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奋斗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纪念上海市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

2023-01-23 23:11俞光耀
上海质量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

俞光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上海市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

40年来,上海市质量协会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宗旨,围绕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高举“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旗帜,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实践,为持续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质量效益与国际竞争力贡献了上海质量管理的智慧和力量。在这奋斗过程中,上海市质量协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从成立之初的5位工作人员发展为拥有100多位质量专业人才的大型5A级社会团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卓越质量组织,质量管理推进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国际质量界广泛赞誉。

40年来,围绕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上海质量影响力,上海市质量协会在全市大力推进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地创下了多个质量“第一”,成立第一家质量教育培训机构、第一家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第一家专业质量科研机构,颁发了第一张国家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40年来,上海市质量协会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推广先进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和最佳实践,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卓有成效地树立了一批“质量标杆”,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批质量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质量团队,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上海市质量协会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如今的累累硕果,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奋斗。我们感恩过往、致谢相伴!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质量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向所有为中国和上海市质量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上海市质量协会工作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与时俱进,40年回眸

(一)扬帆启航,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还比较落后,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迫在眉睫。1981年,上海市质量协会应运而生。成立初期,顺应时代发展的质量要求,市质协勇担使命、迎难而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质量推进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普及推广质量理念方法。秉持质量教育先行的理念,市质协实施TQC的教育及培训工作,编写了我国第一套企业TQC知识培训系列教材。其中《干部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材》被中国质量协会面向全国隆重推荐,《职工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材》被上海市劳动局推荐为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应知应会培训教材。两本教材印数超过了200万册,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时任市长汪道涵同志主持下,承办了三期“局长质量管理学习班”,在全国率先开播了《职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电视讲座》,组织了近200万人次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编写15万字的《班组长岗位资格培训教程》,并通过培训,培养7300名来自基层一线的班组长,有效提升了企业班组骨干的素质。率先推进六西格玛管理,连续举办3届六西格玛国际论坛,并编写出版国内第一套六西格玛系列丛书,五年时间培养黑带1000多名。此后,接续开展多层次质量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成立国内第一家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的事业单位——上海市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中心;率先成立审核员培训机构;率先开展质量专业人员(质量工程师)注册资格考试相关培训。为上海和全国培育了一大批质量战线的骨干。

二是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广泛开展各类质量管理活动。为了引导全社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宣传质量管理先进经验,1982年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市质协负责具体组织评审,评选出3家市级质量管理奖企业,其中上海嘉丰棉纺织厂、上海炼油厂又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奖单位。通过评选上海市质量管理奖,树立了一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好、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标杆。会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共同推动广大企业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从工业企业扩展到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行业。连续举办10届上海市QC小组成果擂台赛,来自上海电力、上海航天等企业的1000多个小组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三是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推动全民质量意识提升。1983年,为了宣传党和国家的质量方针政策,深入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方法,促进全民质量意识提升,创办《上海质量》杂志。1986年3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欣然为《上海质量》杂志书写刊名,并题词“要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这两个环节,来提高企业素质”。组织开展一系列质量月宣传活动,如“质量振兴宣传服务大篷车”“质量志愿者区县行”等;连续多次举办“我与质量”少儿绘画赛、“少儿质量夏令营”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质量观念。

(二)勇于探索,开创质量事业新局面

伴随着各层面各领域的改革开放,市场活力开始迸发,企业的质量需求也开始出现变化。为了进一步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推动上海质量工作深入开展,市质协抓住机遇,持续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颁发国内第一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提升企业质量国际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初,市质协率先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培训和60家企业试点工作。应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迫切需要,于1992年12月正式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体系认证机构——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列入认证机构名录,并向上海汽轮机厂颁发了中国第一张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此后,市质协不断拓展管理体系认证新领域,相继在建筑、科技服务、商贸、教育、展览和金融、保险等行业颁发了业内第一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率先开展了HACCP食品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在日本名古屋成立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日本)有限公司。通过深化企业认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带来的挑战作出贡献。

