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 飞
作为五谷——稷、稻、麦、黍、菽之首的小米,学名粟,原产于我国。古人曾将小米称为禾、稷。《诗经·小雅·黄鸟》中便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诗句。这说明我国将小米作为粮食种植的历史至少有3 000年。
小米的加工精度不高,与经过抛光等工序的白米相比,小米的营养价值更高。小米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钙、磷、铁、钾等营养素。小米中的含铁量比同等量的大米高1倍,膳食纤维比大米高2~7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米具有滋阴补血、润燥、通便等功效。小米中还含有多酚、黄酮、肌醇和甾醇等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降血糖,降胆固醇,预防溃疡和湿疹,促进新陈代谢。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除胃热、利小便、治烦渴、安眠等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意思是说,有胃灼热、反胃、呕吐等不适时,适合喝小米粥养脾胃。
《本草纲目》还说:“粟(小米)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因为小米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所以也被叫作“肾之谷”。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有晚餐喝小米粥的习俗。小米可单独煮粥,也可与果干、蔬菜、其他谷薯类食材合理搭配,做成不同风味的粥。
小米加南瓜、红薯、山药、紫薯等食材一起熬煮成粥,口感更甜、更浓稠,很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食用。不过,相较于小米,谷薯类食材不容易熟。可将其上锅先行蒸制,切成小块后再与小米同煮。
在小米粥快熬好时,放几颗红枣干、几粒葡萄干,能让粥更加香甜。
小米粥里可以放些花生碎、核桃碎、黑白芝麻等,提高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营养价值。
百合、莲子、芡实(鸡头米)等食材是小米的“黄金搭档”,能大大提高小米粥的食疗价值。
原料:小米150克,南瓜100克。
做法:南瓜去皮切丁蒸熟,小米淘洗干净,二者加水后熬煮10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南瓜小米粥能补中益气、健脾和中,是养胃的佳肴。脾胃虚弱、体虚、产后虚损、食欲不振、阴虚火旺者均可食用此粥。
原料:小米150克,桂圆肉25克,糖渍玫瑰少许。
做法:将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小米粥快熟时,放入桂圆肉,用旺火烧沸后将粥盛出装碗,撒上糖渍玫瑰即成。
功效:此粥可补心脾、益气血,用于气虚便秘等症效果甚佳。
原料:小米50克,糯米20克,莲子20克,百合20克。
做法:将莲子浸泡1小时,糯米浸泡30分钟。锅中倒入足量清水,水烧开后放入莲子、糯米煮30分钟,放小米、百合煮10分钟关火。
功效:莲子百合小米粥可养心安神、补益脾胃。
原料:小米100克,怀山药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洗净蒸熟、去皮、切成小丁,与小米同煮为粥,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
功效:怀山药小米粥可健脾止泻、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
原料:小米100克,酸枣仁末15克,蜂蜜5克。
做法:小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酸枣仁末,搅匀煮开,关火后加蜂蜜搅拌均匀。
功效:小米枣仁粥可补脾润燥、宁心安神,适用于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者。
原料:海参4个,小米100克,姜片、盐、料酒、鸡汤少许。
做法:海参用纯净水泡发2天,中间换两次水。剪开海参肚子,取出内筋、沙嘴,挑断筋,清洗干净。将海参煮25分钟,捞出晾凉后重新泡入水中,放冰箱冷藏泡发3天,中间换3次水。锅中加水烧开,放入姜片,下海参煮,滚开时淋入少许料酒。小米淘洗干净加鸡汤熬煮,粥快成时放入海参再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海参小米粥的营养很丰富,能缓解疲劳、健胃宽畅、补肾益精、补虚养身。
★温馨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优质小米熬成粥后,表面浮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像是结成一层“皮”。这层“皮”便是米油,有一定的养胃效果。
1.选择新鲜的小米,不能是陈米。
2.水快开时再下米。
3.米刚下锅时要搅一下锅,防止糊底。文火熬粥时尽量少揭锅盖,可以给锅盖留条缝防止溢锅。
4.锅中放足量水,不可中途加水。
5.待米成花状时再盛出更可口。
小米营养丰富,但是和其它谷物一样,其中所含的赖氨酸过低,不宜长期单独食用。小米性味稍寒凉,虚寒与气滞体质者要少吃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