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2023-01-24 04:22朱海雪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科高校教师舞蹈

鲍 玲 朱海雪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新文科建设需要文科教育,“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大国博弈竞争中赢得优势与主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在人。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新文科建设任重道远”[1]。新文科建设赋予了文科教育新的使命,即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这也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而新文科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教育的高质量取决于教师的高素质。所以,新文科建设对高校的教师的素质有了新要求,也赋予了高校教师新的责任与使命。与以往的“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职责不同,新文科下高校教师责任与使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是提升国家形象,所以建设新文科需要能提升国家形象、堪当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需要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以,高校文科教师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积极履行育人育才的使命责任,积极提升教师素质。

学前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高校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新文科下,作为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履行使命责任,提升素质,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把握新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把握时代新人必备的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本质特征,积极履行培育时代新人、提升国家形象、承担守正创新的使命责任,努力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理论的创新者和中国未来的开创者[2],让世界看到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

因此,本研究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以高校为研究范围,从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入手,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此探究新文科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从而提出合理化的素质提升路径。

二、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现状

(一)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足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高校教师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还可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创新研究。但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少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发展,缺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来说,只知道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授课,不懂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很大一部分原因与高校教师的学业成长环境和个人成长环境有关,大部分教师毕业后背井离乡来到本地高校任教,因地域民俗文化不同,缺少本土传统文化熏陶和学习机会,导致缺乏对本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这就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其次,高校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和专业融合不适配,本土特色文化方向虽多,但不一定都适用于所有高校教师的专业领域,就目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来说,传统文化方向选择受限,只能选与舞蹈专业相关的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这无疑阻碍了高校教师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没有传承,不知来路;没有创新,不知出路。高校教师缺乏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然会阻碍新文科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在传承中创新是新文科下高校学前舞蹈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践技能丰富的教师理论薄弱

近些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聘舞蹈教师时,要求是具备学前教育相关背景的研究生优先,目前国内关于学前教育背景的舞蹈研究生几乎没有,应聘者基本都是舞蹈专业院校毕业研究生,这致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都毕业于舞蹈专业院校。虽说同样是研究生学历,并不意味着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能力高。由于专业舞蹈的教育背景,他们通常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舞蹈实践能力,技艺高超,专业实践性强,相对于实践技能他们缺乏着专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学前舞蹈教育理论研究,这与当下高校教师队伍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性,高校人才的培养需要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做保障。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研究,懂得将理论联系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到内探寻理论逻辑,从内到外寻找实践方法,这是所有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内在素质需要。由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普遍缺乏理论知识研究,这也导致了相较于其他专业,目前,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学前教育舞蹈教材。这无疑对新文科下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起到了阻碍。

(三)学前舞蹈教育的教学思维单一

目前,高校的学前舞蹈教师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思维“言传身教”方式授课,即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舞蹈动作的规格、要领和运行路线,再亲自示范动作,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这种单纯的教学方式缺乏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环节,高校课堂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手段应该是多样的。当今世界已经全面进入“工业4.0”,我们已处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远程医疗的智能时代,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爆发,致使我们的生活与数字空间密不可分,我们被迫在数字化平台购物、线上教学、视频会议等,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应加快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通过课下学习,课上展现加讨论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激发学习兴趣。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单薄的,我们所处的信息社会需要我们多维度多学科的去应对新时代发展,新文科下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能缺乏专业融合和创新。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舞蹈师资少还缺乏与相近专业集群融合,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只有一位舞蹈教师,仅靠其单打独斗,缺乏跨院系的集群融合,不仅阻碍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项目合作,也影响了新文科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审视新文科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新文科教育新使命,教育的高质量取决于教师的高素质,新文科建设对高校的教师素质有了新要求,有别于传统的职业道德、知识理论和教学能力的素质要求,培养符合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的高标准的师德师风、高融通的知识要求、高专业的教学能力和高视阈的文化需求[5]。

(一)高标准师德师风

新文科建设中,要培养知中国、爱中国、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生,离不开高校教师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把握方向和价值引领,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的重任。所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在教书上,还有育人的重任,在教授传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德育和文化的塑造。这就需要我们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做到首先,在思想政治上,强化价值引领,自觉遵守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推动红色文化舞蹈进教室、进教材;其次,在教育法规上,系统掌握党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坚持依法依规执教,引导学生在舞蹈教育实践中履行其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维护幼儿的合法权益;最后在道德规范上,充分认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坚持师德准则,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够处理舞蹈教学实践中相关道德规范问题,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建设者,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融通知识要求

