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继承

2023-01-23 01:04殷妙苗
关键词:工匠劳动精神

殷妙苗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市 250013)

“工匠精神”本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而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各国发展本民族产业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然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工匠文化,既有自古代沿袭下来的匠人传统,也从西方的思想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劳动观中汲取养分,还有伴随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和发展应运而生的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上升到哲学和意识形态层面,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代工匠精神具有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人类共同价值相统一的特点,其文化传统和文化继承决定了新时代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水平乃至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精神力量。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形成理路

自2016年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多次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中被提及,并且不断被赋予新内涵。工匠精神的新内涵发扬了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传统,融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中国革命精神,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回应了国际国内市场对中国工人和工匠工作的新要求,从而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逐渐形成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要鼓励各类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为了促进当时国内经济发展转型并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目的在于通过号召全社会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品质革命和国家经济增长。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安徽主持座谈会时曾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1],将工匠精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内在逻辑打通。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新提法和新要求,已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已经显现出要将弘扬工匠精神从工厂范围扩展到全社会范围的趋势。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将工匠精神同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并置,以此来培育和引导产业工人敬业、奉献,形成一股向上的职工文化;2017年3月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厚植工匠文化”的提法,从而使得“工匠文化”在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共鸣;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新要求,从而将工匠精神上升到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国家意志层面上[2]。

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回信中指出新时代劳动者应该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干劲”“闯劲”和“钻劲”,可见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其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曾要求广大知识分子、工程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们应该团结一心,要有工匠精神,努力工作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民生需求,这意味着弘扬工匠精神不仅只在工人群体中展开,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同样应该学习并具备工匠般的精神品格。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认识到劳动的崇高性,从社会教育和形而上的维度解释了为什么要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习近平于2019年8月20日在甘肃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和2021年4月12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讲话时,两次强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支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是必不可少的[3],从而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对国家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2019年9月在表彰世界技能大赛获奖的我国选手时、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和2021年4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分别指出了“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及要“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4],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和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的文化传统和新时代的新内涵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目标串联起来,形成了关于新时代工匠精神从起源到发展、从继承到新内涵、从理论到实践、从职业教育和职业精神到国家发展大计的完整论述。

通过整理近年来党和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论述可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本身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拥有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内涵,被赋予了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其总体的形成脉络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吸收了中国古代工匠文化的优良传统,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和红色精神的宝贵延续。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驳

实际上,可以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5],分别对应了工匠的本分、追求、作风和使命。而中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三个维度[6]。对照来看,二者在求新、求精、求真等存在相通之处,而这些品格在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的著作中都有明确记载。

首先是求新。求新即追求创新,即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中所提倡的“尚巧”这一创造精神[7]。中国古代早期的民间手工业者,也称“民匠”“工匠”或“手艺人”,从最早的制作衣食到木质建造,再到炼铜炼金的器械制作,随着生产资料的扩充和材料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匠人们自发的研磨自己的手艺和技巧,以期能制作出更好的产品。这种“尚巧”的风尚也记录在春秋战国《周礼》的《考工计》一篇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8],以及《礼记·正义》中也指出看工匠所制作出的器物即可判断其技艺巧拙,再如鲁班等中国古代名匠往往被称为“至巧”“巧士”“能工巧匠”。这种追求技艺上的精巧,正是源于古代工匠们需要不断创新技艺,以提高自己制作的技艺。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有“工巧饰也”的提法,意在说明工匠都是有技艺的灵巧之人。而这些古代工匠又是在社会各个行业从事“百工”之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制造业对智慧和技巧的追求,这种追求其本质就是不断求新,开拓“工”业,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求生存和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创新追求。

其次是求精。早自春秋时期开始,《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有描绘工匠“切磋琢磨”反复打磨产品、精细工作的诗句。此后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也以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来砥砺儒学学风,即以“大匠诲人必以规矩”[9]的遵守行业规矩和“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10]的不降低工艺标准、严格要求工作质量的工匠品格来启发弟子做学问,讲求治学上的精益求精。宋代朱熹在为《论语·学而》做注时讲的“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己精,而益求其精也”[11]更是将古代匠人们钻研手艺、打磨产品的这种精神上升到精益求精的品格和严谨细致的职业态度的高度上来,“精益求精”这一影响了中国社会千百年的成语也由此而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从业者始终贯彻着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匠传统,这是手艺人和工匠自农耕社会开始求生存、求发展,立足于自己行业的工艺之道,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手艺和产品质量,使得精雕细琢成为一种高尚的职业追求和职业态度。求精体现了古代工匠对自己工作和职业负责任的态度,在当代社会进一步演变成了“敬业”的劳动价值观。

