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菊
(岷县第一中学,甘肃 定西)
近几年,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稳步发展,在高中学段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关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这一新学科而言,发展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文将从分析计算思维的内涵出发,以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视角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所谓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或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以及满足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它主要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构成。而在这其中,计算思维能力是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必备能力。周以真教授曾对计算思维做出过解释,他认为:计算思维指的是在学习与应用基础计算机知识、探究与信息技术有关问题答案以及设计计算机系统程序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多样化思维活动。由此可见,计算思维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去摆脱机械性操作困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立足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去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长为符合时代特征且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从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而将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集中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信息技术操作技术的传授上。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仍会沿用灌输式与传授式,这就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其学习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很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调动。长此以往,大部分的高中生便会因学习体验感与学习成就感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丧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这不但会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而且会制约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以及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还会有部分教师将教材视为开展与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实践操作,这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在信息技术实践学习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发散,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无法在这种过于僵化、呆板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进而限制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会造成消极影响。
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知识本位以及师本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教师往往会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书面成绩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去开展与组织教学活动,这就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较明显的功利性,学生很难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学习成效难以得到提高与强化。并且,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意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就导致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仅能够掌握较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计算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持续成长还会造成相应的限制。
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更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要求。但从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的课时十分有限,再加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时间更加紧张,进而限制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虽然目前也有少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逐渐意识到了开展与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常会因缺乏指向性的教学目标而难以实现有深度、有内涵的教学,致使高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较浅显,进而限制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较于中小学段的学生,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就使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学习与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形成带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与学生发展促进者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再构,从而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材作用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立足点,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数据采集”一节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在全面分析教材、深度把握教学目标后,对教材中原有的数据采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数据采集的典型应用实例,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南水北调问题,向学生提出“若想更全面、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的情况,需要研究哪些数据?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与采集数据?有没有一种更快速的数据采集方法?”等教学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据采集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鼓励学生带着教学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分析多种数据采集的优势,找出最便捷的数据采集方法。最后,为学生演示网络爬虫程序采集数据的过程,并与学生的数据采集方法进行对比,以此来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程序的认识,并抓住教学时机,鼓励学生操作与应用网络爬虫程序。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重组,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便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是较大的。若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认识上,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与限制。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若想从根本上锻炼与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强对自身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与转变,并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去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
限制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因此,为了有效地打破学生过于传统、陈旧、僵化的学习思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合理地对信息技术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并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此来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基于枚举算法的问题解决”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以此来有效地发散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生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适当地引入实践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运用已知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巧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活跃,其计算思维能力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这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也大有助益。
总而言之,自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便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关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而在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思维能力是基本能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要积极合理地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去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从而在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现更稳定与持续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