将在校实习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同时拥有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但是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今天,企业在不断转型,而高校毕业生则越来越多,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了167万,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高学历毕业生失业问题愈发严重,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被提出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首先,校企合作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教育新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让学生同时享受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可以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和更为实用的实践,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解决高校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缺少实践培养的问题,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具有更强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校企合作也是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企业获得低成本的人才,学校也可以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总的来说,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提供给企业更多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校以及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校企合作模式出现并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种新模式。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应该得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而校企合作也只有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校和企业才能深入交流,发挥校企合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全面支持,学校和企业没有政府的保障,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无法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只是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合作,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的就业问题,也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降低企业人才成本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笔者认为,造成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政府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学校、社会以及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尽全力地帮助校企合作往更深层次发展。第二,政府没有颁布相关政策统筹发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还是靠企业或者学校自身寻求合作,没有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或者政策便利。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关注的是企业提供的实训基地的条件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人才成本和人才素质,主要是以盈利和节约成本为目的,甚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把参与学校教育所投入的资源视为利益损失,认为校企合作就是给企业选择人才,所以企业不愿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也没有为企业节约成本的意识。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存在矛盾,导致企业和学校无法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和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环境,学生在实践中也无法接触到企业最核心的工作,由学校设计的课程方案中也没有与企业实践相关的内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无法获得对企业实习有帮助的知识或者经验,企业也无法获得专业素质较高且培养成本较低的对口人才。总的来说,在目前部分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由于自身利益,在培养学生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校和企业无法深度合作,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实践教学和学校课程教育,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无法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在制度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我国目前部分校企合作还是学校和企业的自由结合,一方面,政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合作规范,很多时候,学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具体来说,就是政府没有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联合办学等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导致合作效果差,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稳定性差且合作风险大。例如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任何一方随意退出都不需要付出过多代价,但是会对另一方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对学校和企业的结合进行统一规划,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没有得到政府的保障,这也是校企合作无法深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主要是靠学校领导或者企业管理者人脉感情维持,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政策财政的支持。总的来说,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因为政府缺乏相关政策法规,导致学校和企业无法建立起真正深入的合作机制。笔者认为,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发展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对就业形势的改善作用,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是政府缺乏经验,校企合作作为全新的就业模式,政府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发现核心问题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帮助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学校要给企业培养人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校企合作中的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高校制定的培养方案中缺乏对学生独立实践能力及企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第一,高校学生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另外企业由于自身利益,不愿意给学校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和优秀的技术人才,导致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时不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的工作,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差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不正常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声誉,慢慢的企业不愿再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第二,在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立刻投入企业岗位工作,企业对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践能力培养才能让毕业生投入工作,增加了企业人才成本,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丧失兴趣。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企业与学校没有深层次的合作,企业与学校并没有共同为高校学生设计培养目标,也就是企业与学校并没有为共同培养人才进入深度研究,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也没有接触到真正的企业工作,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能力;第二,学校自身培养能力不足,或者学校的科研能力不足以吸引企业,企业对于与学校合作缺乏动力,导致校企合作不能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部分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没有进行深度合作,原因就是缺乏政府的大力扶持。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才能让学校和企业真正深层次地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先进性和解决就业问题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扶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政府可以统筹管理学校及企业,让政府来把握校企合作的深度,由政府掌握企业与学校的资源,由政府为中间人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和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同时由政府统筹校企合作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二,政府搭建企业与学校交流的平台,政府不仅可以统筹区域内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可以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稳定的合作平台以及对话平台,让企业与学校在政府的平台上自由合作,同样可以促进资源的流通与共享,以及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大校企合作的成功率。第三,要提高政府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企业、学校可以积极与政府交流,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阐述校企合作的作用以及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与学校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充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企业的人才问题,而只有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绑定在一起,才能让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并没有紧密结合,导致存在企业或者学校单方面退出,而另一方因此须承受巨大的损失的问题。也正是由于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校企合作中很多学校和企业并不敢深度合作。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恰当的方法,将学校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如:学校和企业可以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把双方利益绑定在一起,学校和企业各自出资,并根据出资额成立董事会来共同管理校企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全面的深度合作,企业给学校提供的实训基地就是实打实的工作车间,企业给学校提供的教师就是车间的师傅,同样,学校也会以实践为主来培养人才,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是针对企业要求来设计。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可以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可以充分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校企合作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发生的诸多问题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完善健全的校企合作制度和法律法规来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一部分责任意识较差的企业或者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利益擅自退出,严重影响了另一方的利益。因此,相关部门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应该积极响应校企合作的制度法规,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积极为培养学生做出贡献。除此之外,企业和学校内部也应该对校企合作的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校企合作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更加科学化,更加贴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人性化问题,校企合作不仅要公平公正,也要富有人情味,为参与校企合作中的学生提供一个稳定温暖的学习实践环境。
校企合作模式中,对学生专业化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直接关系到了学生是否具有直接顶岗实习能力,也关系到高校学生毕业后是否能直接到企业岗位工作,为企业生产提供帮助。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中,部分学校存在培养能力不足,无法为企业培养专业能力足够强的人才。笔者认为,要解决学校对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要加大支撑力度。第一,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生产车间标准的实训基地,学校要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环境和场地以及资金,帮助学生在学校内体验生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第二,企业可以为学校实践活动提供专业生产人员,从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生产,也可以为学校的实训以及课程设计出谋划策;同时,学校也要派教师去企业实践,让学校和企业完全互通,让学校师生了解生产,从实际生产的角度上进行教学和实践,提高学校的培养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第三,企业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行为规范,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把企业文化等融入学生评价以及考核中,使得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在文化思想上对接起来,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与企业在行为规范上对接起来。
在目前的部分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投入的资源不对等,一般是企业投入的资源以及成本更大。例如,企业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学校大量投入实验车间、优秀技术人才等,但是学校并没有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对等的资源,导致企业无法获得更多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人才,这种情况严重打击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及资源投入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校企合作的动力。如果学校或者政府仍无法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支持,那么校企合作工作将很难开展下去。笔者认为,增强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学校加大资源投入,学校可以为企业在校建设实训基地提供资金支持,替企业支付帮助学校的技术人才的工资,降低企业的人才成本,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学校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补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或者可以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由学校提供工资。第二,政府为企业的校企合作提供支持,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征收企业的税金等方法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或者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规定学校在教学时必须和企业共同设计学生课程学习方案,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综上所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且企业专业化人才成本过高的今天,企业与高校积极探索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降低专业化人才成本的方案,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提高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