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莹,宋银秋
(梧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上融入媒体教学、信息教学、数字化教学,采取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更具深度、广度的教学,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渗透与融合的结果。混合式学习是依托于传统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既结合了传统线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与监督功能,又发挥了线上媒体的优势,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混合式学习脱胎于美国的“E-learning”实践活动,其核心在于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以通讯机制为基础构建全沟通的学习模式,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形成不同于传统单一课堂的教学模式[2]。混合式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具体需求和教学的具体任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主要是教学技术与知识传播媒介的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与生态重构[3]。混合式教学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前沿教学理念,借助有效的混合式线上线下课堂模式重构了教育新生态,让个性化在线学习网络平台及端口开发及应用成为当代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热点[4]。这一理念直接推动了我国教育界对混合式学习课堂与“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的构建,国内各级院校积极探索了以传统课堂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而有效推动了外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5]。
传统线下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教学实现形式也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容易出现教师过分掌控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情况。而英语学习是一种极其依赖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语言类学科,而传统的线下课堂明显不能满足英语学习的要求。此外,英语也是一门强调技能的应用型学科,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练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之上,而一节英语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难以全部落实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教学与练习。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出现“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的问题。
混合式学习则是将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现代媒体相结合,同时构建了线上和线下两个课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下教师权威的局限,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混合式学习结合了线上学习的优势,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突破了常规课堂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条件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英语学习时间、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其次,混合式学习是以传统课堂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混合式学习能够避免传统课堂的弊端同时发挥出线上课堂的优势,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扩充、课程容量的提升、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构建,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最后,线上课堂的融入能够密切师生联系,线上通信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进行对话与沟通,教师能够在课堂之外为学生答疑解惑,也能够通过线上通讯平台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上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能够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练习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
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政策要求,北京超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适时推出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一平三端”以泛雅云平台作为系统核心层,连通教室端(智慧课堂)、移动端(学习通)和管理端(智慧教务),实现智慧环境下的教学新生态。
“一平三端”是对1个平台、3个终端的统称,“一平”指的是云平台,即基于网络媒体构建的线上数据平台,“三端”指的是3个不同的学习终端,分别是教室终端、移动终端、管理终端。“一平”是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所依赖的平台基础,也是智慧课堂的构建基础,类似于建筑中的地基平台,“三端”是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的实现方式。[6]
1.“云”特征
“云”是“一平三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典型特征,“一平三端”的实现离不开“云”平台的构建。“云”平台是以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对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形成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元化信息为载体的教学数据库、资源库,学生能够以物联网为渠道,浏览云平台中汇总与储存的教学信息,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2.多端联动特征
“一平三端”虽然包含了3个终端,但3个终端并非完全独立,多个终端在内容上、形式上相互联系。首先,不同的终端可以是平行的,比如教室终端可以用于英语听、写技能的教学,移动终端则可以进行英语读、写技能的练习,不同终端可以用于不同英语技能的学习与练习,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英语技能学习与训练。其次,不同终端可以是相互交叉或相互补充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使用教室终端进行英语技能教学,学生在课后时间则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教室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实现连续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学习。
3.自主性特征
“一平三端”模式下的英语学习已经摆脱了传统英语课堂的限制,英语学习已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习惯的英语学习计划。首先,学生能够以移动终端为基础,在课堂之外从“云平台”中检索英语知识,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地点进行英语知识学习,从而实现碎片化的英语学习。其次,学生能够以“云平台”为基础,从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多元化的媒体载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有了更高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最后,“一平三端”背景下的英语学习是一种处于“教师视野之外”的英语学习,受到“教师权威”的影响较小,英语学习受到学生自主性的影响更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是决定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语法知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文4种体裁经典英文文章“以文感人”“以事感人”“以知授人”“以理服人”的欣赏能力、将四体裁典型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段运用于写作实践的能力,引领学生明辨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1.更新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出发点,以高阶学习产出为导向,尊重网络时代学习特点,依托“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与学融合”主体教学模式,促成主动深度学习发生。
