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3-01-21 05:57杨根莲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估

杨根莲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31)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线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结构和途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选用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法,从系统的角度设计先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受其教学理念支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设计尽管是教师行为,但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混合式教学尤其如此,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支持学生的自我建构[1]。混合式教学设计应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核心目标进行逆向教学设计[2]。

1 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应用于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逆向教学设计是美国课程与教育领域的专家GrantWiggins和Jay McTighe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主张先从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开始,然后确定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估证据,最后围绕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学习。之所以称之为逆向,是相较于传统教学设计顺序而言。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以完成教材的内容和实现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活动,最后通过考试等手段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依据教材和经验安排教学活动,重在完成既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目标导向而造成教学低效或者无效[3]。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的前面,可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4],使教学过程始终在目标导向下开展,不断向目标接近,实现“目标、评价和教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逆向教学设计更适合手段丰富、环境多元复杂的混合式教学,能使各教学环节有序展开。

逆向教学设计是追求理解的设计,GrantWiggins说过,理解是“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其主旨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更好地促成迁移,让真实而有深度的学习更好地发生。这与混合式教学提倡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和深度学习的追求一致,二者的理念高度契合。

2 混合式教学的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将评估设计安排在教学活动设计之前,所以也称其为“评估优先的教学设计”,它按“确定预期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步进行[5]。

2.1 由预期结果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混合式教学倡导的是“学生中心”范式下的教学改革[6],教师应思考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即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应掌握哪些知识和方法、养成何种思维和能力、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教师不能拘囿于完成课程教材内容,仅提出“识记和理解”的低阶认知目标,让学生停留在“浅层学习”上,而应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注重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除了认知目标,教师还需关注学生职业素养、良好学习习惯等的养成,以及与人沟通、协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核心学科知识,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等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能力。在明确了预期结果后,教师需结合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对预期结果进行明确、具体的描述,形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量、可评价,这样才能为评估证据设计提供清晰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是精准定位学习目标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才能确定学生在每堂课教学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进而制定出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脱离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切实际、形同虚设。此外,学情分析还是教学内容选择和序化(包括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同时还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是一切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风格、心理特征、已有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等层面入手,运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等方法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涌现,且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具有强大的学习数据记录、统计和分析功能,这为混合式教学学情分析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

2.2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估证据

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确定后,需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评估证据。评估分为传统评估和表现性评估。传统评估是传统教学中一直沿用的标准化评价,如作业、测验和考试等,这种评估方法适用于判定低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比如客观题中的选择、判断和填空等可用于检验知识的识记,主观题简答和分析等可用于考察对知识的理解。表现性评估包含评估任务及其表现准则(评估标准),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评估性任务产生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进行的绩效评估,这是一种多方面的评估,包括学生的行为、认知、态度、结果等多维度表现[7],除了评估学生对核心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评估学生批判性思维、知识迁移应用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等社会能力。表现型评估包含评估任务及其表现准则(评估标准),评估任务一般不只是一个活动,而是设计成项目化的任务,每个项目化任务可由一个个子任务构成,通过项目化任务的学习,来综合反应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态度和情感等。评估标准是形成评估结果的有效标准,即学生做到哪些或做出哪些,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引学生,让学生知道应该到达的地方,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混合式教学可分为课前的线上学习、课中的线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以及课后的线下、线上学习三个阶段。课前的线上学习评估,可采用传统评估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以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等形式出现在视频中或视频后,教师可将测试题设置成允许查看分数和允许查看答案等,让学生及时知晓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线上学习的测试结果和观看视频时长、回放情况等行为数据,了解学情并知悉内容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

课中的在线学习评估,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等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可设计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评估任务,以多人协作的小组进行讨论等形式开展,并从学生学习投入度、参与度、贡献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设计相关评估标准。除了评估标准,教师还需针对评估标准设置评分等级。在课中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堂互动的抢答、选人、投票、发帖回帖以及讨论分析等学习行为和数据线上平台均有记录,这些均应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依据。课中的面对面学习评估主要检测学生应用、评价和创新的高阶思维能力达成度。评估任务可设计成小组讨论、项目汇报、实验实训、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等。评估标准可以从学习任务完成度、小组讨论探究的深入程度、团队协作探究中的贡献度、探究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作品展示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指标来制定评分细则,并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课后的学习评估也主要考察学生创新、评价、综合应用等能力的达成度。评估任务主要是项目的完善和总结,教师可从实践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项目任务完成度、学习反思、学习满意度等方面设置评估指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论文、电子学习档案、项目报告等上传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分享,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互评,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反思和满意度进行自评,这在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2.3 围绕评估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不仅要设计能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活动,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及社会文化因素[8]。

2.3.1 学前准备工作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线上平台使用等情况,然后选择多数学生较为熟悉的平台,创建班级并让同学加入。为了后续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组,后期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这些工作做好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平台查看课程简介、课程标准、熟悉平台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课程和平台课程资源有大致的了解。

2.3.2 课前线上自学

课前,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评估任务,在线上平台(如学习通等)下发学习通知,导学任务单等,让学生知晓学习内容并按照导学任务单的指导,在平台观看视频、课件,记录、整理笔记,用思维导图厘清相关知识点,最后通过一定量的测试题来检测课前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前线上学习活动,主要用于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教学目标。

2.3.3 课中线上学习和线下面对面学习

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直播(录播)的方式进行讲授,讲解时应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除了讲授,教师还可针对评估任务,开展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等活动。为了避免学生线上学习的孤独感,使学生更加自信、快乐、不孤单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一定的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社会临场感,如展示学生的学习数据,推送课程学习提醒,开展抢答、选人、游戏闯关、讨论等活动,并结合学生线上平台发帖和回帖的数量、内容以及讨论、沟通的礼仪等进行评分,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学习。 课中线下面对面学习,教师应结合课程评估任务和评估标准,尽可能设计参与式、 探究式、体验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思、学而有用,包括生讲生评、生问生答、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汇报、分组讨论、实验实训、师导生演、难点答疑、同伴互评等[9]。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学生的沟通能力、情感需求和深层认知均可得到满足和提升。

2.3.4 课后线上、线下学习

课后线下、线上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布置一些综合性任务(如文案设计、小视频拍摄、项目报告撰写、图样绘制和产品设计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在学习平台求助、讨论。在完成这些任务后学生需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将综合性任务的完成成果、电子学习档案等在线上展示分享,接受同伴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培养并检验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应用、评价和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层学习方式进行建构学习。

3 混合式教学的资源建设

混合式教学活动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没有适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教学资源并非越丰富越好。有些教师对线上资源的建设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资源之间的逻辑性,造成线上只是学习资源的堆砌,徒增学生的认知负荷和学习压力,令学生线上学习时感到无所适从[10]。设计教学资源时,在能满足教学活动开展和充分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以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荷为准则。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基本教学资源有: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案、教学视频、实训指导书、参考书目等;拓展资源主要有:教学案例、视频动画、题库、实训软件、思政小故事等。除了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在混合式教学中还需为学生设计导学材料和供评价用的评估标准、评分细则等。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为其搭建支架。导学任务单和评价量表就是两个很重要的学习材料。导学任务单让学生知悉学习所需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如何去完成任务等,使学生能在导学任务单的引导和指导下顺利完成自主学习。评价量表是表格式的细化的评分策略,既能更加科学地评估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状况,也能督促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11]。

4 结语

好的教学设计是指导教师教学的蓝图,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在对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分析比较后,基于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对混合式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给出教学资源建设建议。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教学系统,并非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受诸多因素影响,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还需关注线上和线下两种场所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衔接,还应思考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如何充分融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等。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估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