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牛益彤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冲击,有人陆续被病毒击中,还有一部分焦虑、等待和复杂的心理在人群中蔓延。尤其是部分容易焦虑、家中有老弱病残、正处于孕期或面临考试的人,周围的环境和纷繁的信息让他们充满了不安全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郭晓云告诉记者,疫情3年,她的很多门诊患者会提到新冠,“当下出现这种焦虑是正常的,需要去正视这种情绪,做好防护措施,更加客观看待病毒和疾病,但如果这种焦虑持续超过一定限度和时间,要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
明天醒来我会不会阳了
焦虑的情绪是从知道室友发烧的那一刻开始被放大的。
2022年12月13日,还在办公室的朱芳羽接到室友的信息,说自己发烧了,38℃。但这天早上,她的抗原显示是阴性。回家还是不回?心里摇摆了一番后,还带着一丝害怕的朱芳羽决定,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回家!下班的路上,她跑去便利店买了仅剩的婴儿退烧贴。
室友确诊的第一晚,病毒带来的疼痛让她的脸皱成一团,辗转反侧。朱芳羽躺在床上,觉得有点害怕,“我不是怕这个病,而是怕疼痛”。
对于正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康昱来说,不安全感是从收到学校放假通知后出现的。之前,学校一直处于封控状态,从9月开学到11月期间,学校几乎一天一检。直到12月4日,学校宣布提前放假,课程改为线上教学。同学们纷纷收拾行李离开学校。宿舍里,只剩下康昱和另一名考研的同学,距离开考还有20天。接下来的几天里,学校里的核酸检测点撤了,康昱从考研群和同学的口中,陆续得知周围同学感染的消息,教学楼里复习的学生也一天天变少。
她尽量不让自己多想,可只要收到一条周围人感染的消息,她的焦虑感又立马冒了头。
对于怀孕4个月的朱嘉琦(化名)来说,在管控逐渐放开后,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只是她没想到,丈夫的确诊来得这么快。12月14日,她的丈夫开始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当晚核酸结果显示阳性。她没来得及接种第三针疫苗,所以担忧感染带来的后果。
但就算害怕,也得去医院产检。唐氏筛查、大排畸……在没有丈夫陪伴的情况下,她还要防止医院内可能的感染,第一次一个人去产检的时候,朱嘉琦因为缺氧晕了过去。
很害怕他们缺少防护的东西
焦虑往往与外部刺激紧密相连。11月底,朱芳羽带着医保卡跑了两家药店,发现和治疗新冠相关的药物都卖空了。她又去电商平台,按照网上流传的备药清单,花了600多元买了退烧药、蒲地蓝消炎药、板蓝根、999感冒灵。想到爷爷容易卡痰,她又加了3盒帮助排痰的药。
朱芳羽最担心的是家人。在两室一厅的家里,住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其中3个人有基础疾病,且没有打过疫苗。爸爸有高血压、哮喘,几年前动过两次手术,近期还要去医院作手术。85岁的爷爷常年卧床,每日需要人护理。万一被感染,他们连单独居家隔离的条件都没有。
何之安(化名)也担心长辈确诊后缺药和无助。12月初,她收到了同事发来的一张备药清单照片,立刻开始在网上下单买药和防疫物资,分别寄给自己和家人。随后,她又分别下单了五六次,电子体温计、退烧贴等挨个被她下单寄回了家。因为担心患冠心病的外婆,她研究了半天,决定买下2000多元的制氧仪。几轮下来,何之安一共花了4000多元。“我很害怕他们缺少防护的东西。”直到物资一点点买齐,何之安才感觉舒了一口气。
躯体化症状
当焦虑超越了事情本身,人被焦虑情绪所控制,很多小事也开始令人发愁。
不久前,何之安回了趟外婆家,给她带去了一些N95口罩。她把吃药的注意事项发给妈妈和外婆,一遍又一遍打电话提醒,却被妈妈责问,是不是紧张过了头。很快,何之安的单位出现阳性患者,她开始居家办公,每隔两天才出一次门,并提前规划好要做的事,争取快速解决。戴上N95口罩,她尽可能不在人多的地方逗留。
和已经感染的朋友沟通时,何之安抓住一切机会询问感染后会受到的影响,可惜有用的信息寥寥无几。最焦慮的时候,何之安在家里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几天前,她觉得腹部疼痛发紧抽搐,肌肉长时间紧张,连续几天失眠到凌晨。线上咨询了医生之后,她才知道,这很有可能是目前焦虑导致的躯体化不适。
郭晓云提到,部分焦虑的人群经常会出现一些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出汗、震颤或发抖、气短或窒息感、哽噎感,有人还会出现胸痛或胸部不适、恶心或腹部不适等感觉,在排除既往身体有这些器质性疾病的基础前提下,考虑这些身体的不舒服是与心理上的焦虑密切相关。
对于焦虑的人群,郭晓云建议,可以先尝试通过非药物的手段进行自我调整,尽量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关注一些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看足球,做瑜伽,做深呼吸;如果出现了整夜失眠,或者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的焦虑情绪,可以适当服用一定的抗焦虑处方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
(摘自《解放日报》)