二是搭建国际质量交流平台,先进质量理念“引进来”。作为较早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组织之一,市质协高度重视引进国际先进质量理念,推动中国质量管理与世界接轨。1994年10月,市质协发起主办第一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3届,成为国际质量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议品牌,先后有超过60个国家、5000多人次中外嘉宾参加会议、发表论文。近300人次大师级国际质量专家来华来沪开展质量学术交流研讨,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之父”费根堡姆、ISO前主席默尔曼、“零缺陷”创始人克劳士比,以及瑞典的桑德霍姆、美国的哈林顿和沃森、日本的今井正明和狩野纪昭、印度的梅塔、亚太质量组织主席山·如普瑞和查尔斯等。同时,展开与国际质量科学院、欧洲质量组织、亚太质量组织等国际质量组织和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等国家质量组织的深度合作,并成为美国质量协会、德国质量学会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亚太质量组织的核心成员。

三是首次将质量管理规范应用到国际重大赛事活动。2004年3月,上海获得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举办权,特奥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在亚洲举办。2007年,应特奥会组委会要求,市质协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首次将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特殊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全过程,建立了特殊奥运会规范管理,得到特殊奥运会组委会的高度评价。作为成果汇编的《特殊奥运会的规范管理》一书荣获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得到时任中国残联主席、奥组委执行主席邓朴方的好评。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后来在包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都得到了应用。

四是成立最早的质量科研机构,打造高素质的研究团队。1999年1月,市质协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质量与管理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组建了由刘源张院士、费根堡姆博士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质量大师、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的科研团队,积极跟踪研究国内外质量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我国质量管理理论新实践,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大质量课题研究,有力推动了质量管理的中国化实践。此外,市质协还创建了国内第一家用户评价中心——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率先开展“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第一个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质量创新基地等。这些开创性工作助力党和国家的质量事业发展,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质量支撑。

(三)笃行不怠,充分发挥质量关键性支撑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质量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质协大力推动质量工作不断深化、多点开花,充分发挥质量关键性支撑作用。

一是强化科研引领,推进质量理论变革创新。围绕不同时期国家提出的质量振兴、质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方略,市质协在宏观质量管理、质量创新发展、认证有效性、服务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大量原创性课题研究,有力支撑了国家和上海市多项质量政策的出台。2000年,市质协连续拿到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制了《21世纪的质量管理》一书,阐明了新世纪中国质量管理发展的主要路径。从2005年开始,连续承担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认证认可重大专项课题。其中,开展的“认证认可贡献率研究”在全世界首次测算出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社会责任的认证技术”成为多项国家标准的技术基础,上海开展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至今还在应用这些成果。2010年,市质协经过广泛采集数据,发布《质量强国战略研究报告》《质量强国战略论证报告》以及《质量强国战略调查报告》,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国家《质量发展纲要》提供了重要支撑。自2013年始,市质协连续3期参与《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系列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总体方案及其后续相关政策。2014年,开展“推动落实习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理论与政策研究”,得到原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可。

