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琦 哈尔滨合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成本控制与投资期望效益和工程社会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物资管理、费用控制以及管理策略有着直接关系。材料费用作为成本投入的主要组成,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所在,也是从项目规划、设计到竣工所有环节都需要重视的内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目的是在材料选择的时候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对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进行妥善保管,减少物资浪费,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基于此,“甲供主材”的优势非常明显,极大提高了工程效益,为此这里有必要就建设单位“甲供主材”的核算与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所谓的“甲供主材”主要指的是在工程合同签订之初,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协商之后,由建设方提供工程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由施工方进行施工的一种工程建设方式,也是双方之间材料供应、管理以及核算的一种新方法。建设施工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明确规定施工方将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材料汇总整理成表,交由建设方审核之后,由建设方供应这些施工材料。这种“甲供主材”方式的应用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目前工程项目建设中所用到的材料主要有钢筋、水泥、木材、油料等,这些材料被广泛的称之为大宗材料,这些材料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中占一半以上,可见其管理和控制对工程项目有多么重要。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达成合作关系之后,由建设单位统一采购大宗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由施工方检验合格之后投入施工。这种做法减少了施工方偷工减料的施工缺陷,保证了施工质量。但是在施工的时候,若是出现施工单位材料检查方法不科学引起工程建设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必然会给工程质量带来影响,引起一些意料之外的后果,这些后果则由施工方承担。“甲供主材”的应用也会因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而出现材料风险变化,这些变化引起的不良后果则由建设单位承担。
从建设单位的角度进行分析,“甲供主材”的应用效果突出,让建设方对工程施工控制力度大增,避免了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低价伪劣材料问题,并且能够保证材料购买渠道的合理选择,减少了施工单位与材料供应商可能发生的不正当利益。另外,建设单位集中采购大量的工程施工材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并且通过材料运输汇总表及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和效益。但是“甲供主材”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大宗材料的采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和长周期开展,此时如果采购材料的数量和施工流程图把控不科学,很容易导致重复采购、采购过度、采购不足现象的发生,造成工程材料浪费以及施工材料不足而出现偷工减料、材料不达标的现象。
从施工单位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大部分工程都是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而目前国内建材市场在国内市场环境和材料损耗等因素的影响下进场会发生一定的波动,此时采取“甲供主材”的方式能有效减少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材料方面的投入,避免了施工单位承担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但是这种材料供应方式的应用导致施工单位对材料质量没有管理权,造成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时候得不到保障,可能产生一定的质量隐患,此时施工单位不仅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甚至会向建设单位提供赔偿[1]。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建设单位“甲供主材”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建设合同签订的时候,明确规定由建设方负责工程项目中所有的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在领用施工材料的时候签署材料领用单,通过工程款预支的方式将这些材料费用转给施工方,在项目结算的时候由施工方出具相应发票,建设方根据发票以及材料领用单统一进行核算。另外一种则是在建设非标准设备以及工程的时候,将“甲供主材”纳入到在建项目中,所有工程材料使用数量、质量均由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控制,加工制作方直接算加工制作费用的模式。“甲供主材”核算的时候,需要遵循目前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相关税务法的规定,要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业务流程执行,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但是就目前建设单位“甲供主材”核算和管理工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具体如下:
“甲供主材”模式下,建设单位在进行各种材料采购之前都要进行科学的预算,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需要的前提下领取相应的材料,并且科学进行登记,而所有的材料在工程彻底结束之后才会进行核算,给出最终的使用结果。这种材料供应方式容易出现材料核算不一致的现象。“甲供主材”量比较少的时候,或许会在仓库以及生产材料库领取材料,但是如果材料耗量比较大的时候,为了能够准确地区分资本性质的支出以及生产性质的支出,通常都会成立专门的基建材料管理小组,工程施工方提前申报材料预算,然后由基建材料管理小组进行审批,此时如果预算申报不及时,必然会造成施工材料短缺,进而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度,但是如果预算申报过量,则会导致材料长期积压,占用施工资金的同时,甚至导致材料变质,引起工程质量隐患。
在工程施工建设之中,钢板、模板等材料通常使用量是半张,但是发放材料的时候都是按照整张发放的,而有些材料如果需要量比较少,施工方会从节约的材料中重复利用,并不会申报材料。这就导致工程预算以及结算之间出现数量和金额差价。另外,施工单位在领用施工材料的时候都是按照实际价格领用的,但是因为所有的工程材料的价格都是不断波动的,一旦出现结算时价格超过领用当时的价格,则容易造成施工单位材料成本的增加。
众所周知,目前所有的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建设单位都会进行招标,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建设单位普遍会选择那些投标价格较低的施工单位,造成工程施工利润比较低,这也导致不少施工单位承包到相应工程项目之后,必然想办法从其他环节赚取相关利润,弥补低价承包带来不良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工程施工材料有计划地进行缩减,降低工程材料规格,最终影响工程建设质量,造成豆腐渣工程现象的大幅度提升。在这种问题下,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经常会相互推诿责任,彼此推卸责任。此时,如果“甲供主材”的数量比较多,面对大批量的建筑材料,采购和运输环节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采购价格、运输效率和库存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工程项目时间延长,影响工期和施工效益[2]。
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是规模大、周期长、施工流程繁琐的内容,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方案都比较繁琐,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多、种类繁杂、质量要求比较高。此时,如果工程施工材料控制不到位,必然会造成工程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到工程整体效益。工程材料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甲供主材”的核算与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确保材料数量和质量都符合工程施工标准,便于在施工中严格管理施工材料,提高施工效益。