2.重构教学内容,通过选文四体裁模块化整合,实现系统化、完整性与挑战度,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构建满足“实践和创新”需求的内容体系。
3.优化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评价体系,实现由关注考试向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转变,根据学习产出达成度持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基于成果导向和布鲁姆认知分类,实行以问题驱动为主线、超星“一平三端”系统为支撑、“感知—领会—分析—创造”四阶递进的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课前学生依据教师预设问题,线上自主学习四体裁选文知识点视频,感知和识别体裁写作特点、名家写作风格、语言表现力等知识内容,借助自建词表,小组合作求解预设问题,准备课中PPT汇报或海报展示,达到记忆与理解层次学习目标。第二阶段,实体课堂上,通过教师启发,完善预设问题合作学习成果,以PPT汇报或海报形式展示,生生互评和教师评阅;依据教师提出的高阶问题,进行小组主题讨论。本阶段是基于任务的探究性合作学习,是在线学习知识的迁移应用深加工和输出过程,达到应用、分析和评估层次学习目标。第三阶段,课后完成平台发布的四体裁摹写、主旨延伸写作、拓展阅读及章节测试,通过系统智能评阅、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阅,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达到评估和创造层次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次教学做铺垫,循环往复,促进混合式教学持续发展。
“高级英语”选择课程负责人团队建设的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经典英语美文赏析”为线上教学资源,该慕课共67段10~15min知识点视频,涵盖精选英文语篇语言知识点、技能训练点和文化信息点,另配有导学章节、课文和译文、课文音频、知识点测试、章节测试、小组PBL任务、作业、主题讨论等自主学习内容。慕课在学银在线平台运行5年10期,以大学英语通识选修课和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在梧州学院、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74所高校推广应用,选课4万余人,在全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把由教师主宰的单向传导过程转型为师生平等尊重基础上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线上学生依据教师指导,利用教学视频资源完成“信息传递”的主动学习,线下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通过研讨辩论、生讲生评、以练代讲等学生主体活动,促进知识“吸收内化”,重视师生、生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问答、质疑、辩论深入开展,实现互动、融合式课堂教学。
设计符合“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理念的多元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实现量化测评和质化测评、知识能力考核和素养考核、基于学习通APP测试与课堂测试有机结合[7]。形成性评价占比由原来的30%增至50%,考核项目由5项增至13项,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考核项目和比重,在形成性评价中占比20%,设计自评、互评、团队合作能力考核等级量表;期末考试能力测试占比由30%增至60%。
1.课程目标达成,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学质量评价满意率>98%,评教排名居全院前10%,学生评教成绩>95分,翻转课堂式教学班期末成绩平均分较传统教学班提高16分,学生获区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
2.学生学习参与率与成就感提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长较传统课堂增长3~4倍,自主学习满意度评价95.3%。学习反思表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效果满意率>96% ,有“因为小组学习我变得乐于与他人沟通了”“我在小组中逐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等思想变化。
3.课程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2021年,“高级英语”课程被认定为自治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年,课程入选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和教学研讨活动。2022年,该课程被认定为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构建与实践的对象是学生,其本质上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帮助学生找到更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从而降低学生积累知识、锻炼技能的难度。“高级英语”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全日制的高年级的在校生,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些学生在时间、认知与知识储备上的局限性,并根据这些特点构建完整的、便捷的网络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一平”的模块中,要做好英语学习资源的整合,一方面要尽可能全面地汇总线上、线下2个平台中的英语学习资源,对其进行整合与汇总,形成相对完备的英语知识数据库,便于学生检索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对整合的英语学习资源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难易度划分4个等级,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提高“一平”的使用效率。
其次,结合“三端”的特点,构建完整的课程内容。“一平三端”下的混合式学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但也应当符合课堂构建的基本要素,即班级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材料、教学流程等,完成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要素的设计。以视频课程为例,在视频课程开始之前,应当向使用者(学生)展示本节课程的内容概括、目标设计和结构规划,让使用者(学生)提前了解本节内容,使其带着目标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其自主性。同时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或整节课之后设置评价内容,可以是随堂测验形式的英语练习题,也可以是写作、朗读为主的英语技能练习。通过完善这些模块,为使用者(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从而使其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也能够完成完整的英语课程学习。
最后,借助“一平三端”智慧学习平台,构建师生间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互动中教师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或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学生能够从教师处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一平三端”平台下的英语学习虽然摆脱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但仍需要具备完整的课堂结构,因此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应当以智慧学习平台为基础,为师生互动创造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在英语混合式学习中的引导作用,为使用者(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给予其更好的英语课堂体验。
