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 李燕
管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产业结构升级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助推剂,辅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催化,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方面,柏宇光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管理数字化、活动管理数字化、营销管理数字化,为应对数字互联网新趋势,企业需要完善数字化管理战略、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创新数字化管理性质,革新数字化管理动机,扩大数字化管理范围;李长川发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存在思维固化、创新意识不明显、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为主、“一人制”管理模式普遍等问题,导致企业发展与社会脱节、企业员工职业认同感缺乏、企业发展决策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现代化企业管理应强调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优先投资、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智能化、人性化、社会化;杨莉认为当前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创新环境差、企业发展战略停滞不前,提出企业管理创新发展路径为: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结构创新、人才管理创新、文化管理创新;韩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发现现有企业管理模式以传统模式居多、大数据人才库不完善、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数据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提出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和市场、招聘专业大数据人才、增强信息安全投入、调整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苏栋樑在分析了燃气企业存在信息传递、运维成本高、管理模式主动性缺乏、合作方式低效等问题后,探讨了BIM技术对燃气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现BIM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观念和理念转变;周忠武发现在市场竞争和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新形势下国有煤炭企业改革的要求下,国有煤炭企业管理创新迫在眉睫,国有煤炭企业必须在管理理念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方面凝心聚力。整体来说,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管理方法陈旧、制度僵硬;现代企业制度又待建未建,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充分落实。
本文拟全面总结该公司多年来的项目管理经验,系统梳理业已形成的管理成果,从党建引领、管理方法、学习教育、资源整合及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分析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公司的发展优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但目前普遍存在党组织法定地位不清晰、党组织发挥地位的作用机制不完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企业管理中,需将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发展理念,促进企业治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可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的规章制度,并注意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与组织设置等相结合,使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应强化“抓基层”的意识,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管理水平全面进步,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大小体现着管理者的胸怀、勇气和格调。通过设计专业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比学赶帮超”的劲头。各级管理者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念决心,弘扬敢于担当的意志品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标对表开展工作,从严落实责任,以责任到位推动管理到位、工作到位,同时,聚精会神抓研究谋划、抓部署推动、抓督促落实,不断优化管理方式方法。
企业管理中,呈现在所有管理者头脑中的管理图像,不应该是一张平面图,而应该是一幅三维动态的立体画面。本末倒置,缺乏层次,往往顾此失彼,甚至因小失大;纲举目张,层次分明,工作才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管理者自身的能力水平。应注重“把握联系,融会贯通”。
企业管理方法的革新需要着重应用好矛盾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实践思维。矛盾思维。企业管理者应承认矛盾,理性看待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出现问题,管理者应第一时间面对问题,承担责任,团结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企业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矛盾,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处理好重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系统思维。企业管理者应全盘考虑所有工作,并以系统思维做好协调工作、结构思维做好组织设计工作、以开放思维做好资源引进工作。战略思维。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统揽全局的工作方法、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实施有力的战略举措。创新思维。企业管理者应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基础,并内化成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实践思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管理者要将实践落实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让优秀理论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在网络大爆炸的当下,企业管理人员在应用好矛盾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实践思维的基础上,加大对数据商业价值的关注,培养专业化数据分析人才,加强内部组织机构建设,制定数据安全使用政策,并注重数据预测功能的利用。
无论是百年党史的奋进智慧,还是企业发展的经验启示,甚或是个人成长的现实需要都表明,“人不学不知理”,唯有加强学习,方能见贤思齐。通过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可提升其对企业内部现有资源的吸收度,并以不竭的渴学意识促进公司内部各部门(单位)间资源交换。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近年来,该企业非常重视教育培训,制定了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不断完善学育机制,开展点名调训,着力推动全员学习教育深入人心。作为管理者,应该比普通员工有着更强烈的知识恐慌感、更迫切的学习需求和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应抓住一切学习提升的机会,不断给自己“加油”“充电”,让自身具备更持久的续航力。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许多道理人们都懂,但没有切身感悟,譬如在管理工作中,人常讲“细节决定成败”,也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很多人对此没有切身体会,仅仅是知道,没有真正悟到、做到、得到。学习的知识应付诸实践,真正转变为自身智慧。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生动诠释。在公司改革发展的长期探索过程中,特别需要一支愿意学习、善于学习的管理者队伍,需要管理者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摸索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实践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绘就出个人和公司更加美好的未来。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应该是基于对未来的管理,应明确公司的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来重新规划和整合所有的资源。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均是围绕组织目标,调动一切人、事、物等资源推动公司目标实现的人。立足于该公司“做专长输、做大城燃、做强销售、做优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何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如何推动战略目标达成,需要公司全员的共同努力。
(一)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优秀的管理者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让其积极投身工作、竭力奉献个人所能。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因人成事,先把人选对,事情自然成。在用人上,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权限,让其心情舒畅,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推进管理程序流程化、系统化。该公司着力建成了“两个责任”贯通联动机制、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决策管理运行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安全管理运行保障机制、学育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竞争择优机制,等等,切实推动了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提升。作为管理者,当一项工作的管理程序不完善,或者体系化未形成,分工不清晰的情况下,不如自己想办法组织搭建,穷尽所能把最重要、最核心的节点向前推进一步,集百家之长形成公司自有的管理方法论,并促使其转变为公司独特的竞争力,进一步转化成公司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和行稳致远的力量源泉。
员工行为准则的最高统领应是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文化的管理,其目的就是形成员工自觉。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认清当前所处的“时”和“势”,从全局视角、长远眼光、整体格局中不断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做到因时而动、因势利导,切实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在干事创业的大潮中踔厉奋发、笃定前行。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孙子兵法》谋攻篇亦有:“上下同欲者胜;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任何一个组织只有上下目标一致,才有凝聚力、竞争力、战斗力。企业长足发展不是靠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的单打独斗,而是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同心同向同行。“崇道尚德”“进德修业”的企业精神,“气韵天然 道通天下”的企业文化,会如春风化雨般渗入员工心中;坚持自上而下的引领和自下而上的推动相结合,鼓励员工主动担当,大胆建言献策,全面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包容员工在探索中的失败,真正将公司打造成每一个员工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企业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奖惩措施、氛围营造都指向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这些一旦使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自我管理境地,管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在精神文化层面,应提倡建立企业层面系统的精神文化规划,使其成为企业规章制度的一部分,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在公司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员工能充分认识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为避免出现员工逆反心理,宣传活动应提前做好规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可临时起意,终致事倍功半。同时,还应着重构建和谐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从而有效发挥管理层的精神领袖作用,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在行为文化层面,应积极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企业管理者需借助各种培训场合,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灌输给员工,让其形成行为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行为。制度文化层面,在制度设计时,加入员工和企业利益的关联性设计,使员工能时时刻刻以企业发展作为判断自己行为的准绳,休戚相关。在物质文化层面,需挖掘企业发展历史,凝练文化符号,并做成宣传册、画册,或植入企业办公室、办公用品中,强化企业品牌形象。
市场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结构升级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助推剂,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催化剂。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管理工作,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公司的发展优势;应着力改善企业管理方法,着重应用好矛盾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实践思维;应不断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加快自我提高,提倡知识应转化,推进自我完善;应高效整合企业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管理程序流程化、系统化;应推动回归文化建设本源,抓好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