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秀,耿丽媛,王晓兰,胡 敏
(1.伊金霍洛旗城乡环卫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2伊金霍洛旗上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3伊金霍洛旗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4伊金霍洛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十九大”上又有了新的内涵暨“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出了具体的20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此时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便有了进一步存在的土壤,而且之后也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观光园诞生,使得农村进入到生活富足、村风文明阶段,之后也有全新的农村生态园林建设的出现。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缺乏规划及政府监督,导致园林建设和乡村振兴不匹配,出现了过度建设;不能使得农村具有的环境特点以及风土人情获得展现;民族特色不突出,文化韵味不足;个性化不足,存在照搬照抄,雷同性过重;空间设计不合理,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情况。
“园”是传统的带有四面屏障的土地或空间,可以用来栽植花卉、饲养动物或种植经济类作物。《园林学》作者汪菊洲先生指出,所谓园林学就是研究如何将自然的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态体系,使得人们在此能够回归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新农村,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的全新面貌的农村,其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基础,代表着我国农村物质、精神财富的发展状态。十九大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赋予新的内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今已有660多个城市,但城市无序扩张,人口密度增大,环境压力剧增,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空间日益恶化,使城市人口开始追求绿色自然,想要亲近农村的自然风光,这也使得城郊的乡镇出现了大量的采摘园。
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消费结构也有了较大调整,外出旅游以及将收入投入到餐饮、服装等之外的比例在增大,其中观光旅游的比例提升最为明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人们未来将非常认真考虑如何度过闲暇时光,随着人们假日增多,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劳动意识都会受到冲击。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进入了新常态,但是随着弯道超车,消费必然进入一个井喷时期,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思考这一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基础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交通、医疗等方面都获得突破,为农村园林建设提供了基础。交通的详细规划、医疗设施的完善、教育的兴旺、信息化进度提升,这些都可以使得园林的规划、建设以及利用效果得到提升。使得城市人口到农村旅游获得各种方便条件。
当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关键期,各国都在努力实现平稳过渡,使本国农业能在未来的时间里领先他国。现代农业中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等融入程度提高,使得农村农民的综合素养在不断改善,激发了人们的多种经营意识,实现了多元发展。生态农业其实是现代农业的深度发展,生态意味着绿色、健康、持续发展,其堪称现代农业当中的发展典范。不过我们不可忽视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缓慢这一现实,例如农业产品呈现季节性,一年四季经济效益不均衡,对资源利用也形成了很大的约束。农业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推动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收益,和我国现阶段农业与农村发展目标一致。
好的生态环境是取得更好发展的基础,是创造更高效益的保障。这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为什么要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改善的重要原因。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充分发展社会经济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保障、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园林绿化及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要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出创新的、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有预见性的,跟进时代发展潮流。
“地域性”是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总称。景观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周围区域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园林景观设计要依托自然特征,确定区界,按规律建立自然区域单位,系统研究。目前对各人文景观要素这一层次的划分还不够,类似胡焕庸所作的中国人口区划这样的研究成果还很稀少,景观方面的研究多停留在景观类型上,缺乏相应的景观区划的研究。
农村景观规划是通过人居环境和大地景观的理论基础,研究解决农村的生态、经济和文化问题。坚持因地制宜是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对地理条件进行合理利用,二是要对植物进行选择。要最大限度地依托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既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减少维护频率,又能在设计上更加贴近自然。在植物选择过程中,也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选用外来植物则应优先选用观赏价值高且适应性强的树种,改善植物种植结构,优化植物品质。
5.1.1 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园林建设的政策引导
政府是各类资源的调控者,新农村园林建设同样如此。因为农村地区较城市相对落后,园林建设基础薄弱,农民建设意识不足,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园林建设速度慢,后期的维护难度也会提高。政府要在技术、资源以及管理中提供保障,针对农村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各地土地、人文、思想、传统等有关内容,使得各种资源得以集中利用。能够将整个村落囊括在内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实现生态、环保、人文的高效结合。
5.1.2 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投入对于农村园林建设有着很大的保障作用,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农村更是需要享受政策倾斜。农村园林建设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治区政府、市政府乃至于乡镇政府要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明确的支持系统,要保证土地审批、投资、财政补贴、无息贷款、设计机构、施工单位的及时到位。另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基金,使得相应的建设顺利推进,农村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5.2.1 结合各村特色,积极发展各类新型经济项目
