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松 王涛 邵聪聪
终身体育意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话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在于让学生逐步养成终身接受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意识的培养,不仅可发挥体育运动作用,还可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让学生规范的参与体育锻炼,为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而因为当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对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不了解,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学条件不足、教师终身体育意识较低等现状问题的影响,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转变体育思想,利用现代化方法、加深意识的影响,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等多个策略措施,为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参考。
终身体育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属于较为新颖的教育概念,直观来看,终身体育指的是人终身实施身体锻炼的教育。终身体育的概念有双层含义,首先指的是,人从生命开始到终结过程中都参与身体锻炼,有明确的目标性,其次是在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整体化、体系化的锻炼,让人在不同时期、生活领域中实现体育锻炼的实践过程。随着2022年我国教育部“新课标”的提出,高校体育教育迎来了新的目标,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看,高校体育应从传统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等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培育体育素养,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大学生广泛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接受锻炼,养成习惯。
1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1.1 转变终身体育观念
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教育的重要概念,终身体育指的是人终身锻炼与接受锻炼的过程。高校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之一,学生走向社会后,是否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取决于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而主导学生习惯的,就是终身体育锻炼的觀念,想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就要求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在意识的指导下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1.2 加强体育思想教育
学生具备牢固的体育意识后,会自觉的参与有关体育的活动,例如户外运动、学校活动等等,不仅可以提升认知,激发热情。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体育思想,让学生坚持锻炼习惯,参与活动组织,逐步生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以达到高校的培养目标。
1.3 激发终身体育动机
动机是促进人自发参与某项活动的基础条件,在学生生成动机后,就可自愿参与到活动中,生成内在动力,驱动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身技能,提高锻炼效果。同时,通过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可让学生自发纠正错误习惯,激发锻炼动力,在活动中可以更好的发挥能动性,习惯体育锻炼,将体育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教师组织的活动、创造的条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锻炼技能,修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现状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在教师自身缺乏终身体育意识,而教学方法固化、观念传统、新颖的教学内容匮乏,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教师,更使教学收获的效果甚微。如果问题长期存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生成将无从谈起,更无法将体育融入自己的生活。对此,让高校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就需要积极研讨当前问题,以此思考问题对策,从而开展针对性措施。
目前,教师存在终身体育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终身体育意识教学了解较少,缺少在实际教学中融合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措施。在新课标下,虽然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都已积极实施改革,无论是教学结构,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有所革新,但是在整体框架上缺少实质性的突破,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例如,结合当前教学模式来看,整体教学可分为四个部分,既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部分,无论哪种教学内容教学,均采用同样的模式开展。而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多是采用讲解、示范以及让学生练习,并纠正措施的模式开展,在讲解某一体育项目时,大部分教师将精力都放在了体育技巧的传授与评价方面,让学生的错误得到纠正,虽然可以提升学生体育技巧水平,但是教学方法过于沉闷、刻板,教学内容老化陈旧,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刻板的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全面明确高校现存问题,加强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3 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措施
3.1 转变体育教学思想,加深体育意识培养
终身体育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条件下,逐步推进的,而体育改革也是实现意识思想培育的关键举措。在高校中,终身体育的含义,在于学生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实践锻炼、活动组织参与等行为,提升技能与水平,培养体育素质,经过长期实践和参与活动,来实现意识的养成。这样一来,可以达到多个目标逐步实现的作用,学生就算脱离校园,依旧可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完成体育锻炼,在生活中增强体质、养成兴趣,实现体育运动的延伸。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教学中,教学思想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关键,教师实施思想改革后,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融合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加深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在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中,曾说明“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技能、终身体育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这一思想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思想。所以,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固化的培养思维,转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及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教学理念,并在理念中融入终身体育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思想,积极开展高校体育运动改革措施。
在具体措施中,应当重视如下问题,首先是将终身体育教学思想融合教学实践,为实践提供指导作用,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关注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能力以及意识的培养等。终身体育的内涵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意识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其次,要从多个角度思考教学问题,从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角度出发培养学生,长远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经过终身体育的培养,在走出校园后可以提升环境适应能力,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获得长期锻炼效果。短期的目标,指的是在校的时间内,学生通过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习兴趣,并逐步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得到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可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在终身体育教学中融合短期、长期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而言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深体育意识的培养。