最后是求真。既指的是对待工作的诚实守信、专注认真的态度,也包含把握工作客观规律更好掌握工作方法的“求真理”“实事求是”之意。“专注认真” 即要求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是对精益求精品格在生产实践中的进一步落实。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求真还体现在对“工匠之道”的形而上意义的追问上,如《庄子》中所提倡的道家思想指出道是掌管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人追求自由理想的最高境界,顶级的工匠追求的不仅是手艺和技巧上的登峰造极,更在于对生产和事物本质意义上的深刻认识,即所谓的技艺融合于道[12],通技艺即通道;儒家思想所讲的“道”虽然不是指的事物本质规律,但更加强调“道德”和仁义的部分,孔子讲的“君子不器”指的就是真君子不应限于自己已有的技艺,而是要将技艺演变为通晓事理、有道有义的人格境界;随着宋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四大发明、航海技术等的飞跃发展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追求探索更广阔世界、追求开拓人类认识极限的“求真”品格。

总起来看,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中的“求新”“求精”“求真”三大品格既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根本来源,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立论的骨骼和框架。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工匠精神被赋予什么样的新意义,“追求创新”“精益求精”“敬业奉献”“实事求是”等都是一名优秀工匠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同时,不仅是职业工人,社会中的每一位劳动者以及职业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继承中国古代工匠文化的优良传统,铸就“匠心”与“匠魂”,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职业风气。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主要体现在其辩证唯物主义基础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建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个维度是辩证的唯物论,即强调物质第一性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3]观点,也就是提示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工匠”们在攻坚急难险重工程时,要以充分掌握事情发展客观规律、考察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是蛮干而是巧干,将“工匠”的创新能力不断放大;第二个维度是唯物的辩证法,即强调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分析法。新时代的中国工匠不仅仅是从事个人事业的工匠,而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员,其中必然面临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这个过程中新时代工匠精神就要求大国工匠们分清主次矛盾,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以全局为重,既要关注主要矛盾,也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将国家和集体层面的利益置于优先级上。比如一些参与涉及国家保密工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常年隐姓埋名,不能与家人团聚,但他们着眼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由此可见,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中充分体现了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14];第三个维度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主要体现在认识的反复性上。如在急难险重工程的建设中,需要预判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势,认识到重大工程的完成是要经历不断地失败的累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要求匠人们坚持不懈探索的“求真”精神有内在的统一性。

建构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主要体现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层面上。第一是关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5],这提示中国新时代的工匠们在开展大国工程建设时,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现场、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中有哪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追求卓越、打造国之重器。第二是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新时代的中国工匠本身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员,同时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所做的工程,又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指引新时代的中国工匠们不忘自己来自哪里,也不忘自己为谁而劳动,因此建设成了一个又一个事关人民生活福祉的伟大工程,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充分体现。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基础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本质的论述对认识、培养、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劳动即人的本质”的观点[16],并指出人的有意识的劳动过程是其区别于动物之所在,从而在哲学层面和理论层面奠定了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的基础。同时,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劳动,劳动的过程正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过程,是现实物质和意识观念相互融合统一的过程[17]。这提示我们要承认劳动生产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对新时代工匠精神本质的认识和思考不能脱离劳动者个体的劳动实践,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也要不断地落实到具体的劳动实践中。新时代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和观念上的存在,对以“敬业”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的传承应始终坚持在物质生产活动和劳动实践中展开。第二,马克思认为当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资料足够丰富时,劳动就将成为一种肯定人的价值的有效途径。劳动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的手段,而会成为一种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18]。劳动创造了人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真谛[19]。在社会主义中国,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上升到了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理念的高度,劳动的异化现象得以消除,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光荣的、有尊严的,劳动者的获得感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劳动的崇高性也得以实现。

