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雪,左晓磊,张彩云,王志恒
(石家庄市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中心 05004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和广大群众团结奋战下,疫情工作取得初步胜利,但其对各行各业,尤其对奶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国乳制品消费受到抑制、国产乳制品阶段性供给过剩,原料奶价格下跌,全球部分饲料价格上涨、奶牛养殖利润进一步压缩[1]。我省是奶业大省,区位独特、条件优越,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出现了乳制品消费疲软、成本增高、防疫困难等情况[2]。奶牛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存在物资供应困难,运输销售困难,复工困难,设施保养不及时,防疫压力大,消毒安全、牧场管理等问题,随着疫情的减弱,一些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3]。
伴随疫情的缓解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进一步调查与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冷链条件下可存活三周。同时由于冷链运输具备长距离甚至跨境运输的可能,这就导致在一定条件下,由冷链运输的冷冻、冷藏货物的表面或货品本身可能存在新冠病毒[4-5]。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或接触货物的人员在没有采取有效的消毒或者防护状态下,极易造成新冠肺炎的感染与传播。而生鲜乳的运输必须要求冷链以达到保鲜的目的,这就要求对生鲜乳的生产运输管理更加严格与科学,提出了更高的作业要求。作为生鲜乳的生产源头奶牛场,更要做好人员防护与各项消毒工作,防止生鲜乳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被新冠病毒污染。这需要奶牛场建立疫情期间奶牛场疫情管理操作规范,以体系化规范保障牛奶供应充足、质量优良,人员安全防疫,保障奶牛场正常生产及疫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目前在国际其他地区的肆虐,让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奶牛场的疫情管理,防止疫情反弹。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提出了《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等要求[6-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其要求,做好奶牛场的物资储备、场区管理、人员防护、卫生消毒、记录、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准备,具体讨论如下。
根据奶牛场实际需求,合理储备口罩、测温计、消毒液及紫外线灯、防护及消毒工具及生产用物资[8]。
在奶牛场生产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面临的风险不同,选取不同的口罩类型,做到科学防护、防止扩散的同时又能减轻奶牛场防疫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压力。例如风险较高、接触外来人员较多的的运输人员和销售人员、门口值班人员等,应选择防护程度较高的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普通养殖人员、管理人员在行程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奶牛场应合理储备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避免浪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所以关注体温的升高是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发现风险、避免感染的必要关注点。奶牛场应当选择储备一定数量的非接触式测温仪测量职工及外来人员体温,避免接触导致感染。如果发现人员发热,体温大于37.4℃,甚至可能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或有可疑接触史或旅行史者,应当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进行就地隔离,并及时上报疫情管理部门。
奶牛场消毒剂关乎生鲜乳的安全,首先应保证该消毒剂满足对环境的消毒作用,并且不会对人体、奶牛、环境产生威胁,其次,消毒剂也应对设备的使用没有不良影响,不会导致设备损坏。参考奶牛场常用消毒剂及对新冠肺炎有明显消毒作用的消毒剂,可适当按需储备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或者75%酒精。常用的紫外线灯照射的消毒方式也能有效杀灭病菌,包括新型冠状病毒。
为保障奶牛场测温人员健康及防止交叉感染要求,人员推荐宜穿戴一次性手套、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普通工作服或一次性衣物等。奶牛场需要配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工作服。需配备酒精喷壶、车辆消毒设备等保障消毒工作正常实施。
同时,应增加增大生产用饲草料、防疫药品等物资的储备。物料运入场内后存放一段时间会大大降低外来物品携带病毒的数量,所以建议增大物料储备,依靠自然干燥等杀灭外来病毒,同时也能够防止疫情突然爆发而可能导致的饲草料运输受限、奶牛挨饿的问题。
奶牛场对人员建立登记与管理制度,做好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穿戴工作服。奶牛场应当做好封闭管理措施,对进出场所做好人员登记和管理。严格遵守政府规定,按照当地要求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对进出奶牛场的,应对人员做好登记,并检测体温,按照要求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等证明,符合要求方可进入。
为做好疫情防控,应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尽量减少车辆流动,建议做好工作场所包括运输车辆及通勤工具清洁消毒。
应当在确保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引导员工在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在电梯、楼梯等可能聚集的区域做到有序排队,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加强员工集体用餐管理,有条件时员工应分散就餐,避免面对面就坐,防止造成相互传染。
人员应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口罩。使用后的口罩可能存在病毒附着于口罩表面,特别是外层,处理时避免手部直接接触,投入专用垃圾箱。奶牛场应当加强垃圾箱的清理与消毒工作,定期喷洒消毒液,及时清理垃圾箱。对于普通健康人群使用过的口罩,是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可以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对于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或其居住、工作等可能接触的区域,应有专门的防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不可随意处置其用品,不可随意丢弃。奶牛场员工根据工作性质进行不同级别防护,穿戴工作服并进行定期消毒。
奶牛场应当正确配置相应卫生消毒设备、设施,如工作生活场所应设置洗手设备,如无洗手设备,也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如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用于手和皮肤消毒,尤其是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高危区域,如食堂、卫生间等场所应适当配置。具体洗手消毒可参考WS/T 697-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六步法洗手,然后选择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按消毒剂说明书描述的消毒作用时间进行消毒。
奶牛场应当做好工作和生活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对于公共区域及相关物品,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并按照使用频率增加消毒频率。可以使用含氯制剂消毒剂用于物品、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对于公共使用的餐具清洁消毒,有条件的尽量避免使用公共餐具,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min,故可高温蒸30min或使用氯制剂进行餐具消毒。
在奶牛场的生产区应在下槽后打扫干净,定期冲洗并消毒[10]。定期对料槽和饲料车等生产工具进行消毒,0.2%~0.5%过氧乙酸消毒。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3%过氧乙酸,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等发生。消毒方法应根据各部位的防疫要求,分类实施,杜绝串舍使用工具,减少交叉感染。
为做好疫情防控,应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尽量减少车辆流动,做好工作场所包括运输车辆及通勤工具清洁消毒。
奶牛场生产记录应如实填写并妥善保存。疫情防控记录同样应当如实做好记录,保证真实性,为流行病学调查打好基础。
奶牛场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承担防控责任。明确奶牛场疫情防控预案,设立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便于疫情管理。按照预案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奶牛场内部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出现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顺利运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如果奶牛场员工出现高温、乏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可能接触新冠疫情风险时,应当让员工到固定封闭区域暂时隔离,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疫控部门要求积极配合,进行处置。及时隔离封闭疑似人员工作生活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严禁其他无关人员随意出入。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防控措施。做好发现病例后的应对处置[11]。
通过加强对奶牛场负责人的培训,增强奶牛场负责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防疫防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今后的奶牛场管理中提高防疫防控意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奶牛场的疫情管理,保证从源头做好生鲜乳的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