众所周知,签订不同的合同会影响到单位的税负,也会给工程建设责任、权益划分提供必要基础。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将“甲供主材”的材料价值计入到工程直接费用中,尽可能地降低取费基数,保证工程项目中材料供应能够与施工进度相匹配。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甲供主材”的质量、数量以及规格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最终结算的时候选用的方式、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说法和规定。所有工程在施工建设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受人力控制的影响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施工方和建设方都要提前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由施工单位主要负责工程施工,对工程施工建设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规格、名称、质量和数量罗列清楚,并且将相关特殊要求做明确的说明。在材料采购的时候,确保施工材料的型号、名称、数量都与设计要求一致,都与行业标准命名一致,不能出现简称,防止在工程建设以及结算过程中出现名称和实际使用材料不相符的现象。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与施工单位协商各种材料名称的书写,对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都作出详细说明,防止工程结算中因材料名称引起结算误差,也减少因会计信息不真实造成的工程影响[3]。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要明确的界定“甲供主材”的范围,这个范围仅限于主要材料以及各种材料费用的结算方式。建设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将已经入账的工程材料费用、工程建设总费用和审核部门给出的预算报告进行核对,分析入账工程材料数量、金额、型号等信息的准确性[4]。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编制材料预算,保证预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同时,要注意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具体的施工需要。同时材料采购的时候公开招标,在降低工程招标价格的同时要控制好材料成本。材料供应部门以及仓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制定好材料清点计算,在材料盘点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记录,保证记录能够真实反映材料春数量、规格和消耗情况,监理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定期清查盘点,将材料的领用、消耗以及库存情况与建设单位的登记进行核对。加强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严谨出现只供应、不管理的现象,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科学运用材料,实施全过程监控管理体系,避免出现“甲供主材”外运情况,禁止低价非法倒卖行为的发生。建设单位要想建立完善、科学的“甲供主材”监督监管机制,需要完善全过程管理体系,避免施工单位利用工作之便非法倒卖材料,给工程带来质量影响,甚至是引发施工事故的发生。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分析、核算各个标段的甲供材料的使用量、实际价格进行汇总,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来全过程监管,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管理体系。
监理人员每个月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甲供主材”使用情况检查,将每个月材料的使用情况填写到《工程量结算报表》之中,结算量的变更项目和新增项目及时上报给建设单位和管理人员,并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情况进行督查。在这个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要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避免计算失误造成的施工进度影响。
“甲供主材”模式下,建设单位要注重施工单位材料领用的管理,对材料的数量和价格进行科学的管控,由预算部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材料的领用预算,按照施工图纸、施工项目来计算材料的用量和材料种类,保证领用到的主材和工程完工后决算书上的材料使用情况保持一致,并且要在结算的时候尽可能的对比领用材料时候的价格进行结算,避免因材料价格变化引起工程成本增加的情况。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出现超额领用“甲供主材”的时候,如何有效地进行扣款十分必要,应该在合同条款中做出详细约定,避免后期发生纠纷,保证工程效益和质量[5]。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 号)标准,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另外,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根据相关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劳务的,该营业额包含了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工程款项费用等,如果采取“甲供主材”模式,则由甲方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相关材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时候采取全额抵扣的方式减除,要知道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的时候往回为了赚取足够利润而精打细算,必然会控制材料预算开支的。为此,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要将施工方分别设定为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纳税人,将两种计税方法的应税行为分别划归对应的一般纳税人;最后,将简易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间接费用中能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费用,“置换”给一般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实现“完全”抵扣。
材料作为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所占成本最多的环节,甲供主材在目前大多工程项目中较为常见。但是由于甲供主材本身存在材料经手人员多的特征,所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必须要全部进行检查,保证材料属于正规厂商生产的符合规范标准的产品,且材料具备有效的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对进入工程现场的材料联合检查。但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所用材料种类多、数量多,要想一一检验几乎不可能,为此需要选择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法,保证材料质量。另外,建设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和项目需要,选择科学的入库、出库方式,在入库之前对材料一一进行登记,然后再出库并交付施工单位进行施工[6]。
“甲供主材”是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始终的内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确保“甲供主材”核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在当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甲供主材”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应用缩减了工程投资成本、保证了工程整体质量,并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工程进度,为整个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