新时代工匠精神基于劳动光荣的理念而生,其本身就是劳动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实现形式,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劳动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诉求的回应。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对个体劳动者、职工、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人员工作的具体性的和时代性的要求,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和善于劳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劳动者个体对自身劳动素质的提高,引领职工和技术人员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转变[20]。从而在更好地引领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通过劳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发挥力量、做出贡献。

四、红色基因传承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工匠精神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劳动者们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一批批踏实肯干、敢干,勇敢勤劳,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和付出,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工匠。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革命年代肇始就延续不断地对红色基因的复制,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断赓续而成的重要品格。新时代工匠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互相交织、紧密联系,彰显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并不断相互丰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就涌现出了以赵占魁为首的一批组织陕甘宁边区当地百姓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为部队作战提供支援的革命工匠们。在作战部队、军工生产和战斗一线,为了能与武器精良的侵略者对抗,以吴运铎为代表的军工们为了战争的胜利,刻苦钻研、不怕牺牲,投入到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中,为革命军事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强调“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内涵的延安精神[21]以及通过开垦开荒、兴修水利、畜牧养殖的大生产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物质基础的南泥湾精神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性质,生动概括了战争年代在革命根据地奋斗的革命工匠们的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与新时代工匠精神中的追求创新、艰苦攻关,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相通,使得革命意志和斗争意识丰盈了工匠们热爱劳动、坚忍不拔、敢于开拓的奋斗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青岛国棉厂纺织工人郝建秀、北京机械厂钳工倪志福、挑粪工人时传祥、大庆油田钻井工人王进喜等为代表的基层职工延续红色革命精神,辛勤劳动、善于钻研、努力创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发明创造出了一系列高效率、低能耗的工作方法,在困难时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像核潜艇专家黄旭华、氢弹之父于敏等团队中的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和军工厂工人们,为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国家的安全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为了守护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他们突破外国技术封锁,深耕高精尖军工科技多年,为国家和人民筑成一道不破的防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等[22]是对中国工匠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时代背景下,自力更生、克服时艰、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伟大壮举的生动总结。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涌现出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发者王选、青岛港金牌装卸工人徐振超、辽宁鞍钢矿业工人郭明义、建设青藏铁路的铁路工人等一批批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而不断奋斗的当代工匠。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引领下,中国工业发展开始更加关注创造发明和生产优化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中国工匠在继承坚守岗位、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等工匠传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和追求敢为人先的决断力和创造力。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等为内涵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本身就是当代中国工人最具标识性的精神特征和精神属性,同时,特区精神所强调的“埋头苦干”、载人航天精神中提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劳模精神所蕴含的“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等[23]均在接续传统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内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第一”塔吊设计师孙丽、港珠澳大桥工程师林鸣、水泥生产技术专家郭玉全、中铁高级电焊工王中美、宝鸡机床数控车间试车工麻建军、快速研发并生产出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院士团队等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们为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向、早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谱系中不难发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和影响不仅局限于职业教育、产业工人和经济社会领域,而是从企业职工到高校师生、从基层工作者到政府职能部门遍布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比如强调“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和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内涵的脱贫攻坚精神的背后,都浓缩着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自我革命的改革创新精神。这提示人们,无论哪行哪业,无论面临什么风险挑战和磨难,兢兢业业坚守工匠初心,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求实创新既是实现自我和社会发展也是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不可少的品格与素质。

中国共产党人身先士卒,一代又一代的贯彻工匠之行,书写工匠精神。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总结了建党百年以来党在长期艰苦奋斗中构建起来的精神谱系、政治品格、伟大精神,工匠精神赫然在列。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被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改革和中国工人伟大劳动实践的思想结晶,是能为党和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精神力量的宝贵财富。

五、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其概念本身的嬗变就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质也必然受到文化和历史语境变迁的影响而随之发生变化[24]。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由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基因生长而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个性的完美融合,是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工匠精神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工匠文化中的匠人风骨,从马克思那里获得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依据,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那里获得重要启发,与红色基因传承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互交织、相向而行。新时代工匠精神浓缩了千万中国劳动者的热情、品格与智慧,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文化软实力,因而引领全社会学习新时代工匠精神,领会其文化传统与文化继承便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工匠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