夯实学科基础,推进交叉融合。与传统单一的学科知识不同,新文科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新文科教师要有夯实的学科基础,还得掌握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成为多学科融合贯通的复合型人才[6]。历年来,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几乎都是舞蹈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背景。所以,新文科视野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在夯实舞蹈学科的同时,需突破舞蹈学科的限制,推进学前教育与舞蹈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从学前教育中寻找舞蹈教育发展新契机,努力成为新文科下高素质的学前舞蹈教师。

深化学术交流,提高知识素养。学术交流作为一种相互学习和提高知识素养的有效载体,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知识素养下,通过舞蹈教育实践性和情境性的教学知识累计、扩充和丰富和在社会实践中与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同事、同行、专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深化学前教育和舞蹈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知识素养。同时,应教育强国的需求和新文科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观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高校学前教育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和团队协作的类型及方法,以此来提高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知识素养的广度与深度。

(三)高专业教学能力

注重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能力。传统的学前舞蹈教学都是教师在课堂单项的输出舞蹈动作,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动作模仿与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检测出学生对舞蹈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没有反映出学前教育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编能力的培养。用新文科视角审视学前舞蹈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舞蹈教师首先在教学评价上,融合多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将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从舞蹈单词(如:手型、脚型、手位、脚位等)到舞蹈语句(基本舞步组合、模仿动物组合等)再到舞蹈段落(歌舞表演、集体舞等)最后到舞蹈作品,通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法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力和审美力,让学生学习舞蹈后自主运用动作创编舞蹈作品,让动作生“万物”,满足学生的舞蹈创编成就感;其次在教学媒介上,新文科对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有了高专业、高标准的新要求,新文科视野下,掌握学前舞蹈教育发展所需的可视化现代科技教育手段,让学生在新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将网络教学、智能教学和教学相结合,正确运用教学媒介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

(四)高视阈文化需求

教育是现代化发展的永恒旋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所以,新文科视角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注重多元文化能力培养。传承中华优秀舞蹈文化,增强多元舞蹈文化能力培养,是新文科对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高视阈的文化需求,也是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性条件。首先,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将国民喜爱的本土民间艺术不断的传承和创新,要具备一定的文化需求素养,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背景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本土传统艺术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以及对舞蹈作品的编创,弘扬中华优秀舞蹈艺术,传承优秀传统舞蹈文化,这也是新文科赋予高校舞蹈教师的高视阈文化需求;其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通过不断加强多元舞蹈文化的理解能力素养,把握多元舞蹈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土传统舞蹈文化与其他外来舞蹈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西方的民间舞蹈文化,中国古典舞文化与西方的古典芭蕾文化,通过“求同存异”的思想实现舞蹈文化认同,通过相互借鉴与学习促进舞蹈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新文科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素质提升路径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7]。提升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不仅满足了国家需要,也促进了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个人发展。新文科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提升分别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条路径进行支撑[8]。

(一)政府引导提升素质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构建机制和共同体对话平台提升高校教师素质。首先,政府引导推动校地协同办学,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提升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教学水平。新文科下,政府引导推动校地协同办学,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按照权责明晰、稳定协调与合作共赢的标准和“大学主导、政府支持、幼儿园参与”的思路,引导构建“大学—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培养高校教师机制,着重提升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其次,政府引导推动同行对话,开展校际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和专题报告,搭建教师与教师共同体交流学习平台,提升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学术能力,借鉴舞蹈教学经验,提升舞蹈业务能力。

(二)高校组织提升素质

高校组织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要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文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校级学科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共成长机制,为文、理科教师之间的学科交流、教学活动、科研项目提供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二是高校完善教师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师评价体系机制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对教师的师德、知识、能力、文化等评价指标和评价周期进行科学的评判;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不断输出人力资本,不仅强化了社会化专业建设,同时满足了社会需要和个人专业技能发展需要。

(三)教师自觉提升素质

新文科下,高校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自觉提升自身素质。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要做到:首先,在思想上,要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政治思想高度觉悟;其次,在工作上,要自觉加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舞蹈作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和教授红色经典主题舞蹈,将红色教育和舞蹈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融入舞蹈课堂,做到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再次,自觉弘扬高尚师德,高校学期教育舞蹈教师要自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热爱舞蹈教育事业,用心从教,具有较强的扎根高等教育的意愿,以爱育人、以舞塑人,认同舞蹈教师工作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争做学生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总之,新文科视角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素质提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搭建学术共生体校际交流平台,也需要所在高校给予的组织与支持,还需要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素养的觉悟,这不仅符合高校教师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精神。

猜你喜欢
文科高校教师舞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舞蹈课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