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坤
随着连花清瘟热销引发关注,吴以岭也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吴以岭是以岭药业掌门人,也是连花清瘟的研发者。他是企业家,是医生,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天才
1949年,吴以岭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吴世升是河北省故城县小有名气的医生。吴以岭从小“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快展露了自己的医学天赋。
因学校停课,吴以岭的高中生涯断断续续,时常在家自学。那时,他时常捧着家藏的中医典籍,起初还只是为了消磨时光,没想到后来竟慢慢“钻进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他几乎看了个遍,越看越有味儿。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抓住时机复习功课,最终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的中医系,然后又攻读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首批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燕赵故土,从事心血管一线诊疗工作,一干就是10年。在此期间,他逐渐摸索出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药方。但因这个药方含有大量虫类,引起业内广泛讨论。很多老专家对方子产生质疑,吴以岭给出的理由是“张仲景也曾运用虫类药”。
1989年,吴以岭研制新药成功,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作出突破。此后,他又研发了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处方。有港商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为他投资或与他合作,但前提是,必须先把他的科研成果拿到境外验证、注册。吴以岭拒绝了。
眼看着合作这条路走不通,吴以岭决定“下海”自己干。1992年,吴以岭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背着一个旧人造革黑皮包,走进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递交了开办医药研究所的申请。半年后,他相继成立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河北以岭医院前身)和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黄帝制药厂(以岭药业前身)。当时,吴以岭的拳头产品是通心络胶囊,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在以岭药业早期发展中,通心络胶囊“居功至伟”。
时间来到2003年,“非典”在国内肆虐。吴以岭在公司组织了防治“非典”会议。他认为,“非典”属于中医“瘟疫”范畴。据此,吴以岭提出了一个宣肺泄热的中草药配方,采用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贯众、藿香、红景天等清瘟解毒,这就是现在的连花清瘟。不过,待连花清瘟问世,“非典”已接近尾声。
陷入争议
吴以岭随即切换赛道,瞄准了更广阔的感冒药市场。他以“大市场在感冒,大机会在流感”的市场策略为指导,对连花清瘟的配方进行改造。2009年3月,随着甲流疫情蔓延,国家卫生部对公众发布了第一版《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连花清瘟位列中成药首位。与此同时,吴以岭也没忘记自己的医生身份。他汲取中医典籍营养,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络病理论”的大厦。同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对外公布了院士增选结果,吴以岭从449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48名新院士之一。
近些年,围绕着吴以岭和连花清瘟,也有不少议论。《中国中医药报》曾在2004年的报道中写到,以岭药业在短短15天内完成了连花清瘟“提取、浓缩、干燥、成型”等生产工艺。此后多年,各家媒体大多沿用此说法。但以岭药业发布公告,又否定了“15天研发”的说法,称其“与事实不符”。至于当年到底用了多长时间研制的连花清瘟,以岭药业并未给出确切数字。
同时陷入争议的还有以岭药业。吴以岭素来重视营销。1997年,他亲任公司销售部经理,通过树立学术品牌形象进行战术营销,一度被称为“以岭销售铁军”。2005年,吴以岭让长子吴相君挂帅以岭药业营销中心,主持公司药品市場销售工作,领导着近3000人的销售队伍。与高调营销相对应的是以岭药业不算显眼的研发费用。据其财报显示,2019年,其研发支出为3.91亿元,销售费用则为22.27亿元,后者为前者的5.6倍。
除此之外,据南风窗、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吴以岭还被质疑“在学术圈搞裙带关系”。2020年5月,医学类学术期刊《植物医学》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证连花清瘟可以显著缩短新冠患者康复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文章的第一通讯作者名叫贾振华。很快,有人揭开贾振华“刻意隐瞒的身份”。其实,他是吴以岭指导的研究生,参与了连花清瘟的药物改良与研发。此外,他还是吴以岭的女婿,经营着一家以岭药业的子公司。
在贾振华补交给《植物医学》的勘误文件中,他承认了与以岭药业的利益联系,但也强调“并未参与该论文的实际研究或统计分析,不会降低论文结论的客观性”。
如今,随着连花清瘟站上风口浪尖,围绕以岭药业和吴以岭家族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浮出水面。2004年,吴以岭曾在媒体面前谈到了人生信条:“雄心有多大,事业就能做多大。”如今,吴以岭和他的以岭药业一起登上高峰。但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吴以岭的回应并不多,仅以“以岭药业公告”的名义称,相信“清者自清”。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