二是围绕质量需求,推动企业不断追求卓越。市质协每年开展企业调研或座谈会,主动向2千多家企业“问寒、问难、问计”,形成《新常态下上海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专项报告等,相关建议被纳入《上海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每年开展企业质量状况分析调查,建立了超过5000家企业的数据库,调查结果被纳入《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同时发挥平台优势,持续开展全市性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以及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宣贯、品牌培育、首席质量官等质量推进活动,参与企业和人数、形成的优秀成果、产生的质量标杆等不计其数。仅2018年开展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基层一线班组就有1.65万,参与职工18万余名。培育了一批像王曙群、钱双喜这样的质量工匠;上海振华重工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最高质量荣誉——中国质量奖;国际机场等一大批企业获得上海、全国以及国际性的质量奖项,成效明显。打造“质量大讲堂”公益讲座品牌,推动质量理念深入人心,至今已成功举办10余期,参加企业超过2000余家、个人超过4500人次。率先搭建上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指南》标准,编写了20万字教材,每年举办企业社会责任培训活动,帮助超过3000家企业成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动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是持续响应民生质量热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每年开展质量热点公益性调查活动,推动窗口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在交通运输、市容环卫、金融、旅游、电商、养老服务、物业管理、医疗卫生等20多个行业领域,开展了200多项公益性社会调查,为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企业改善服务提供技术性支撑。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编制了银行、保险、证券、交通、服务热线、残疾人服务等10项服务窗口行业的上海地方标准,切实发挥标准化工作服务和谐民生的“助推器”作用。2013年,在国家质量主管部门支持下,市质协研制了全国第一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建立了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指标、方法体系及结果通报制度,并在华东地区76个地级市试点监测基础上推向全国。测评结果先后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市场监管总局省市质量考核等工作,成为衡量城市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四)创新发展,全面营造高质量发展社会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质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质量强国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市“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会员单位质量提升与管理创新,服务市民质量意识与质量素质提升,全力落实《上海市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积极谋划和推进上海质量整体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上海质量高地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质量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积极承接先进质量文化、数字化与质量创新、国际化质量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质量提升与监测等相关研究与工作项目,拓展、深化服务长三角的平台与机制。参与国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编制任务,并承担专项支撑课题“推动中国质量管理4.0”研究,对质量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基本规律进行了总结;开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委托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与全面质量管理创新”课题研究,首次完成我国企业质量文化状况大范围调研,提出了中国式质量文化的四维度分类法与评价模型;完成2019-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监测项目,对160多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短板,指明了改进方向;承接上海市住宅物业服务质量调研及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编制、民政窗口行业文明进步指标体系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全国首批33个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单位之一,切实推进标准化课题研究和团体标准示范推广,累计制修订《花卉博览会园区的保洁服务与管理要求》、《火力发电高效清洁利用亚临界机组高温综合升级改造规范》等各类标准30多项。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各省市质协联合发表《区域质量发展合作倡议书》,共同推进区域质量水平的跃升。2020年启动长三角质量专业组织负责人圆桌会议机制,举办首届“长三角质量创新论坛”。

二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聚焦高端制造、绿色低碳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开展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标准化与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各类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提升活动。围绕“3+6”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推进实施分类分级质量评价新机制;与时俱进,优化升级了质量技术奖、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五年里形成200多项质量技术奖和近400项质量管理奖初创成果;对接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质量管理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开展了会员单位数字化质量管理现状的调研分析,并启动数字化质量管理平台常态化运作;举办第一届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大数据应用分析大赛;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品牌故事比赛、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服务质量专项提升等一系列群众性质量提升行动,近五年,累计超过3千家企业、10多万名基层一线员工和质量推进者参与活动。仅2021年,申报群众性质量提升行动成果近1000项,形成优秀成果396个,荣获国优成果37项。

三是持续深化国际质量合作,推动中国质量“走出去”。市质协积极参与承办中国质量大会等重大质量会议或活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市质协协助邀请了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等外宾参会并演讲;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上,市质协协助邀请了13个国家的26位外宾参会并演讲,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办分会场,参与起草《上海质量宣言》;在第三届中国质量(深圳)大会、第四届中国质量(杭州)大会继续发挥国际化优势,协助邀请近20个国家的质量专家和质量组织参会,并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合作承办了两届大会的分论坛。按照“推进国际质量合作”的要求,2018年起市质协连续举办五届进博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打造出又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质量交流平台。此外,市质协还举办了数届工博会质量创新论坛、中德质量论坛,承办了第21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第3届世界质量论坛,以及多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不断拓宽“朋友圈”、创新质量合作交流渠道。同时,推动中国质量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引导近百家质量标杆企业、数百位企业家,参加国际质量会议、参与全球质量活动、参评国际质量奖项, 主动传递中国和上海质量声音。2018年4月,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下,市质协与美国质量协会在美国共同举办了首次中美质量高峰论坛,中铁大桥局、上海核工院、申通地铁等8家国内企业机构传递中国质量管理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四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协会发展内生动力。2016年起,作为首批协会商会脱钩改革试点单位,市质协克服多种困难,有序实施脱钩改革。2018年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建立健全了组织架构,组成了一个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协会领导班子。市质协新一届理事会的副会长单位有17家,覆盖重点制造与建筑业、重点生产性和民生服务业、高等院校、本市四大品牌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形成了涵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155家理事单位、51家常务理事单位、3家监事单位,为市质协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工作基础。第七届理事会坚持党建引领,以“传承·创新·提升”为工作总基调,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和更加敏捷的内外部沟通交流协作机制;完善了会员单位协作、资源对接平台机制和专家智库;优化协会部门设置;完善机构法人治理与考核激励制度;构建数字化与质量创新平台和工作机制;提升了上海质量网(市质协官网)和会员在线平台功能与综合服务能力。着眼于夯实内功、锻造能力,持续提升市质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建设。