3.2 应用新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
高校体育教学属于较为系统化的工作,所融入的内容繁多,教师要从多个方向出发开展体育教学,才能逐步实现培养目标。高校体育运动和中小学并不相同,相较于低年级的体育运动,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接受课程教学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符合学生兴趣发展,并让学生逐步得到思维逻辑、创造力等方面的增强,提升能力、解放思想。相较于传统教学内容固化、方法单一的模式,教师要善于挖掘新颖的方法,辅助学生达到体育目标,增强体质、激发兴趣,将关注力灌注到体育锻炼中,并坚持完成锻炼内容,培养坚强的品质。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增加体育运动项目,如搏击、舞蹈、球类运动,增强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时尚性,满足高校学生健美塑身、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引导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改变日常不良习惯,坚持正确、有益的习惯,积极的延伸体育运动,增强锻炼。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并改变传统的运动形式,如田径类的运动,已经难以受到学生的喜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有冒险性、趣味性的运动,如定向越野运动。学生在定向越野运动中,不仅可以放松肌肉,交替进行有氧与无氧运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耐力,还能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调节生理功能,类似的运动,还有舞蹈、跳跃等,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感受运动带来的满足感,并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锻炼项目,从而逐步生成终身体育意识。
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止有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措施,实现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带来规范的指导以及正规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与重要性。在日常中,教师可在课堂内融合多媒体元素,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体育教学的国际赛事、区域赛事以及娱乐项目,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科普性的知识,例如讲解锻炼对人体机能的好处,正确、规范的锻炼可帮助学生提高免疫力等,改变学生对体育的偏见和错误认识,让学生自发的参与体育锻炼,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生成。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学习新颖的体育锻炼方法,掌握技巧等,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性竞技意识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逐步生成终身体育意识。
3.3 突显教学主体地位,挖掘主体体育能力
新课标下,体育意识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成为教学探讨的话题,而教学不仅应当关注效果和目标,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要求,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等前提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多以集中化方式教学,教学的方法、标准、程序等都呈一致的特点,虽然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但是缺乏重点及层次感,针对性效果较差,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体质和爱好,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体育能力,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开展封层教学,找到体育锻炼的均衡点,解决学生问题,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综合内容,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结合学校要求,开展“反弹传接球”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运动耐力,并让学生在有氧与无氧运动中交替运动。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反弹传接球技术,找到接球和反弹点的位置,并由2-8人为一组,围绕反弹传接球技术,结合移动、跑动等方法运球。其次,由教师与几名学生演练一次,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练习。学生们练习后会出现动作错误、不协调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原地小跑,并引导学生调整呼吸节奏,掌握运动技巧。最后,教师播放音乐,组织学生们参与比赛。通过运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紧张、愉悦的锻炼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斗志,让学生参与到良性竞争中,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心肺功能、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锻炼。长期采用这种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加强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提升技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理论与技巧,从而让学生在综合水平上得到提升,且在教学实践中告知学生体育锻炼的优势与技巧,逐步养成正确、规范的体育锻炼意识。
3.4 科學应用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教学主要是依据目标开展教学,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和判断所学的成果。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度采用常规模式评价,学生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此方法虽然能够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但是却未照顾学生的起点因素,评价的是学生的总评分,无法知道学生哪些项目为薄弱项。以往的评价体系都是以分数来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考量。同时,分数评价缺乏人性化,难以知道学生的学习程度及进步幅度。结合高校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不满,都是来自于评价,学生也多是因为评价才进行体育运动,因为学生的起点不同,学生难以感受到公平性,无法自发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主体位置,为学生创造公正的教学标准,学生感受到重视,才能自发的参与体育运动,逐步生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评价,来明确进步的幅度,教师评价需要符合大学生特点,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正确的运用评价方式,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例如,教师可以每个学期记录学生的原始成绩,并在教学中应用多个方法,为学生传授技能,在期末的时候和原始成绩对比,并结合学生在具体方面的评分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与自己的对比,既能了解自己从学初到学末的学习成果,也能了解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评价内容直观的了解自己的努力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满足学生自信心成长的需求,从而自觉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种评价模式既弱化了体育锻炼评价的竞争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能达到娱乐化、趣味化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体育课改的加深,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成为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终身体育意识是驱动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必备素养,但是因为当前教学存在问题,例如教师终身体育意识淡薄、缺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问题,导致体育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想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需要全面明确当前问题,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符合需求的教学条件。基于此,本文从转变体育教学思想,加深体育意识培养、应用新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等角度出发,为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参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掌握正确、规范的体育锻炼技巧。
(作者单位:1.济南大学;2.聊城少年军校;3.山东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