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便是其独有的特色,需要将其和园林建设科学对接,这才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地方。哈沙图村的农村观光建设主要是该地方在打造集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经果林项目基地、青少年儿童培训、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地落实土地利用政策,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体验诗意的农牧庄园生活,骑马牧羊,信马由缰,观光赏景,悠然哉然打造的大西沟牧场。以景观优美,民风淳朴,天骄驿站、长廊、树屋、溪流、生态农业采摘园等打造的哈沙部落,共同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艺术画卷。每到果菜成熟季节,这里芳香四溢,游客接踵而来,在自然风光中享受采摘的乐趣。这种特色带动了农村经济,不仅如此,还实现了林园建设的基础,这便是非常成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的楷模。
5.2.2 实行产业政策倾斜和优惠
实现区域内的农村彼此合作,形成一个集中产业,政府在此方面需要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物资支持,其对于实现农村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美化有着促进作用。比如发展农村观光业政府可以利用几个村子的土地、当地信贷利率等支持,并且对于投资者予以定期免税。几个农村实现资源整合,在政府激励下形成一定的配合,同时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使得彼此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使得每个存在负责观光产业园的一部分业务,从而实现多元共赢。
5.2.3 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鼓励外商投资
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农村新园林建设其本身是社会建设问题,需要社会有关主体都融入进来,故此激励社会资本进入是非常必要的。地方政府要对此形成引导、约束以及激励,要确保社会资本适当适度融入,要确保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我国农村也存在发展上的先进和落后,也因为地区不同而存在资源上的优劣,人力上的强盛和不足。这些都对农村园林建设有着不同冲击。所以,现代农村园林建设过程里就不能统一模式统一方法,要量体裁衣,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越性,做到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先进地区要进行的事情,同样发展落后地区也要关注,要积极地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案。不同农村的发展基础不同,需要规划者来充分结合当地特点来形成全盘策划,不能形成太过超前的施工方案,也不能造成过度建设,需要考虑当地五年左右的发展速度,来进行合理布局。对此“中国经济50人论坛”当中温铁军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指出了此方面工作不可盲目照搬照抄,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积极积累总结经验,避免主观冲动形成的决策。
5.4.1 加强新农村园林规划指导
现阶段农村园林规划是比较粗放的,村庄只是在一些空闲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些绿化林地、花圃等,并没有全盘考虑,将经济性、景观性、自然性考虑在内,有走形式的意味。为此可以充分激发当地政府来组织具体的院所、施工单位来进行相关的规划以及技术指导,使得相关人才实地考察,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
5.4.2 健全新农村园林建设监管体制
农村园林建设当中,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缺乏以及制度缺失等缺陷,这些都是需要尽快弥补的。农村的整体园林建设因为农村地区特点,使得其存在其一定的独特性,一般来说其景观存在粗放、管理存在低成本运作等特点,需要充分建立对应的监管体制,使得当地树苗、种苗融入到建设中,凭借其高抗性来降低管理难度,另外需要对乱砍乱伐行为予以监控,建立严格惩罚标准,确保园林完整。
5.4.3 强调公众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鼓励农民投入其中,只有参与了才能享受果实。况且新农村园林建设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完全可以就近用人,降低施工单位人力成本同时,也使得当地农民获得额外收入。其中政府领导必须要有民本位思想,不得独断专行,要和农民一同参与到具体劳动中,呈现一种和谐的干群关系。
有人才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对提高新农村建设高度、进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引进、人才培训计划。农村有广阔的山场、土地,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本村的资源,引进有能力的个人、企业、合作社参与开发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鼓励有意愿的村民回乡就业、参与本村的建设,还可以聘用人才、购买技术服务、办培训班、通过网络、书本普及知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施工、有序管理、长期发展的目的。
5.6.1 利用国家项目建设搞园林绿化
我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整治,设立了专项资金,搞项目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设计时,要与国家政策、国家项目工程相结合,如小流域治理、荒山绿化、封山育林、绿色通道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工程。结合本村的园林绿化设计,利用好项目资金、搞好园林工作,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5.6.2 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中,中央专项资金投入并不少,但分散在广大的中国农村,仍是杯水车薪。而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性、公益性的特点,即园林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短期无回收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搞来钱,好建设。我们除了用好国家项目资金,还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引导农民开展生态性、公益性、长期性园林绿化工作。在政策方面,要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鼓励激励各类企业、个人投资园林绿化相关产业、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等园林绿化工作,引导人们自主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治,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好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进行融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局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整合农村资源,推动实现增值,有效地盘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