二、40年质量事业发展感悟

市质协40年的发展是不断把握时代脉搏、响应时代需求、抓住广泛机遇、迎接重大挑战的过程,我们在改革开放、传承创新中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的质量发展道路。一路走来,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国家与上海质量事业中成就自己。市质协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党组织。40年来,市质协始终把党的引领作为质量事业发展的指南,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衡量质量工作的标尺,在满足国家质量发展要求中成长壮大,在坚决服从国家发展大局中开拓创新,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成就自己,毫不懈怠、心无旁骛。市质协之所以能够在质量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取得成绩,离不开党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组织引领,离不开党建业务双融合的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离不开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

二是必须依靠团结协作,形成质量共建共享共治格局。市质协砥砺奋进的40年,是社会各界团结协作、共促质量奋进的40年。市质协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质协组织的积聚、服务和带动作用,紧密协同各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科研机构、地方质量组织等以及广大会员企业,通过不断健全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在系统推进质量工作过程中提供增值集成服务,与会员企业荣辱与共、互利共赢,与合作机构协同并进、共同发展。

三是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持续推动质量变革。质量没有止境,质量改善没有终点。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迭代升级,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也在不断给质量人提出新课题和新挑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质量人奋斗的目标。市质协40年发展,从成立初期的填补空白,到中期的创新发展,再到如今的锐意革新;从质量意识培养,到推动质量管理实践,再到推广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每一步都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变革,才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响应时代之变、人民之需。

四是必须接轨国际质量发展前沿,推动全球质量交流互鉴。探索质量管理发展规律、开展质量创新实践,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方法。40年来,市质协充分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传播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了解国际质量发展趋势和动态,引导广大企业质量管理与国际质量前沿接轨,取得了积极成效。面对单一质量走向大质量范畴、质量4.0走向质量5.0的新形势新要求,市质协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质量交流模式创新,打造更加宽广的国际质量合作渠道,助力国际质量交流互鉴向更高质量发展。

三、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市质量协会的任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因素影响更为关键,并成为全球各领域竞争焦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质量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上海市质量协会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我国质量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新形势、新要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按照“传承创新、转型发展、提升能力”总思路和“开放、共建、共享”办会理念,凝心聚力、协同共进,发挥上海市品牌社会组织的标杆引领作用,努力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

(一)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征程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对此,市质协要新发展理念核心要义的领悟和学习,推动质量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质量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在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立足新发展阶段,市质协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进质量提升工作的根本遵循,贯彻到服务国家、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为精准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用质量思想理论、工具方法推动解决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是把提质增效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方针目标。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共同推进提质增效发展的合力,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对接政府、高校、企业等质量相关方,引导发挥各自优势,助推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制度创新。积极引入质量管理数字化专业服务,鼓励一批优势企业试点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质量赋能双碳战略落地,在质量发展中树立绿色导向,引导绿色产品消费升级,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三是把人民至上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衡量标准。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上海市《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对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全面部署。市质协要坚持质量为民、质量惠民,围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进一步增强平台能力、专业优势,不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广泛传播城市质量精神、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文化软实力,夯实“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根基,持续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密切关心民生质量,持续开展城市公共服务行业质量测评与改进,加快提升教育、食品、医疗卫生、商业零售等民生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创新驱动对标质量强国建设新要求

质量强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对质量强国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全局性战略规划,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全面质量提升指明了道路。市质协要在国家和上海市的质量强国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对标对表、创新驱动,为提高城市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提供助力。

一是引导产业与企业建立质量新优势。质量强,则企业强、产业兴。质量是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市质协要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聚焦质量短板,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开展重点领域质量攻关,积极推动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产业质量支撑能力;要落实质量政策引导,推进先进行业与企业发挥质量变革引领作用,促进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发展,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应用示范,倡导开展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全面质量管理,引导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和竞争力;积极推进传统行业质量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促进高价值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选拔一批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

