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霞
2002 年,习近平同志在景宁县调研时指出“畲族自治县全国只有一个,是景宁最大的特色,畲乡的特色要把它充分展示出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近日,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先示范行动部署要求,我以共富工坊作为组织工作助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利用3天时间,经过蹲点调研分析得出当前共富工坊在孵化、经营、转型升级三个阶段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立足“突出畲乡特色、利于文化传承、带富畲汉群众、提供共富样本”定位,梳理形成《共富工坊规范化孵化建设提升24条流程规范》《“畲味系列”共富工坊孵化建设提升规划》,针对性提出“5+N”畲味系列共富工坊孵化建设提升思路建议,让小工坊成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大平台。
上下“一盘棋”,畲味抓“孵化”。凡谋之道,周密为宝。针对工坊孵化过程中,“民族+”工坊占比少、畲味凸显不够浓厚,工坊分布“小而散”、集成规划不够充分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精准布局,部门联动、集成推进的破题思路。坚持民族化、品牌化理念,考虑畲族人口分布、畲族文化传承、民族村分布、主导产业发展等,合理规划、统一分类,重点打造畲技艺、畲文创、畲小吃、畲习俗、畲医药等“畲味系列”共富工坊,并适时扩充。设置产品展示一条街,注重工坊品牌、logo、风格、标准等方面统一,从装修风格、行业规范等方面形成可参照、可推广的建设规范,浓厚畲味。加强部门联动,定期更新“五张清单”,集中部门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利于传承、补齐空缺、打造精品”,提前联动谋划工坊孵化提升项目,按照职能领域明确职责,分头推进、集中指导、统一验收。将部门参与度纳入各单位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季度考评和年度评审,压实责任。目前,共孵化建设“畲味系列”共富工坊9家,谋划项目8个。
管育“常态化”,闭环抓“运营”。部门参与重在经常、制度建设重在落地。针对工坊运营过程中,主体参与不够到位、闭环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明确主体、专业运营,制度落地、常态帮扶的运营方式。明确强村公司为工坊建设管理和常态运维主体,通过部门指导推进、企业提供平台、村级组织参与、技能人才请进、青年创客加入等,提升工坊管理专业性和可持续性。根据工坊业务拓展,制定合理的参与和分配制度,提高各方积极性和配合度。坚持问题和实用导向,常态化开展强村公司、企业主、乡镇、工坊工人等群体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健全完善每日一问诊、每周一坐诊、每月一复诊、每季一会诊、每年一回诊“五个诊”机制,即每日由红色管家“线上”“线下”实时收集问题需求、监测运营情况;设立技能、金融等服务联络站,每周固定为工坊提供专业指导;每月对工坊问题办理反馈进行“回头看”,及时了解进度和成效;每季依托党建例会,集中对普遍性问题进行会商解决;年终进行满意度测评,结合村民、企业主、主管部门意见,评选示范型、普惠性、引领型工坊,推动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党建“强引领”,联动抓“升级”。统一思想聚合力、党建联建架桥梁。针对工坊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群众思想站位不够统一、党建联建效应不够明显的问题,提出多方引导、形成共识,党建联建、点面开花的提升思路。通过推进共建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工坊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等方式,加强对工坊政治引领、监督管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积极性。以村党组织为主,发挥妇联、团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群众工作优势,常态化做好村民沟通引导,及时消除误会,为工坊转型升级争取最大支持。集成部门资源,实现跨区域、跨产业、跨行业的联建合作,为工坊提供食品安全认证、商标注册、标准化生产、用地审批等方面指导服务。创新形式载体,探索工坊+文旅、工坊+研学、工坊+直播等“工坊+”系列,让“小工坊”实现产业大集成、群众广受益。如,深垟多肉共富工坊与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旅集团、县委宣传部等建立党建联建,共同开发研学、旅游等产业,产品上架“畲乡非遗共富”系统,实现集中展示和线上销售。
下一步,景宁县将充分利用此次调研成果,按照畲技艺、畲文创、畲小吃、畲习俗、畲医药五大“畲味系列”共富工坊类型,在原有9家“民族+”工坊基础上,重点孵化、规范和提升首批17家工坊,以“小工坊”推动文化大传承、群众大共富、产业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