此外,“一平三端”下的混合式学习尽可能满足所有使用者(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尽可能地避免统一化的课程资源设置,尽可能照顾到不同目标的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需求,体现混合式学习的多样性、英语课程的多元性,尽量满足不同程度使用者(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从而提高“一平三端”混合式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贯彻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网络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很多高校普遍引入了线上教学这一模式[8]。而大量的实践表明,单纯的线上教学并不能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一方面是单纯的线上学习,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实时性难以保证,难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与学生的自制力有关,线上教学是一种零散的学习模式,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制力,很多学生在缺少外部监督时,难以落实既定的学习计划,日积月累之下导致学习进度大幅度落后[7]。
在任何教学模式中,课堂永远占据着重要比重,其是学生系统性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教师直接对学生实施教学的场所。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为了克服单纯线上学习的弊端,我们结合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的优势,以“一平三端”为基础构建智慧教学平台下的双效协作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本课程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依据布鲁姆学习分类理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课前在线驱动学习、课中实体课程结构和内容促成、课后个人促成和小组促成等环节。具体可参考以下思路:
1.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根据使用者(学生)的特点进行英语课前设计。以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专业为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第一阶段为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即为驱动学习阶段。试验班中,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会进行直播点名,然后学生则在智慧学习平台上签到;学生依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完成Q & A任务、知识点测验,实现背景知识、语言难点、体裁特点、修辞手段等语言知识的输入,达到记忆与理解层次的学习目标。
2.课中讨论学习
第二阶段为结构和内容促成阶段。实体课堂上,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程导入、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作品呈现、互动评析、实施测试、课堂总结等流程构建一个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引的项目式课堂。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汇报、主题讨论、海报展示、辩论、抢答、质疑、同伴互评等学习活动,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促成知识迁移应用及深加工和输出,实现主动学习。
3.课后巩固学习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会布置课后任务并于下次课堂授课时进行随机提问。这样在线下教学前根据学生个体需求,构建不同的空中自主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其最需要的英语自主课程,为课中英语教学服务。此阶段为个人促成和小组促成阶段。学生完成单元写作、章节测试、单元主题思想PPT汇报、PBL项目(词表制作)等课后学习任务,通过同伴互评、生生互评、组内组际互评、教师评价反馈等,达到课后巩固的目标。该阶段学生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从而带着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行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实现个人及小组学习促成。
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查漏补缺,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现场测验的方式实现,即教师通过发放试卷,学生填写提交后教师进行评分,通过评分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评价方法依赖于“现场”,即教师和学生需要处于同一空间,否则这种评价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一平三端”下的混合式学习中,我们很难创造一个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空间的条件,因此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并不适用,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符合“一平三端”下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评价模式。
首先,这个评价模式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即在混合式模式下仍能施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线上平台直接复刻线下课堂的测试,通过线上发放试卷、计算机计时、教师阅卷评分的方式在线上课堂中再现考核测试这种方法。
其次,这个评价模式应当具备弹性。“高级英语”课堂受众较少,缺乏实施普遍性评价的基础,因此需要制定与学生特征相符的考核评价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不同强度、不同难度的差异化考核评价。如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考核评价则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线下考核可以为PBL 项目:词表+小组汇报+海报展示+辩论、朗读背诵、课堂活动。
最后,还可以以“一平三端”平台为基础,构建特色的线上考核模式。观看视频、出勤、课堂互动、讨论、作业、知识点测试、章节测试等。可以参考某些选秀节目进行考核评价模式构建,在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实时设置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连麦回答、自主抢麦回答或聊天室组队讨论等,发挥线上媒体实时通讯的优势,构建一种能够体现线上教学特色的考核评价机制。此外,这种线上考核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学生只要有移动终端就可以参与,也符合混合式学习下“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教学管理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后续的授课计划和课程目标。
首先,每一位通过“一平三端”进行“高级英语”学习的学生均应当通过个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平台管理者根据学生的认证信息分配独特的学生编号,学生以此为凭证登录平台进行学习,而平台则以学生编号为依据进行学习记录管理,汇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长等信息,教师和学生具备查询学习信息的权限,便于学生自检和教师监督。
其次,线上课堂管理可套用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一平三端”智慧学习平台上的每一位教师需要在平台上标识自己的擅长领域,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师。在学生选择教师后,对应教师能够收到学生名单,当学生上线后教师移动终端能够有消息推送,教师上线后学生移动终端也应当产生消息提醒,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会话、沟通,提高教师对自己“班级”的管理效率。
基于“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挖掘与整合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便捷性和主动性,课中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促成知识迁移应用及深加工和输出,课后通过个人促成和小组促成,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强化学习效果。因此,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励广大高校教师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多、更快、更好地与时代大背景契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授的效率,助力二者提升有效互动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