二是做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新服务。聚焦重大战略、重点行业,市质协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专业枢纽平台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融合,以及培训、测评、研究、咨询等质量技术服务业态创新提升,互补形成协同服务网络,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对接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开展“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积极引导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等供需对接、开放共赢,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事业所需质量技术服务的高效供给。面向中小企业,积极创新开展质量、计量、标准、认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公益培训,对接资源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基础服务。

三是研制与推广4.0时代新方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质量理念、模式、形态的创新发展。市质协要密切关注质量4.0时代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成效,不断增强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应用、推广新时代质量管理经验,探索精细化、个性化、场景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工具的运用,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树立质量标杆,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应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联合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质量理念和质量标准的发展探索,主动适应质量工作的变化趋势,密切跟踪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创新质量理念和质量工作方法,为上海质量发展注入时代内涵。

(三)开放共赢构建质量合作新格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市质协要以全新的视野关注质量发展的机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构建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质量开放共赢新格局。

一是深化国际质量交流合作。市质协要积极克服国际疫情形势的影响及困难,创新机制、手段,进一步加强与美国质量学会、亚太质量组织、国际质量科学院、欧洲质量组织、“一带一路”沿线质量专业机构等质量组织及质量专家学者的交流,提高对国际质量前沿发展趋势的认识,在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变革、质量技术创新等领域寻觅合作契机,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办好中国质量大会专题会议、工博会质量创新论坛、进博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中德质量论坛等,探索质量合作的上海方案,服务我国质量强国及高质量发展大局。总结发挥国际化平台建设经验,更加有序、有效、有力度地“走出去、引进来”,传递中国质量声音,提升市质协在国际质量交流合作中的枢纽地位,努力成为建设全球质量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可持续挑战的重要力量。

二是完善长三角质量一体化合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质量文化理念厚植、质量竞争优势突出、产业链条融合互补的先发区域,质量合作基础良好、动力强劲。市质协要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机遇,利用好上海的影响力与带动力,与苏浙皖兄弟协会共同打造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凝聚共识、共享资源、共破难题;要进一步完善长三角质量专业组织负责人圆桌会议机制,巡回举办长三角质量创新论坛、质量大讲堂;探索质量人才培养与互认机制,推动质量教育培训师资共享,深入开展“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质量经理人”“质量工匠”等培训,加强优秀组织质量提升经验、质量管理、质量技术创新成果互享;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协同优势,协助长三角各地市争创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四)专业高效锐意进取展现新风貌

新时代、新起点、新需求必然要求市质协坚定发展定位不动摇,紧抓专业建设不放松。市质协当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牢牢把握质量发展规律,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质量专业社团。

一是党建引领,增强新时代质量使命感与创造力。凝心聚力,全面发挥党在协会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创新理论武装,打牢协会发展政治基础与思想基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理解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重点,抢抓发展机遇,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协会的政治凝聚力,带动协会的综合服务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人才教育能力等全面迈上新台阶。

二是拓宽网络,延展协会服务的覆盖面与贴合度。强化面向全市会员的各层级交叉互动的质量宣传与活动网络,与政府主管部门、各区质量组织同频共振、高效协同。围绕四大品牌、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建设,扩大朋友圈、画好同心圆,做到“重点产业全覆盖、新兴领域不空白”,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向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医疗、教育等各领域辐射。广泛与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商会联动,发挥“质量+”作用,共同推进质量工作在纵横两个维度上深度创新。要加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创新,积极培育质量人才生态,探索质量教育新路径,帮助企业打造一流的质量团队。构建质量人才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的科学通道,在质量领域形成塔顶更高、塔体更强、塔基更厚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

三是强化治理,做好协会发展规范化与科学化。持续健全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与管理制度,以民主、协商、公开、公正的方式处理协会内部事务,不断加强民主自治和社会监督。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协会班子建设,建立一支乐奉献、懂专业、高素养的管理队伍,加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能力提升。遵循“职能健全、人员精干、强化协同、运转高效”的原则,优化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适应信息化要求,加强协会信息、知识、技术资源的创造性开发、统筹性运用。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面,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服务方式,肩负起建设质量强国的光荣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质量新贡献!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质量”知识巩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质量投诉超六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